阿剌干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即阿拉干,見該條。

阿梨吉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緬甸,今地不詳,參道雙條。

阿梨闍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緬甸,今地不詳,參道雙條。

阿梨忙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在緬甸,今地不詳,參道雙條。

阿善洲
  《寄歸傳》卷一。或謂在印度尼西亞,今地不詳,參婆里洲條。

阿喻陀
  《魏書》卷八世宗紀;《冊府元龜》卷九六九。即阿踰陀,見該條。

阿軬茶
  《慈恩傳》卷四;《經音義》卷八二;《雜俎》卷三。為阿軬荼之訛,見該條。

阿軬荼
  《西域記》卷一一阿軬荼國。印度古國,梵文Avanda音譯,在今巴基斯坦信德(Sind)省,或謂在開爾普爾(Kairpur)附近;或謂在婆羅門巴德(Blahmanbad)一帶。

阿輸陀
  《方志》卷上;《珠林》卷二九。即阿踰陀,見該條。

阿踰陀
  《西域記》卷五阿踰陀國。印度古城,或謂即今印度恒河中游坎普爾(Kanpur)西北二十英里的卡庫普爾(Kakupur)古城;或謂即今法特普爾(Fatehpur)一帶;亦有謂為古藍摩國都城 Ayodhgā音譯,即今印度北部奧烏德(Oudh)城。 另見《慈恩傳》卷三;《方志》卷上。

阿木喇補
  或誤為阿本喇補。《象胥錄》卷四占城,“按古來奏,……願遣使諭還全境二十七處、四府、一州、二十二縣,東至海,南至占臘,西至黎人山,北至阿木喇補,凡二千五百餘里”。一般認為阿木喇補即占城碑銘中 Amaravati 之譯音,在占城國北部,亦即舊州之地,約當越南的廣南-峴港省。其都會名 Indrapura,位維川(Duy Xuyen)縣南的茶蕎(Tra Kieu)為林邑國即占城國的早期首都典沖。另見《世法錄》卷八二。

阿占國城
  《征緬錄》,“(大德五年)三月五日,至阿占國城”。即阿真谷城,見該條。

阿爾母斯
  《坤輿圖說》卷下;《坤輿全圖》。即阿爾模斯,見該條。

阿爾模斯
  《職方外紀》卷一。即忽魯謨斯,在今伊朗霍木茲海峽(Hormoz Str.),原在北岸,後遷移海峽內霍木茲島。

阿本喇補
  《明史》卷三二四;《續通考》卷二三九。即阿木喇補之誤,見該條。

阿由提亞
  《清史稿》卷五二八暹羅,“ (乾隆)三十一年,暹羅入貢。……當其時,緬甸攻暹羅,進圍其國都阿由提亞,三月陷之,殺其王,暹羅遂亡”。即今泰國的大城府(Ayuthaya)名的譯音,十四至十八世紀泰國境內的大城王國曾定都於此。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