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鳥
  又作波爾匿何渤爾鈕婆羅洲。《清續通考》卷三三八,“般鳥一島,地方廣闊,距中華洋面不遠”。即Borneo的譯音,舊稱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

般番
  《異域志》卷下,“般番國,按《唐史》,其國有二十四州,與狼牙接界,交州海行四十日可到”。即盤盤,見該條

坂達郎
  《平交錄》。即板達郎,見該條。

坂獨哇
  《朝貢錄》卷中榜葛剌國。即板獨哇,見該條。

板當
  《坤輿全圖》。即板淡,見該條。

板淡
  又作板當、萬丹。《萬國全圖》。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北岸的萬丹(Banten)。

板大島
  《坤輿全圖》。即今印度尼西亞的班達(Banda)群島。

板達郎
  《交阯總志》卷三,“(黎季犛父子)又攻占城板達郎、白黑等州,盡掠其人民畜孽,罪十四也”。指今越南東南部的藩朗(Phan Rang)一帶。另見《安南棄守》;《越嶠書》卷一0;《馭交記》卷四。

板獨哇
  又作坂獨哇。《星槎》前集榜葛剌國,“港口起程十六站至鎖納兒江,……再行二十站至板獨哇”。即今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潘都亞(Pandua)﹐位東經八十八度二十一分,北緯二十五度十二分。另見《殊域錄》卷一一;《四夷廣記》;《明續通考》卷二三七;《三才地理》卷一三;《圖書編》卷六0;《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嘉慶志》卷五五八。

板葛臘
  《四夷廣記》。即今孟加拉國,參榜葛剌條。

半地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四0。或謂在今緬甸,今地不詳。

半山塔
  《元史》卷二一0。在越南義平省南部,即安仁附近的占城古塔。另見《東西洋考》卷二;《四夷廣記》。

半反跋
  《御覽》卷七八八。即半支跋之訛,見該條。

半支跋
  或誤為羊支跋、半反跋、無枝跋。《寰宇記》卷一七七多摩長國,“東與婆鳳、西與多隆、南與半支跋﹝華言五山也﹞、北與訶陵等國接”。《新唐書》卷二二二下,“千支在西南海中,本南天竺屬國,亦曰半支跋,若唐言五山也,北距多摩萇”。按古籍中記載半支跋最早的當推《通典》,但誤作羊支跋,《御覽》卷七八八引《唐書》(應指《通典》)則誤作半反跋。但上述諸書及後來的《通考》均未把半支跋與千支、千支弗聯繫起來,至《新唐書》才誤把南印度的千支弗(應作干支弗)混同於半支跋。一般據半支跋為漢語五山之意,把它還原為梵文Panchapalli或Panca-Parvata,並認為指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Malacca)及其附近的五嶼。另見《冊府》卷九五七;《通考》卷三三二;《續通志》卷六三八。

半邊山
  《東西洋考》卷五,“半邊山:望之半缺,故名”。在今菲律賓呂宋島,今地不詳。

半洋嶼
  (一)又作平洋嶼。《順風》新村爪蛙至瞞喇咖山形水勢之圖條。在今印度尼西亞卡里摩爪哇(Karimunjawa)群島至勿里洞(Billiton)島間,今地不詳。(二)《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岸外,今地不詳。

半路村
  《真臘記》總敘,“又自查南換小舟,順水可十餘日,過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在今柬埔寨的洞里薩湖(Tonle Sap)南面,指奔雷(Ponley)。或謂半路村不是專門地名,係泛指“中途之村”,然若依閩粵方音及上述途程記載,半路實乃Ponley的譯音。另尚有巴勃(Babor)、磅清揚等說。另見《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三。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