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
(一)《經行記》(《通典》卷一九三)大食國。原為波斯語Tazi,為伊朗一部族名,後波斯人以此稱阿拉伯人的國家。我國唐代即以此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名稱,至十一世紀衰落。(二)《新唐書》卷二二二下訶陵;《宋史》卷四八九闍婆。或謂即馬來半島南部單馬錫(Tumasik),見該條。另見《求法傳》卷上玄照法師﹔《白孔六帖》卷八;《通典》卷一九三;《酉陽雜俎》卷一0﹔《北戶錄》卷一﹔《舊唐書》卷一九八;《新唐書》卷二二一上;《唐會要》卷一00﹔《太平廣記》卷四八一;《御覽》卷七九五;《寰宇記》卷一八五;《冊府》卷九五六;《宋會要稿》冊一九九;《通志》卷一九六;《事林廣記》卷五;《證類本草》卷三;《玉海》卷一五三;《清波別志》卷中;《武經總要》卷二一;《華夷圖》;《指掌圖》;《萍洲可談》卷二;《代答》卷三;《諸蕃志》卷上;《雲麓漫鈔》;《文昌雜錄》卷一﹔《香譜》卷下;《島夷志略》異聞類聚;《安南志略》卷一二;《異域志》卷下;《集事淵海》卷四七;《宋史》卷四九0;《遼史》卷二;《通考》卷三三九;《交阯總志》卷二;《越嶠書》卷四;《皇輿考》卷一二;《四夷廣記》;《嶺海輿圖》;《裔乘》卷七;《咸賓錄》卷六;《東西洋考》卷四;《閩書》卷三九;《本草》卷五;《古今圖》;《嶺海續聞》;《世法錄》卷八一;《明續通考》卷二三七;《三才地理》卷一三;《三才人物》卷一二;《圖書編》卷五九;《廣輿圖》卷二;《華夷記》卷四;《華夷考》卷一;《籌海圖編》卷七;《四夷雄略》卷二;《武備志》卷二二三;《利病書》卷一0四;《讀史紀》卷六五;《譯史》卷三;《譯史紀餘》卷三;《明史》卷三二五;《外國詞》;《清職貢圖》卷一﹔《續通典》卷一四九;《續通考》卷六三七;《海關志》卷二。
大真
《萬國圖》。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疑指亞齊(Aceh)。
大秦
又稱海西、黎軒、犂鞬、犂靬﹑犂軒。《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列傳,“永寧元年,撣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卷八八西域傳,“大秦一名犂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自阿蠻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南行渡河,又西南至于羅國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或謂泛指古代羅馬帝國;或指古代東羅馬帝國,包括今地中海東岸土耳其、敘利亞至埃及一帶;一說專指埃及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一說專指敘利亞。另見《洞冥記》;《後漢書》卷一一八;《三國志》卷三0注引《魏略.西戎傳》;《晉書》卷九七;《宋書》卷九七;《梁書》卷五四;《魏書》卷一0二;《那先比丘經》;《伽藍記》卷三、四;《南史》卷七八;《類聚》卷八五布部;《酉陽雜俎》卷一;《景教碑》;《草木狀》卷中、下;《太平廣記》卷八二;《舊唐書》卷一九八;《新唐書》卷二二一下;《通考》卷三三九;《諸蕃志》卷上;《本草》卷八、一0、一一、一四。
大港
又作大港口。《東西洋考》卷五,“大港是東洋最先到處,彼中一大部落也。砌石為城。……未至港,有筆架山”。即今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Aparri)港,一說為聖維森特(San Vicente)港。另見《順風》太武往呂宋條;《指南》泉州往邦仔系蘭山形水勢條;《東西洋考》卷九;《利病書》卷九三;《讀史紀》卷九九;《西南洋圖》。
大湖
又作內湖、呂宋澳內湖。《東西洋考》卷五。即今菲律賓馬尼拉東南的內湖(Laguna)。
大灣
(一)《航海圖》圖一二。在越南富慶省中部海岸,指檳繪(Ben Hoi)灣。越南史籍又稱雲峰(Van Phong)汎口。(二)《航海圖》圖二一。在阿拉伯半島東南岸,或即阿曼的馬西臘(Masira)灣。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