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干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印度。即今印度德干(Deccan)高原。
玳瑁
(一)《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六0;《四夷雄略》卷二;《三才地理》卷一三;《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今地無考。(二)《利病書》卷九三;《讀史紀》卷九九。當即玳瑁港的簡稱。見玳瑁港、玳瑁土表條。
玳瑁山
《航海圖》圖一一。在今越南中部海岸,指峴港東北的茶山(Tra);一說為廣義附近的巴坦干(Batangan)角。
玳瑁嶼
又作玳瑁州、玳瑁洲。《四夷廣記》,“(崑崙)離淺用丁午針十更,船平佛嶼,用單丙針十更,船(平)大小蘇梅山…用單午針十五更,船平玳瑁嶼”。在今泰國洛坤港外,即克拉(Krah)島。
玳瑁州
(一)《順風》太武往彭坊針路條,“(靈山大佛)用單午針三更取伽亻南貌。用丁午針五更船取羅灣頭。用坤未針五更船取赤坎。身開,恐犯玳瑁州;籠,恐犯玳瑁礁及玳瑁鴨。在山兜用單未十五更船取崑崙山”。即玳瑁洲,詳玳瑁洲條(一)。另見《四夷廣記》;《指南正法》。(二)《順風》暹羅往大泥彭亨磨六甲條載,“(六坤港口)打水九托。昆峷外有一嶼名玳瑁州,打水十五托。丙午三更取六坤,仔細行船,打水六七托。用丙午針取角奴貓山、孫姑那港口,即堀頭隴”。在泰國洛坤港外,應指克拉(Krah)島。參玳瑁洲條(二)。
玳瑁洲
(一)又作玳瑁州。《東西洋考》卷九,“鶴頂山〔打水二十五托。洋中有玳瑁洲,宜防。若往柬埔寨,由此分路,用單庚,四更,取柯任山〕”。另見《航海圖》圖一二;《四夷廣記》;《指南正法》;《海國錄》;《海關志》卷三0。在今越南東南岸外,應指平順(Binh Thuan)海島。(二)《海語》卷上,“(占城舊港)經大佛靈山……,又未針至昆(山)屯山,又坤未針至玳瑁洲、玳瑁頟及於龜山,酉針入暹羅港”。詳玳瑁嶼、玳瑁州條(二)。
玳瑁鴨
又作玳瑁額,或略作鴨洲。《順風》太武往彭坊針路條。在今越南東南岸外平順海島附近。另見《四夷廣記》;《指南》大明唐山並東西二洋山嶼水勢條;《海國錄》南洋記。
玳瑁港
或簡稱玳瑁。《東西洋考》卷五,“玳瑁港,地勢轉入,故稱玳瑁灣,而表山環其外”。指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岸的仁牙因(Lingayen)。參玳瑁土表表、玳瑁條(二)。另見《順風》浯嶼往麻里呂條;《東西洋考》卷九。
玳瑁土表
《指南》東洋山形水勢條,“四嶼開在布樓前東邊見午律大山,巳針入玳瑁,辛酉過土表。玳瑁土表在房仔系蘭生來”。在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岸的仁牙因(Lingayen)一帶。
玳瑁頟
《海語》卷上。在今泰國洛坤港外的克拉(Krah)島附近。
玳瑁灣
《東西洋考》卷五。指今菲律賓呂宋島西部的仁牙因(Lingayen)灣。
玳瑁額
《四夷廣記》。即玳瑁鴨,見該條。
玳瑁礁
《順風》太武往彭坊針路條。在今越南東南岸外平順海島附近。另見《四夷廣記》。
戴燕
《海錄》卷中戴燕國,“在昆甸東南,白昆甸南河向東南遡洄而上,約七八日至雙文肚,即戴燕所轄地,又行數日至國都”。在今加里曼丹島西部,即卡普阿斯(Kapuas)河北岸的塔延(Tajan)。一說兼為民族名,指達雅克(Dayak)人。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