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氏
《寄歸傳》卷二;《求法傳》卷上玄照法師。即大食,見該條(一)。
多歸
《華夷圖》;《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四0。或謂在今緬甸,今地不詳。
多鐃
《四夷館考》卷下;《圖書編》卷五九;《四譯館考》卷三;《清一統志》卷四二三;《清通考》卷二九七;《嘉慶志》卷五五二;《海關志》卷二一。或指今泰國的達叻(Trat)府。
多薩
《唐會要》卷一00,“(金利毗迦)行經旦旦國、訶陵國、摩訶國、新國、多薩國,者埋國…,乃至廣州”。為多隆之誤,見該條。
多隆
或誤為多薩、東隆。《通典》卷一八八,“多摩長國居於海島,東與婆鳳、西與多隆、南與羊支跋〔華言五山也〕、北與訶陵等國接”;《寰宇記》卷一七七,“金利毗逝國……行經丹丹國、摩訶新國、多隆國、者埋國……乃至廣州”。或謂在馬來半島,指泰國的董里(Trang)一帶。一說在印度南部。另見《御覽》卷七八八;《冊府》卷九五七;《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三八。
多蔑
或誤為名蔑。《通典》卷一八八,“多蔑國,大唐貞觀中通焉。在南海邊,界週迴可一月行,南阻大海,西俱游國,北波剌國,東陁洹國”。一說在今印度南部,為Tamil的對音,一說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部Tamiang河一帶。也有的認為在緬甸西南部。另見《唐會要》卷一00;《御覽》卷七八八;《冊府》卷九五七、九七0;《指掌圖》;《山堂考》卷六一;《玉海》卷一五三;《通考》卷三三二;《圖書編》卷五九。
多摩
《御覽》卷七八八。即多摩長之訛略,見該條。
多亞喇
《坤輿全圖》。在今索馬里,今地不詳。
多魚口
《安南志略》卷四,“至元戊子,正月…張文虎續進糧艦。十一日丙子,與彼戰於多魚口,潮落而散”。即多魚海口,見該條。另見《越嶠書》卷五。
多羅磨
又作多羅摩羅、多羅磨羅、多摩羅,或誤為羅摩羅。《通典》卷一八八,“丹丹國,隋時聞焉,在多羅磨國西北”。一般均認為在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西部,即雅加達(Jakarta)附近發現的約公元五世紀Purnavarman碑銘中的古國名Taruma之譯音,今雅加達西面的芝塔龍(Tji Tarum)河名也與此有關。另見《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四0。
多摩羅
《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二;《三才地理》卷一三;《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即多羅磨,見該條。
多摩長
又作多摩萇,或訛為多摩、多靡長、多縻長。《通典》卷一八八,“多摩長國居於海島,東與婆鳳、西與多隆、南與羊支跋〔華言五山也〕、北與訶陵等國接。其國界東西可一月行,南北可二十五日行”。在今馬來半島,或位泰國高頭廊(Phatalung)府的塔莫特(Tamaut)一帶。一說又作墮婆登,在克拉(Kra)地峽。此外尚有泰國的洛坤(Nakhon Srithamarat)及新加坡等說。另見《寰宇記》卷一七七;《指掌圖》;《山堂考》卷六一;《通考》卷三三二;《圖書編》卷五九。
多摩萇
《唐會要》卷一00,“ 多摩萇居於南海島中。……顯慶四年二月,朝貢使至”。即多摩長,見該條。另見《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玉海》卷一五三;《續通志》卷六三八。
多縻長
《冊府》卷九五七。即多摩長之誤,見該條。
多靡長
《冊府》卷九五六。即多摩長之誤,見該條。
多羅磨羅
《冊府》卷九五六、九五七;《通考》卷三三二。即多羅磨,見該條。
多羅摩羅
《御覽》卷七八八;《寰宇記》卷一七七。即多羅磨,見該條。
多魚海口
又作多魚口、多漁海口、多漁港口、多魚港口,或誤為多混海口。《安南棄守本末》,永樂五年在“平河縣之多魚海口、堆海口、安鋪江口”設巡檢司。《越嶠書》卷一,“(白藤海口)過天寮巡司,南至安陽海口,又南至多魚海口,各有支港以入交州。……其自多魚海口而入,則由安老、新明二縣至四岐,溯洪江至快州,經鹹子關以入。多魚南為太平海口”。在今越南東北岸外,指塗山(Do Son)西南面的文澳(Van Uc)河口。另見《廣輿圖》卷二;《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武備志》卷二二三;《馭交記》卷五;《讀史圖》卷四。
多魚港口
《圖書編》卷五九。即多魚海口,見該條。
多郎婆黃
《唐會要》卷一00;《寰宇記》卷一七七。或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南部,即都蘭把旺(Tulangbawang)河的異譯。
多漁海口
《安南圖說》;《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三八;《利病書》卷一0六、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即多魚海口,見該條。
多漁港口
《廣輿圖》卷二。即多魚海口,見該條。
多混海口
《安南棄守》;《利病書》卷一一八。即多漁海口之誤,見該條。
多摩梨帝
《法顯傳》,“瞻波國……從此東行五十由延至多摩梨帝國,即是海口”。即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南部的塔姆盧克(Tamluk)。
多茸補邏川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四0。一說即 Tanjong-Pura 的譯音,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或爪哇島;一說在馬來半島。另說為今印度恒河支流。
多俚社海口
《安南棄守》,永樂五年,在“支封縣之多俚社海口設巡檢司。在今越南東北部的吉海和吉婆島之間。另見《利病書》卷一一八。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