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
名見《清史稿》卷五二七。 富安(Phu Yen)省在越南東南部,轄境約當今富慶(Phu Khanh)省北半部。
富那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貞觀)十二年,僧高、武令、迦乍、鳩密四國使者朝貢。僧高直水真臘西北,與環王同俗。其後鳩密王尸利鳩摩又與富那王尸利提婆跋摩等遣使來貢。僧高等國,永徽後為真臘所併”。一說即富留沙富羅(Purusapura)、弗樓沙的省稱,在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Peshawar)西北一帶。但據上文記載,似應在印度支那半島求之。另見《冊府》卷九七0;《玉海》卷一五三;《通考》卷三三一;《利病書》卷一一九;《續通志》卷六三八。
富春
《清史稿》卷五二七,“阮惠歸,治城池於富春”,“ (阮)福皎改元明命,……分通境為三十省:曰富春,國都也;…… ”。即越南平治天省的順化。十六世紀末至十八世紀末,安南南部的阮氏及後來的西山起義軍均曾以此為重要據點。十九世紀初建立的阮朝則以此為都。另見《海關志》卷二四;《清續通考》卷三三三。
富浪
《西使記》;《元史》卷一四九郭侃傳。即拂菻,見該條。
富良江
又作湳定江、富梁江、瀘江。《夢溪筆談》卷二五載,“ (郭逵等)破機郎、決里,至富良江,尚吉遣王子洪真率眾來拒,大敗之,斬洪真眾,殲於江上”。《通考》卷三三0,“《桂海虞衡志》曰:……大軍次富良江,去都護府四十里,殺偽太子”。《寰宇通志》卷一一八云“富良江〔在交州府東關縣,一名瀘江。上接三帶州白鶴江,經府城東,下通利仁縣大黃江,以達於海。永樂初,張輔等破黎寇於此〕”。即今越南河內附近的紅河主流,自宋至清載籍所記皆然。另見《代答》卷二;《宋會要稿》冊一九七;《宋史》卷一五、二九0、三二一、三三四、三四九、三五0;《安南志略》卷一、四;《元史》卷一三、一四、二0九;《交阯總志》卷一-三;《安南棄守》﹔《明一統志》卷九0;《平交錄》;《越嶠書》卷一、二、四-六、一0、一一、一四、一七、一九;《安南傳》卷一;《廣輿圖》卷二;《鴻猷錄》卷九;《安南圖說》;《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五、六;《荒徼考》;《圖書編》卷五九;《東夷說》;《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考》卷一;《咸賓錄》卷六;《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一、一0;《武備志》卷二三八;《象胥錄》卷三;《馭交記》卷一、二、四;《利病書》卷一0六、一一八; 《讀史紀》卷八、九、—一一-一一三; 《讀史圖》卷四;《明史》卷六、四六、一二六、一五四、三二一;《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二;《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清續通考》卷三二五,三三三、三三五;《清史稿》卷一七0、二九一、三三0、三三四、四五六、五二七。
富梁江
《元史》卷二0九安南;《荒徼考》。即富良江,見該條。
覆釜
《海上紀略》。見大小覆釜山條。
覆鼎
《指南》回大擔針條。即覆鼎山,見該條(一)。
覆頂山
《四夷廣記》,“赤坎開船,用坤申針四更,船平覆頂山”。詳鶴頂山、覆鼎山條(一)。
覆鼎山
(一)《指南》咬口留吧澳回唐條,“地盤山〔一更開,子癸三十更、子十更,打水二十三托,見崑崙在船頭上勢角。用單癸平崑崙。二更開,用丑癸十五更取覆鼎。〕覆鼎山〔一更開,用丑癸及艮二更取赤坎〕”。在今越南東南部的頭頓角(Cap Saint Jacques)附近。參鶴頂山條。另見《航海圖》圖一三。(二)《東西洋考》卷三,“覆鼎山〔其上似釜故云。〕”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今地不詳。(三)又作覆釜山、覆鼎安山、覆鼎安大山。《東西洋考》卷五,“覆鼎山〔其形似鼎倒覆,故名。……〕”。《指南正法》宿霧回雙口條,“外文武樓,呂蓬外山,現平坪山,覆鼎山”。當即今菲律賓馬尼拉灣附近的巴丹(Bataan)山。參兩覆鼎山、大小覆釜山、正覆鼎、假覆鼎等條。
覆鼎安山
名見《順風》松浦往呂宋條,“(里銀山)壬丙五更取里安山。丙巳五更取覆鼎安山,上是大小藤綁山,下是呂宋港,有雞嶼,內外俱可過船”。見覆鼎山條(三)。
覆鼎安大山
《順風》文萊回呂宋條,“呂蓬山外過。丑癸五更取藤綁大山,是呂宋港口中一雞嶼,北邊是覆鼎安大山,南邊指黎尾入妙”。見覆鼎山條(三)。
扌竹弗菻
《廣記》卷四0三珊瑚引《洽聞記》。即拂菻,見該條。
扌曰弗懍
《方志》卷下。即拂菻,見該條。指東羅馬帝國,今小亞細亞一帶。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