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坎
《征緬紀聞》,“(自蠻暮)先渡至滾弄,復由滾弄渡至哈坎。地相距四十里,而南大金沙從戛鳩來,至此為滾弄所束,分支而下,水勢甚急”,“猛拱距孟養七站,孟養距哈坎六站”。哈坎當在緬甸北部的八莫(Bhamo)至辛甘(Singkan)之間,位伊洛瓦底(Irrawaddy)江北岸。另見《征緬紀略》;《清史稿》卷一三、五二八。
哈甫泥
《航海圖》圖一九、二0,即今索馬里東岸的哈豐角(C. Hafun)。
哈哈迭微
《航海圖》圖二0,為今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Calicut)西北面海上島嶼,今地不詳。迭微或即diva譯音,島嶼之意。
海山
(一)《東西洋考》卷九,“漢澤山〔用單巽針,取海山。〕海山〔用單巳針,五更,取吶嗶嘽,其內為沙瑤〕”,另見卷五。一說指菲律賓內格羅斯(Negros)島東南方的錫利諾(Silino)島,一說為內格羅斯島南的Sharp Peak。(二)《順風相送》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將軍帽﹕遠看頭盔樣,山邊有小嶼,南有帽帶是火燒嶼山及海山”。在馬來半島東南岸外,位丁宜(Tinggi)島南面,今地不詳。
海東
《越嶠書》卷一,“若廣東海道,自廉州烏雷山發舟,北風順利一二日抵交之海東府”。海東府在越南東北部的廣寧省一帶,府治或在橫蒲(Hoanh Bo)。另見《越嶠書》卷一二、一四;《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八;《馭交記》卷五;《利病書》卷一0六、一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二00、二一二、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清史稿》卷五二七。
海陽
《安南圖說》,“海陽承政司﹕即新安地,領府一,曰海陽”。海陽承政司或海陽道的轄境約當越南的海興省和海防市。海陽府又作海洋府,指海興省的海陽一帶,其治所即在海陽。另見《越嶠書》卷二、六、七、一二-一四;《安南傳》卷二;《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殊域錄》卷六;《荒徼考》;《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八;《馭交記》卷九、一0;《利病書》卷一0六、一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考》卷二三九;《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清續通考》卷三三三、三四六;《清史稿》卷四一九、四五八、四五九、五二七。
海陰
《隋書》卷三一,“海陰郡〔大業元年平林邑,置農州,尋改為郡〕,統縣四,戶一千一百﹕新容,真龍,多農,安樂”。或謂在越南的平治天省中部。但隋軍在戰勝林邑不久後即北還,其郡縣當係空有其名。另見《通考》卷三二三;《利病書》卷一一二;《讀史紀》卷四。
海防
《清續通考》卷三二五、三三五、三三八、三五四;《清史稿》卷一五一、一五五、五二七。即越南東北部的海防市。
海洋
《交阯總志》卷二;《越嶠書》卷一;《殊域錄》卷五、六。即海陽,見該條。
海寶
《指南正法》寧波往東京針路條。即海堂山、海寶山,見各該條。
海硤
又作質。《新唐書》卷四三下,“(軍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硤,蕃人謂之質,南北百里,北岸則羅越國,南岸則佛逝國”。即馬來語Selat的意譯,當指今新加坡海峽。也有的主張為馬六甲海峽,或柔佛(Johore)海峽。另見《利病書》卷一二0;《讀史紀》卷一00。
海堂
《安南圖志》。即海堂山,見該條。
海門山
《航海圖》圖一四。在暹羅至孫姑那途中,今馬來半島東北岸外,或謂指泰國的薩木伊(Samui)島。參蘇梅山條。
海次山
又作海峙山。《海錄》卷中噶喇叭,“(頭次山)又行二十餘里,到海次山,有數島,一以居中華之為木工者,一為瘋人所居,一為罪人絞死之所,俗呼為吊人山”。在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灣外,或位千島(Thousand Is.)一帶。
海寶山
《順風》福建往交趾針路條,“(海南黎母山)用庚申針十五更取海寶山,正路。用單亥及乾亥針五更取雞唱門,即是安南國雲屯州海門也。”詳海堂山條。另見《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九;《指南》大擔往交趾條;《利病書》卷一一八;《讀史紀》卷一0四。
海峙山
《海關志》卷二四,“(頭峙山)又南行二十餘里至海峙山,過此為噶喇巴大山”。即海次山,見該條。
海堂山
又作海堂、海寶山、海寶、寶山。《安南圖志》,“(七洲洋)用單申針平海南黎母山。用庚酉針十五更,船取海堂山,正路。用單亥針及乾亥針十五更,船取雞唱門,即是雲屯州海門也。……若海南開船,則自黎母山算起,只三十更船到雲屯州”。海堂山、海寶山應指今越南的白龍尾(Bach Long Vi)島。也有的主張為義靜省東南端的隆(Ron)角(一譯枚閏,Mui Ron)及山陽(Son Duong)島一帶,或認為指老虎島(Tiger I.)即昏果島(Hon Con Co)。另見《四夷廣記》。
海潮門
《四夷廣記》琉球國船往暹羅針路條,“(象坎)船身平仙髻山相連,用乾亥針五更,船取三山長沙,……沿山使,用辛酉針取海潮門妙也”。在今泰國,指梭桃邑(Satahip)一帶,或湄南(Me Nam)河口。
海裏口普嚕
《海島逸志》卷三。在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群島,疑指哈馬黑拉(Halmahera)島,或摩羅泰(Morotai)島上的哈波(Hapo)。
海蹈大山
《指南》宿霧往雙口,“里呂大山,五虎下山,海蹈大山,外文武樓,呂蓬外山……”。當在今菲律賓民都洛(Mindoro)島西岸一帶,今地不詳。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