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紀
  《征緬紀略》;《清史稿》卷五二八。或謂在今緬甸,今地不詳。

漢澤
  《東西洋考》卷五,“屋黨亦名屋同,……其咽喉名漢澤”。即漢澤山,見該條。

漢澤山
  《東西洋考》卷九,“又從以寧港﹝用丙巳針,取漢澤山,即屋黨港口﹞”。當在今菲律賓班乃(Panay)島的西南部,一說為安蒂克(Antique);一說指Jaldan Point。亦有認為指萊特(Leyte)島上的Hantay。

漢澤大山
  《指南》雙口往惡黨條。即漢澤山,見該條。

漢降岐山
  《指南》往網巾礁荖萬荖膏條,“漢降岐山:壬丙九更、單巳六更取系羅裙山”。在今菲律賓庫約(Cuyo)島至棉蘭老(Mindanao)島間,或位卡加延(Cagayan)群島一帶。

訶盧
  《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或即思訶盧之略,見該條。

訶條
  又作呵條。《事林廣記》卷五方國類;《異域志》卷下。即私訶條之略,見該條。

訶陵
  又作訶陵洲,或誤為阿陵波淩。《求法傳》卷下,“道琳法師……鼓舶南溟,越銅柱而屆郎迦,歷訶陵而經裸國”。《舊唐書》一九七,“訶陵國,在南方海中洲上居,東與婆利、西與墮婆登、北與真臘接,南臨大海”。《新唐書》卷二二二下云“訶陵,亦曰社婆,曰闍婆,在南海中”。一般均認為訶陵一名源自梵文名 Kalinga(《大唐西域記》作羯食夌伽),本指今印度的奧里薩(Orissa)邦一帶,後移用於東南亞地區。其故地則眾說紛紜:一說在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中部,或指諫義里(Kediri)一帶;一說在馬來半島,位馬來西亞的吉打(Kedah),或巴生(Klang),不一而足。此外尚有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乃至菲律賓的蘇祿(Sulu)島等說。參闍婆條。另見《求法傳》卷上;《通典》卷一八八;《六帖》卷一一、一六、四一、九四、一00;《舊唐書》卷一五;《唐會要》卷一00;《廣記》卷四四五、四八二;《御覽》卷七八八;《宋僧傳》卷一、二;《寰宇記》卷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九五九、九六0、九七0、九七二;《華夷圖》;《證類本草》卷九;《指掌圖》;《山堂考》卷六一;《事林》卷五;《玉海》卷一五三、一五四;《通考》卷三三二;《異域志》卷下;《集事淵海》卷四七;《殊域錄》卷八;《圖書編》卷五九;《本草》卷一四;《咸賓錄》卷六;《萬國圖》;《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三、一二;《閩書》卷三九;《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一九;《譯史》卷三;《荒史》;《讀史紀》卷一00、一一二;《明史》卷三二四;《續通典》卷一四八;《續通考》卷二三八;《續通志》卷六三八。

訶羅他
  《冊府》卷九六八。即訶羅陁,見該條。

訶羅旦
  又作訶羅單。《隋書》卷八二,“赤土國……東至羅剌國,西婆羅婆國,南訶羅旦國,北拒大海”。一說在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或爪哇島;一說在今馬來半島,見訶羅單條。另見《北史》卷九五;《通典》卷一八八;《御覽》卷七八七;《寰宇記》卷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通志》卷一九八;《通考》卷二三一;《朝貢錄》卷下;《殊域錄》卷八;《四夷廣記》;《利病書》卷一一九。

訶羅單
  又作呵羅單、阿羅單,或謂另稱訶羅旦。《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孔雀,“《宋元嘉起居注》云:訶羅單國奉孔雀蓋一具”。《宋書》卷五載,“(元嘉十年六月)闍婆州訶羅單國遣使獻方物”。或謂即《爪哇史頌》中 Karitan 一名的譯音,在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一說指爪哇島或兼指此二島。此外尚有馬來半島的吉蘭丹(Kelantan)、越南中南部等說。另見《南史》卷二;《冊府》卷九六八、九七0;《集事淵海》卷四七;《圖書編》卷五九。

訶羅陁
  又作訶羅他、阿羅陁。《宋書》卷九七,“西南夷訶羅陁國,元嘉七年遣使奉表……”。即訶羅單,見該條。另見《宋書》卷五;《南史》卷七八;《御覽》卷七八七;《海關志》卷二。

訶陵洲
  《寄歸傳》卷一,“然南海諸洲有十餘國,……從西數之,有婆魯師洲,末羅游即今尸利佛逝國是,莫訶信洲,訶陵洲,呾呾洲,盆盆洲,婆里洲,堀倫洲,佛逝補羅洲,阿善洲,末迦漫洲。又有小洲,不能具錄”。即訶陵,見該條。另見《求法傳》卷上。

訶利雞羅
  《求法傳》卷下無行禪師,“從師子洲復東北泛舶,一月到訶利雞羅國”。印度古國,梵名Harikela,或謂在今印度東部奧里薩(Orisa)邦沿岸,或謂在今孟加拉國沿岸,今地不詳。

呵條
  《御覽》卷六五三引《佛國記》。即私訶條,見該條。

呵哇
  《咸賓錄》卷四;《譯史》卷三;《讀史圖》卷四;《續通典》卷一四九。即阿哇之訛,見該條。

呵魯
  《裔乘》卷四,“鬼國一名呵魯國,在西南海中,與九積山相望。我朝洪武間,國王哈剌麻遣使朝貢”。今地不詳。《星槎》紀錄彙編本,“(阿魯國)其國與九州山相望”,呵魯或即阿魯,九積山即九州山。參啞魯條。

呵吒釐
  《本草》卷三四。即阿吒釐,見該條。

呵羅他
  《南史》卷二,“(元嘉七年)呵羅他……朝貢”。即訶羅陁,見該條。

呵羅單
  《御覽》卷七八七,“《宋元嘉起居注》曰:去(十)年六月,闍婆洲呵羅單國王毗沙跋摩遣使奉(表)……”,《宋書》卷九七,“呵羅單國治闍婆洲”。另見《南史》卷二、七八;《通考》卷三三二。即訶羅單,見該條。

呵利雞羅
  《經音義》卷八一。即訶利雞羅,見該條。

曷剌比亞
  《萬國全圖》。即今阿拉伯(Arabia)半島。

曷剌比海
  《萬國全圖》。即今阿拉伯海。

曷羅闍姞利呬
  《西域記》卷九摩揭陀國下。又作羅閱城,梵文Rajagrha,即王舍城新城,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Patna)東南拉杰吉爾(Rajgir),在舊城的五山之北約四里。

曷羅闍姞利呬多
  《慈恩傳》卷三。即曷羅闍姞利呬,見該條。

合萬門
  《東西洋考》卷五,“(呂宋嗣王)訴詞一紙:‘為辯明父冤事:緣父守國,欲討美洛居,……時父與兵同船,開駕到交逸地方。……船進合萬門灣泊,父令唐人牽罟捕魚,……’”。應指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南岸外的馬里卡板(Maricaban)島。

合板嶼
  又作甲板嶼、甲版嶼。《指南正法》長崎往咬口留吧日清條,“(鬼仔嶼)巡五嶼,用丁午巡合板嶼東入門,午至淺口住舡”。在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口外。

合狸里
  《讀史圖》卷四。即合貓里之誤,見該條。

合貓里
  又作金貓里,或誤為今貓里、合狸里、合描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合貓里國:……國朝永樂三年,國王遣其使臣回回道奴馬高等來朝,並貢方物”。《東西洋考》卷五,“貓里務即合貓里國也”。在明代載籍中,《東西洋考》之前未見有將貓里務等同於合貓里之說,兩者實非一地。貓里務在菲律賓,而合貓里即明《太宗實錄》所載的金貓里,地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或其附近,或位淡目(Demak)一帶。參金貓里貓里務條。另見《明一統志》卷九0;《明會典》卷一0六;《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六;《明四夷考》卷下;《圖書編》卷六0;《咸賓錄》卷六;《四夷廣記》;《裔乘》卷七;《東西洋考》卷九;《武備志》卷二三六、二三七;《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外國詞》;《譯史》卷三;《明史》卷六、三二三;《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八;《嘉慶志》卷五五八。

和訶條
  《類聚》卷七六引《外國事》;《御覽》卷七九七引《外國事》;《書鈔》卷一三二引《外國事》。即私呵條,見該條。

和櫝城
  《後漢書》卷八八,“安息國居和櫝城”。或謂即基督教《聖經》中的Ahmeta,指今伊朗哈馬丹(Hamadan)城;或謂為赫克桐皮羅斯(Hecatompylos)。

河內
  《清史稿》卷五二七,“河內即東京,其國建都處也。及阮福映得國,以東京屢毁於兵,而其先人世居嶺南,遂遷都於富春省,改東京為河內省”。即今越南的河內市。隋唐時,其地為交阯郡或安南都護府的治所。安南獨立後,長期成為該國之都城,有升龍城、中都、東都等稱。十九世紀初期,阮朝定都在富春即今順化,並於明命十二年(1831年)在原東都一帶設河內省,省城即河內市。另見《清續通考》卷三三三、三三五、三四六、三五四;《清史稿》卷二二、二三、一二五、一五五、四一九、四三九、四五六、四五八、四五九、四六三。

河仙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清史稿》卷五二七。河仙(Ha Tien)省在越南的西南部,轄境約當建江省的迪石(Rach Gia)至河仙一帶。參港口條。

河沒
  《新唐書》卷四三下。即阿沒,見該條。另見《唐會要》卷一00﹔《寰宇記》卷二00。

河靜
  《清史稿》卷五二七。在越南義靜省,即今河靜。河靜省則包括義靜省南部。

荷花海口
  《平交錄》,“是時賊恃荷花海險,謂我師不能渡,於日麗海口立堡以守。王率舟師自奇羅海口洋過荷花海口,直抵日麗,賊焚堡而遁”。在越南義靜省東南部奇英(Ky Anh)縣岸外,指枚閏(Mui Ron)西面的口(Khau)海門(一譯蔻門)。奇英、錦川(Cam Xuyen)等縣舊為河花府地,荷花海口或因此而得名。參永盎海口條。另見《交阯總志》卷二;《安南棄守》;《越嶠書》卷六、一0。

鶴頂山
  又有覆鼎山、覆頂山、覆鼎大山、覆鼎伏鼎等稱。《東西洋考》卷九,“赤坎山〔……¨用單申針,四更,取鶴頂山。〕鶴頂山〔打水二十五托。洋中有玳瑁洲,宜防。若往柬埔寨,由此分路。用單庚,四更,取柯任山〕”。在今越南的東南岸,應指頭頓角(Cap St. Jacques)一帶。該處自南而北有Nui Vung Tau、Nui Hoa Sup、Nui Vung Mai等三山,或形似鼎倒覆,故名覆鼎山。鶴頂山或專指其中的Nui Vung Tau。一說在頭頓角和格嘎(Ke Ga)角之間,鶴頂山指Nui Be,覆鼎山指Nui Khong。參覆鼎山條(一)。另見《順風》往柬埔寨針路條;《指南》大明唐山山嶼水勢條。

鶴秣城
  《西域記》卷一一波剌斯國,“國東境有鶴秣城”。即忽里模子,為Hormuz譯音,舊港在今霍木茲海峽內伊朗的米納布(Mināb)附近;新港在十四世紀時遷至今霍木茲海峽島上。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