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門
  (一)又作吉里問山、吉里悶山、吉里門、吉里汶。《島夷志略》龍牙門,“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問,回船之際至吉利門,舶人須……防之”。指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岸外的卡里摩(Karimun)群島,或專指大卡里摩島。(二)又作吉利悶、吉里門山、吉里門、吉里悶山、吉里問山、吉里問大山、吉里問、吉里悶、吉里文、吉里門、吉理門、蔣哩悶。《元史》卷二一0,“(史弼)大軍繼進於吉利門。弼、興進至爪哇之杜並足”。指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北面的卡里摩爪哇(Karimunjawa)群島。另見《東西洋考》卷三。

吉利悶
  《航海圖》圖一四。即吉利門,見該條(二)。

吉里門
  (一)《順風相送》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詳吉利門條(一)。(二)《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二;《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海島志》卷一;《清續通考》卷三三三。詳吉利門條(二)。

吉里文
  《西南洋圖》;《東南洋圖》。即吉利門,見該條(二)。

吉里問
  名見《順風》萬丹往馬神回針條;《海國錄》東南洋記;《南洋論》;《清通典》卷九八;《嘉慶志》卷五五五;《海關志》卷三0。詳吉利門條(二)。

吉里汶
  《指南》麻六甲回浯嶼條。即吉利門,見該條(一)。

吉連丹
  《海國錄》南洋記,“大哖、吉連丹、丁噶奴、彭亨諸國沿山相續,俱由小真嶼向西分往”。即吉蘭丹,見該條。

吉連單
  《利病書》卷九三;《讀史紀》卷九九。即吉蘭丹,見該條。

吉頓力
  《島夷志略》羅斛,“次曰彌勒佛,曰忽南圭,曰善司坂,曰蘇剌司坪,曰吉頓力。地無所產用,附於此”。在今泰國或柬埔寨一帶,今地不詳。一說指富國(Phu Quoc)島,或即該島別名Koh Tron的譯音。

吉浪洲
  《輿地紀勝》卷一二七引《瓊管志》,“其外則烏里、蘇密、吉浪之洲,而與占城相對;西則真臘、交趾;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舟船往來,飛鳥附其顛頸而不驚”。或在今越南的中南岸,位富慶省的檳繪(Ben Hoi)灣一帶,吉浪似即“伽南”的異譯。參蘇吉浪雞籠山亻南貌山條(一)。一說指馬來西亞的吉蘭丹(Kelantan)。 另見《方輿勝覽》卷四三。

吉理門
  《海島逸志》卷四。即吉利門,見該條(二)。

吉裏門
  《海島逸志》卷三、四。即吉利門,見該條(二)。

吉隆埠
  《清續通考》卷三三八。應即馬來西亞的首府吉隆坡(Kuala Lumpur)。一說吉隆為Klang的對音,吉隆埠指今巴生港(Klang Port)。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