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州
又有舊所、舊縣、舊都、阿木喇補等稱。《諸蕃志》卷上占城國,“舊州、烏麗、日麗、越里、……,皆其屬國也”。《島夷志略》占城,“地據海沖,與新、舊州為鄰”。一般認為舊州位占城國北部地區,占城碑銘中作Amaravati,越南史籍稱占洞(Chiem Dong),十五世紀安南國據有該地後設升州、華州。其地約當越南的廣南-峴港省。作為都城的專名,舊州、舊都則指維川縣南的茶蕎(Tra Kieu)一帶,此處原為西漢日南郡象林縣的治所,也是林邑國即占城國早期首都典沖的所在地,占城碑銘稱為Indrapura。後來占城國都城由廣南地區南移至義平省南部的安仁(An Nhon)一帶,故都遂被稱為舊都、舊州,其港口今會安(Hoi An)附近則稱占城舊港。另見《南海志》卷七;《元史》卷一三、二一0;《交阯總志》卷三;《安南棄守》;《平交錄》;《越嶠書》卷一0;《馭交記》卷四;《明史》卷三二四。
舊縣
《通考》卷三三0交趾,“《虞衡志》曰:……新、舊縣隔一小江,皆出香”。即舊州,見該條。
舊所
《宋會要稿》冊一九七,“(占城使)布祿爹地加言,本國舊隸交州,後奔於佛逝,去北舊所七百里”。即舊州,見該條。另見《通考》卷三三二;《宋史》卷四八九;《集事淵海》卷四七;《東西洋考》卷一一。《讀史紀》卷一一二作舊都。
舊港
(一)又作巴林馮、不憐八、浡淋邦、佛林邦、浡林邦、吉寧邦、寶林邦、巨港,省稱為浡淋、渤淋,或誤作舊江。《島夷志略》舊港,“自淡港入彭家門,民以竹代舟,道多磚塔,田利倍於他壤”。《瀛涯勝覽》云,“舊港,即古名三佛齊國是也,番名曰浡淋邦,屬爪哇國所轄”。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即今之巨港(Palembang)。另見《番國志》;《星槎》前集;《航海圖》圖一五;《前聞記》;《朝貢錄》卷上、中;《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八;《圖書編》卷五九;《華夷考》卷九、一0;《東夷說》;《嶺海異聞》;《明續通考》卷二三六;《咸賓錄》卷六;《順風》苧盤往舊港並順塔針路條;《萬國圖》;《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有關往爪哇、蘇門答剌的針路記載;《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三、九、一一、一二;《武備志》卷二三六;《象胥錄》卷四、五;《世法錄》卷八二;《指南》咬口留吧往暹羅針條;《利病書》卷九三、一一九;《外國詞》;《譯史》卷三;《讀史紀》九九、一一二;《西南洋圖》;《東南洋圖》;《明史》卷三0四、三二四、三二五;《吧城紀》;《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八;《清通典》卷九七、九八;《清通考》卷二九三;《海錄》卷中;《嘉慶志》卷五六0;《海關志》卷四、一八;《清續通考》卷三三一。(二)《海語》卷上,“直東莞之南亭門放洋,南至烏瀦、獨瀦、七洲〔三洋名〕,星盤坤未針,至外羅;坤申針四十五程至占城舊港”,卷下云,“分水在占城之外羅海中,……由馬鞍山抵舊港,東注為諸番之路,西注為朱崖、儋耳之路,天地設險以域華夷者也”。另見《四夷廣記》廣東東莞縣至暹羅針路。在越南的廣南-峴港省,位會安(Hoi An)一帶。一說指占婆(Champa)島。
舊明台
《明史》卷三二四暹羅,“(洪武八年)其舊明台王世子昭孛羅吉亦遣使奉表朝貢”。舊明台似係地名,為新門台之對,指泰國曼谷(Bangkok)西南的龍仔厝(Samut Sakhon)。我國航船往泰國往往自新門台即北欖(Paknam)入港,但有時也偏西入龍仔厝。
舊柔佛
《海錄》卷上舊柔佛,“由邦項東南行約日餘,復轉西入白石口,順東南風約日餘則到舊柔佛。舊柔佛在邦項之後,陸路約四五日可到。……本柔佛舊都,後徙去,故名舊柔佛。嘉慶年間口英咭利於此闢展土地,……遂為勝地矣,番人稱其地為息辣,閩粵人謂之新州府”。一般認為指今新加坡。按舊柔佛原指Johore Lama,位馬來半島南部柔佛(Johore)河上游,十六世紀柔佛國建立後即都於此,後遭葡萄牙人所毀,曾屢屢遷都,今哥打丁宜(Kota Tinggi)等處及印度尼西亞的賓坦(Bintan)島、林加(Lingga)島都一度成為該國建都之所。唯新加坡似未聞為柔佛王國的都城﹐況據《海錄》所記自彭亨陸路可達,故此處舊柔佛雖非指Johore Lama,恐亦非專指新加坡,當包括哥打丁宜和新山(Johore Bahru)一帶。
舊港口
又作舊港港口,另有中港、東港、西港等稱。《順風相送》靈山往爪蛙山形水勢法圖條,“舊港口:東港口放開有泥淺三托水,是彭家山對開”,該書赤坎往舊港順塔(針路)云,“(牛腿琴山)收入舊港,昆峷有三港,中港正路,內有小嶼是也”。應泛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的慕西(Musi)河口,該河重要入口處有三,中間的主河口被稱為中港(又作中門),兩旁的河口則被稱作東港、西港。《鄭和航海圖》的舊港之名有二,在蘇門答臘島上的係國名,指今巨港(Palembang)一帶,在島外位東、西港中間的則專指中港。
舊晚坡
或又作晚舊。《清史稿》卷四七四吳三桂,“師進次舊晚坡,距緬甸都六十里”。疑指今緬甸曼德勒(Mandalay)附近的翁民梨(Augnbile)。另見《清史稿》卷二三六、二五四。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