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泠
  《三國志》卷五三。即麊泠,見該條。

縻逸
  《利病書》卷一二0。即摩逸,見該條

麋泠
  《漢書》卷二八上;《南中志》;《晉書》卷一五;《御覽》卷九0六;《越嶠書》卷一、三;《讀史紀》卷二、三。即麊泠、糜泠。見該條。

麋水
  《漢書》卷二八上,“來唯〔勞水出徼外,東至麋泠入南海,過郡三,行三千五百六十里〕”,“西隨〔麋水西受徼外,東至糜冷入尚龍溪,過郡二,行千一百六里〕。都夢〔壺水東南至麋冷入尚龍溪,過郡二,行千一百六十里〕”。《水經注》卷三七,“……故馬援言從麊泠水道出進桑王國至益州賁古縣,轉輸通利,蓋兵車資運所由矣”。或謂麊冷水道即指越南的紅河及其支流,其中勞水指黑水河(Black R.)及其上游,壺水指明江(Clear R.)及其上游,麋水則為越池(Viet Tri)北面紅河的主流,尚龍溪為越池南面紅河的一段。

麊泠
  又作糜泠、麋泠。《漢書》卷二八下,“交阯郡〔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縣十:羸阝婁〔有羞官〕,安定,苟屚,麊冷〔都尉治〕,曲昜,北帶,稽徐,西于,龍編,朱鳶”。《水經注》卷三七,“麊泠縣,漢武帝元鼎六年開,都尉治。《交州外域記》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交阯郡及州本治於此也,州名為交州”。麊冷縣在越南北部,轄境約當永富省南部及河山平省北部一帶,治所位紅河北岸的安朗(Yen Lang)縣。一般認為西漢時交阯郡治在羸阝婁縣,東漢時才移至龍編。也有的據前引《水經注》之文,認為西漢初交阯郡治應在麊泠,至西漢末方改徙羸阝婁,東漢後期又遷到龍編。另見《南中志》;《後漢書》卷二四、八六,志二三;《初學記》卷八;《通典》卷一八八;《元和志》卷三八;《舊唐書》卷四一;《寰宇記》卷一七0;《輿地廣記》卷三八;《通志》卷一九八;《東漢會要》卷三八、三九;《通考》卷三二三;《安南志略》卷一、一五;《讀史紀》卷一一二。

米投
  《清史稿》卷五二八,“(道光五年)十二月,緬軍沿厄勒瓦諦江敗退,各以一萬二千人入米投、麥龍,築壘堅守”。在今緬甸的緬拉(Minhla)附近,或謂指美德(Myede)。

米六合
  《東西洋考》卷五。即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群島。 另見《東西洋考》卷九;《讀史紀》卷九九;《明史》卷三二三;《續通典》卷一四七;《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七;《嘉慶志》卷五五八。

米呂萼
  《東西洋考》卷九,“ 密雁港〔南是淡水港。水下一灣,有小港,是米呂萼。下一老古灣是磨力目,再過山頭為岸塘〕”。在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北岸的維甘(Vigan)和坎當(Candon)之間,一 說即瑪麗亞(Maria)港,一說在 Bangui Bay 一帶。

米昔兒
  《明史》卷三三二。即勿斯里,見該條。

米洛居
  《東西洋考》卷九。即米六合,見該條。

米囊葛卜
  《明太宗實錄》卷三八,“(永樂三年冬十月丁卯)遣使賚詔招諭番速兒、米囊葛卜、呂宋、麻葉甕、南巫里、娑羅六國”。即《爪哇史頌》古國名 Menankabwa 的譯音,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中部至西海岸一帶,其中心則在巴東(Padang)附近,今譯米南加保(Minangkabau),或兼作民族名。《明史》卷三二三誤將此名分作葛卜速兒米囊二國。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