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栗
《南齊書》卷五八,“區栗城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記載此名的當以《林邑記》為早,作區粟,故或謂區栗為區粟之誤。也有的認為“區”讀若“歐”,區栗即後來的烏里。參區粟、烏里條。另見《梁書》卷五四;《南史》卷七八;《北史》卷七三;《御覽》卷七八六;《冊府》卷九八四;《交阯總志》卷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四夷廣記》;《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區粟
又作區栗,或誤為犬戎區栗。《水經注》卷三六,“考古志並無區粟之名,……《林邑記》曰:其城治二水之間,三方際山,南北瞰水,東西澗浦流湊城下,……岨峭地險,故林邑兵器戰具悉在區粟。……區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一般認為區粟在原來漢日南郡西捲縣的治所,為林邑國佔據該縣後所建。故址當在越南的平治天省中部,位廣治西北面石杆(Thach Han)河與甘露(Cam Lo)河的合流處。也有的認為在該省北部的廣溪(Quang Khe)西面,或南部的順化(Hue)附近。另見《宋書》卷七六、九七;《隋書》卷五三;《南史》卷三七;《通志》卷一九八;《安南志略》卷四、八;《越嶠書》卷三;《嶠南記》卷下;《東西洋考》卷二、一一、一二。
曲女城
《西域記》卷五羯若鞠闍國。為印度古城,又作葛那及、鞬拏究撥闍、罽饒夷,梵名Kanyākubja,即今印度北方邦的卡瑙季(Kanauj)。 另見《慈恩傳》卷二;《方志》卷上;《續僧傳》卷四;《珠林》卷二九;《翻譯集》卷七;《清一統志》卷四二四。
屈都
《水經注》卷三六,“《晉書地道記》曰:朱吾縣屬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此縣民漢時不堪二千石長吏調求,引屈都乾為國。《林邑記》曰:屈都,夷也”。屈都即屈都乾、屈都昆的省稱,又作都昆。一說屈都為屈都乾的省稱,但不等於屈都昆、都昆。也有的認為屈都在今越南的中南部,或指南岸外的崑崙(Condore)島,而屈都乾、屈都昆、都昆則在馬來半島。參屈都乾、屈都昆條。另見《冊府》卷一000;《通志》卷一九八;《集事淵海》卷四七;《讀史紀》卷一一二。
屈頭隴
《指南》太武往大泥針路,“(宋居勞)又來屈頭隴連至東勢是大泥”,“大泥身西內是馬交大山是屈頭隴,隴上去西北是宋居嘮,宋居嘮上是六坤”。或即高頭廊(Phatalung)灣的譯音,即堀頭隴,見該條。
屈都昆
又作都昆、都軍、都君,或誤為都稚。《梁書》卷五四“(范蔓)自號扶南大王。乃治作大船,窮漲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孫等十餘國,開地五六千里”。或謂“屈”為梵文ku(作地解)的譯音,屈都昆指都昆國或都昆城;一說為馬來語kuala(港口)或kota(城市)略稱的譯音。故地多謂在今馬來半島,有馬來西亞的吉打(Kadah)、瓜拉龍運(Kuala Dungun)、柔佛(Johore)﹐泰國的洛坤(Nakhon Srithamarat)等說。也有些主張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北部或東岸、新加坡一帶,或以屈都昆、都昆即屈都、屈都乾、都元的同名異譯。
屈都乾
《水經注》卷三六,“《晉書地道記》曰:朱吾縣屬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此縣民漢時不堪二千石長吏調求,引屈都乾為國”。《御覽》卷七九0引《外國傳》,“從西圖南去百餘里到波遼十餘國,皆在海邊”,“從波遼國南去,乘船可三千里,到屈都乾國,土地有人民可二千餘家,皆曰朱吾縣民叛居其中”﹐從屈都乾國東去,舡行可千餘里到波延洲”。或謂又作屈都、屈都昆、都昆,故地有今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說。一說屈都乾省稱作屈都,但不等於屈都昆、都昆,故地或以為在今越南東南部,為芽莊(Nha Trang)梵文名Kauthara的對音,或以為在老撾東部。參屈都、屈都昆條。
屈露多
《西域記》卷四。梵名Kuluta﹐在今印度北部西姆拉(Simla)西北的蘇丹普爾(Sultanpur)附近。另見《慈恩傳》卷二;《方志》卷上。
屈屈吒播陀山
《西域記》卷九摩揭陀國下,“莫訶河東入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雞足山〕,亦謂窶盧播陀山〔唐言尊足山〕”。又稱雞嶺、雞足山。梵名Kukkutapādagiri。即今印度比哈爾邦伽耶(Buddh Gaya)東北十六英里處庫爾基哈爾(Kurkihaār)山附近約一英里的三個山峰。另見《方志》卷下;《續僧傳》卷四玄奘;《珠林》卷二九;《經音義》卷三二;《翻譯集》卷七。
渠論
《華夷圖》;《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續通志》卷六四0。或在今緬甸,今地不詳。參坤朗條。
瞿折羅
《西域記》卷一一瞿折羅國。又作胡茶辣。梵名Gūrjara,印度古國,在今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北部,都城在拉賈斯坦邦西南部的巴爾默爾(Balmer),位北緯二十五度四十八分,東經七十一度十六分處。另見《慈恩傳》卷四;《方志》卷下。
瞿毗霜那
《西域記》卷四瞿毗霜那國。印度古國,在今印度北方邦卡希普爾(Kashipur)、蘭普爾(Rampur)、皮利比得(Pilibhit)一帶。
犬戎區栗
《南齊書》卷五八,“元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檀和之伐林邑……破其北界犬戎區栗城”。為大戍區栗(《宋書》卷九七)之訛,即區栗城,詳該條。
全道遼山
又作金遼山。見《御覽》卷七九七私訶條引《外國事》。或謂在今斯里蘭卡,今地不詳。
雀婆嶺
《島夷志略》大八丹﹐“國居西洋之後,名雀婆嶺,相望數百里”。即今印度半島西岸的西高止(Ghats)山脈。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