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丁
  《本草》卷七。即烏爹,見該條。

烏土
  《海錄》卷上烏土國,“在暹羅蓬牙西北,疆域較暹羅更大”。指今緬甸。

烏馬
  《諸蕃志》卷上占城國。一說烏馬又作胡麻,在越南義平、富慶省交界的虬蒙(Cau Mong)山一帶;一說為烏馬拔或烏馬拔弄,又作胡麻巴洞,在廣南。另見《元史》一三。

烏丹
  《三國志》卷三0引《魏略》西戎傳,“(大秦國)海西有遲散城,從國下直北至烏丹城”。或謂即《瀛涯》的阿丹,即今阿拉伯半島西南的亞丁(Aden);或謂在紅海西岸,今地不詳。

烏文
  《太平御覽》卷七八七,“康泰《扶南土俗》曰:烏文國,昔混滇初載賈人大舶所成此國”。或謂又作烏荼、優鈸,為Udra或Odra譯音,在印度東岸的奧里薩(Orissa)邦;一說指印度的安達曼(Andaman)群島。也有的主張在馬來半島。另見《利病書》卷一二0。

烏爺
  《圖書編》卷六0;《三才地理》卷一三。即烏爹之訛,見該條。

烏肚
  又稱花肚、烏土、烏圖。《嘉慶志》卷五五二;《清史稿》卷五二八。泛指今緬甸

烏陀
  《翻譯集》卷一八,“東天竺有國名烏陀”。即烏荼,見該條。

烏里
  《宋會要稿》冊一九九;《南海志》卷七;《元史》卷一三、一二九。即烏里州,見該條。

烏麗
  《諸蕃志》卷上占城國,“舊州、烏麗、日麗、越里、……,皆其屬國也”。即烏里州,見該條。

烏圖
  《清史稿》卷三三二,“烏圖即緬甸”。即烏肚,詳該條。

烏茶
  《新唐書》卷二二一上。即烏荼之誤,見該條。

烏篤
  《通典》卷一八八,“烏篤國,在中天竺南,一名烏伏那,地方五千餘里”。即烏荼,見該條。烏伏那為烏仗那之誤,蓋誤烏篤為烏萇,參該條。另見《御覽》卷七八八;《寰宇記》卷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華夷圖》;《通考》卷三三二﹔《群書考索》卷六一;《圖書編》卷五九。

烏剌
  《新唐書》卷四三。故地在今伊拉克南部巴士拉(Basra),為古名al-‘Ubullat的簡譯,希臘人稱為Apologos。

烏荼
  《西域記》卷一0烏荼國。亦作烏篤、烏里舍,印度古國,梵名Uda音譯,在今孟加拉灣西岸印度奧里薩邦東北部一帶。另見《方志》卷下;《慈恩傳》卷四;《宋高僧傳》卷二善無畏傳;《通考》卷三三八;《宋會要稿》冊一九七;《咸賓錄》卷三;《裔乘》卷三;《譯史》卷二。

烏爹
  又作烏疊、烏丁,或訛作烏爺。《島夷志略》烏爹,“國因伽里之舊名地。……气候男女與朋加剌略同”。一說烏爹即Uda譯音,印度古國,在今印度東部奧里薩(Orissa)邦東北;一說為孟語Ussa的音轉,指緬甸孟族所建的白古(Pegu)國,烏土則指緬族所建之國,都於阿瓦(Ava)。另見《南海志》卷七;《星槎》後集;《朝貢錄》卷上;《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殊域錄》卷八;《圖書編》卷六0;《本草》卷七;《四夷雄略》卷二;《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二;《武備志》卷二二三;《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一九;《外國詞》;《譯史》卷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三二四-三二六;《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嘉慶志》卷五五八、五六0。

烏落
  《海錄》卷中咕噠國。在今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尼烏(Niut)山一帶,今地不詳。

烏疊
  《本草》卷七,“烏爹泥:烏疊泥”。即烏爹,見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