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
  又作西京。《安南棄守》,“賊恃偽東、西都及宣江、洮江、沲江、富良江以為固”。《越嶠書》卷一,“其西都即清華府,古九真之地”。在越南的清化省。十四世紀末,胡季犛在清化省的永祿(Vinh Loc)一帶建設新都城,稱為西都,以別於東都升龍城。十五世紀初,胡朝取代陳朝,陳朝皇帝被迫遷居西都。西都、西京之名往往也用來泛指清化全府之地。另見《交阯總志》卷三;《平交錄》;《越嶠書》卷二、六、一0、一九;《安南傳》卷一;《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五;《荒徼考》﹔《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考》卷一;《咸賓錄》卷六;《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裔乘》卷二;《東西洋考》卷一、一0;《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八;《象胥錄》卷三;《馭交記》卷四;《利病書》卷一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六、一二六、一四六、一五四、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志》卷一一0;《續通考》卷二三九;《嘉慶志》卷五五三;《清續通考》卷三三三。

西港
  (一)《航海圖》圖一五。指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慕西(Musi)河西口;一說指巴紐阿辛(Banniasin)河。(二)《航海圖》圖一四。在今泰國北大年(Patani)的東南面,或指賽武里(Saiburi)。

西屠
  又作西圖、西屠夷、西圖夷、西屠彝,或誤為西屬、西國夷、西屑夷。《御覽》卷七九0,“《異物志》曰:西屠國在海外,以草漆齒,用白作黑,一染則歷年不復變,一號黑齒”,“ 《交州以南外國傳》曰:有銅柱表為漢之南極界,左右十餘小國,悉屬西屠,有夷民所在二千餘家”。《水經注》卷三六,“《林邑記》曰:建武十九年,馬援樹兩銅柱於象林南界,與西屠國分漢之南疆也”。據上述,西屠應位於漢日南郡象林縣以南,約當越南義平、富慶二省及順海省一部分。或與後來在象林縣所創的林邑國一樣,均為占婆人的一部。一說在印度支那半島南部,指今越、柬交界的朱篤(Chau Doc)。 另見《吳都賦》;《通典》卷一八八;《六帖》卷三0;《雜俎》卷四;《舊唐書》卷四一;《廣記》卷四八0;《御覽》卷三六八;《寰宇記》卷一七六;《新唐書》卷二二二下;《通志》卷一九八;《通考》卷三三一;《集事淵海》卷四七;《交趾志》卷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東西洋考》卷四;《馭交記》卷一;《利病書》卷一0六、一一九。

西屬
  《初學記》卷六引張勃《吳錄》。即西屠之誤,見該條。

西崙
  《海國錄》小西洋記;《海關志》卷三0。為錫蘭(Silan)的異譯,即今斯里蘭卡(Sri Lanka)。

西捲
  又作西卷。《漢書》卷二八下,“日南郡……縣五:朱吾、比景、盧容、西捲〔水入海,有竹,可為杖。莽曰日南亭〕、象林”。《水經注》卷三六,“考古志並無區粟之名,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日南,故秦象郡,漢武帝元鼎六年開日南郡,治西捲縣。《林邑記》曰:(區粟)城去林邑步道四百餘里。《交州外域記》曰:從日南郡南到林邑國四百餘里。準徑相符,然則城故西捲縣也”。西捲縣在越南的平治天省。兩漢時期曾是日南郡的治所(其間也一度設在朱吾),晉以後逐漸為林邑國所據。一般均據《水經注》之見,認為西捲縣治所和後來林邑國所建的區粟城為同地。其故址所在,當在平治天省中部廣治的西北面,位石杆(Thach Han)河與甘露(Cam Lo)河的匯流處。一說在該省北部的氵靈(Linh)江流域,位廣溪(Quang Khe)西面的高牢下(Cao Lao Ha)村。也有的主張在順化附近。另見《南齊書》卷一四;《梁書》卷五四;《隋書》卷三一;《元和志》卷三八;《舊唐書》卷四一;《御覽》卷七八六;《寰宇記》卷一七0;《事類賦》卷七;《通考》卷三二三;《讀史紀》卷一一二。

西棚
  又作天門、天際。《代答》卷二真臘國,“其旁有窊裏國、西棚國、三泊國、麻蘭國、登流眉國、第辣撻國,真臘為之都會”。《異域志》卷上西棚國,“與真臘為鄰,風俗不同。其國望見天有一竅,極明,土人稱天門”。或謂在今泰國中南部,指素攀(Suphan),又稱素攀武里(Suphanburi)。一說在柬埔寨,為其北部Se-mum河名之譯音。另見《雲麓鈔》卷五;《諸蕃志》卷上;《咸賓錄》卷六;《三才人物》卷一二;《裔乘》卷二;《閩書》卷三九、一四六;《譯史》卷三。

西湖
  又作浪泊或浪泊湖。《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浪泊〔在交州府東關縣。一名西湖,……〕”。在今越南北部,即東英(Dong Anh)縣西南面的西湖(Tay Ho)。另見《安南志略》卷一;《交阯總志》卷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越嶠書》卷一;《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殊域錄》卷六;《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一;《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武備志》卷二二三;《外國詞》;《讀史紀》卷一一二;《清一統志》卷四二二;《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