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播草
《指南》東洋山形水勢條,“(藤宗)另開,有山名夷播草,有番住播武”。或謂即今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布爾戈(Burgos)。
移風
《宋書》卷三八,“九真太守﹕……移風令,漢舊縣。故名居風,吳更名”。《隋書》卷三一,“移風〔舊置九真郡。平陳,郡廢〕”。在越南的清化省北部,原為漢代九真郡的居風縣,三國吳時改稱移風縣,轄境約當清化、厚祿、東山一帶。南北朝時,九真郡治所由胥浦縣改至該縣,或位清化西北的東山,一說在清化的北面。隋代從該縣析出九真、日南等縣,九真縣成為郡治。原縣境的一部分仍用移風之名。另見《南齊書》卷一四;《類聚》卷九七;《晉書》卷一五;《元和志》卷三八;《舊唐書》卷四一;《寰宇記》卷一七一;《新唐書》卷四三上;《通考》卷三二三。
已龍溜
已或作巳。《航海圖》圖一九。在今馬爾代夫群島,或謂指哈杜馬蒂(Haddummati)環礁中的岡(Gang)島。
已養顏
《順風》浯嶼取諸葛擔籃條,“(東西竹)用乙辰四更,用乙辰、單乙四更,又單乙及乙卯四更,見是獨嶼,名已養顏”。在今印度尼西亞淡美蘭(Tambelan)島,今地不詳。
已程不
《漢書》卷二八下,“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故地多謂在今斯里蘭卡,應作“巳程不”,古讀“巳秩不”,即斯里蘭卡古巴利文名Sihadipa(師子洲)譯名。一說在今印度東南部欽格耳普特(Chingleput)。此外或謂在印度西南部,或謂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西岸,或謂為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另見《玉海》卷一五二;《讀史紀》卷一一二;《海關志》卷二。
以寧
《東西洋考》卷五;《利病書》卷九三;《讀史紀》卷九九。即以寧山,見該條。
以能
《指南》往網巾礁荖萬荖膏條。即以寧山,見該條。
以寧山
又作以寧、以能、以寧港、以能嶼等。《指南正法》雙口往惡黨條,“(文武樓門)用巽巳五更取以寧山,用單巽四更取鬱司嶺大山”。即今菲律賓民都洛島南面的伊林(Ilin)島。
以寧港
《東西洋考》卷九,“以寧港:山尾十更,西邊取里擺翰至高藥港”。即以寧山的港口,見該條。
以能嶼
《指南正法》往網巾礁荖萬荖膏條。即以寧山,見該條。
乂安
又作義安。《代答》卷二安南國載,“州曰永安、永泰、萬春、豐道、太平、清化、乂安……”。在越南義靜省,各時期所轄領地不一,大致指今榮市一帶。另見《安南志路》卷四;《元史》卷六三;《交趾總志》卷一-三;《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平交錄》;《越嶠書》卷一、六、一0、一四;《安南傳》卷一、二《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二;《皇與考》卷一二;《安南圖說》;《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五、六;《荒徼考》;《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九、一0;《武備志》卷二二三、二三八,;《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五;《馭交記》卷四-六、九、一0;《利病書》卷一一八;《讀史紀》卷九、一一二;《讀史圖》卷四;《安南紀遊》;《明史》卷七、一五四、二八九、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續通考》卷二三九;《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清續通考》卷三三三;《清史稿》卷五二七。
義安
即乂安,詳該條。
義里山
《東西洋考》卷四思吉港。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梭羅(Solo)河下游一帶。今地無考。
亦思弗罕
《明史》卷三三二。即亦思法杭,見該條。
亦思法杭
《元史》卷六三西北地附錄。即今伊朗的伊斯法罕(Ispahan)。 另見《元經世大典圖》;《明續通考》卷二三七。
亦思把罕
《明四夷考》卷下。即亦思法杭,見該條。另見《四夷廣記》;《譯史》卷二;《咸賓錄》卷六;《三才地理》卷一三;《裔乘》卷七。
益溪
《島夷志略》文老古,“益溪通津,地勢卑窄”。在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群島,或謂指提多雷(Tidore)島東岸的小河。一說益溪為隘溪之訛,非專門地名。
邑心國
《經音義》卷一00注《五大竺國傳》(頻伽精舍等本),“閣蔑﹕……古名邑心國(別本作林邑國),於諸崑崙國中,此國最大”。或謂即林邑國之訛;或謂指伊奢那城、伊賞那補羅,邑心與伊奢、伊賞等同音異譯,參伊奢那條。
邑盧沒
《漢書》卷二八下,“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其故地多數認為在緬甸的勃生(Bassein)、勃固(Pegu)至薩爾溫(Salween)江下游一帶,或謂該地區舊名 Reh Mounya (猶言孟族國),其都位達通(Thaton)或其附近,《錫蘭紀年》稱其國為 Arramaniya,邑盧沒即此名之譯音。一說在泰國的曼谷(Bangkok)灣附近,或指為華富里(Lopbury),或指為叻丕(Ratburi),此外尚有柬埔寨西岸、馬來西亞柔佛(Johore)、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北部、蘇門答臘島北部、加里曼丹島和及印度東北岸等說。另見《海關志》卷二。
意愛
《清史稿》卷五二八,“緬人力竭,求成於英,英將允之,遣人議和款,要以四事:一.割阿拉干、艾報、墨爾階與意愛各城歸英轄;……”。即今緬甸東岸的耶城(Ye)。
翼城
《航海圖》圖二九。應作加異城,即今印度南部東岸的加爾鎮,位北緯八度三十九分處。
虫醫蠛
《廣記》卷八二袁嘉祚,“在大秦西數千里”。或謂指今北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一帶。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