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路
《島夷志略》針路。或謂在今馬來半島北部西岸的丹老(Mergui)。
真嶼
(一)又作真王嶼、大真樹港、真嶼山、真糍山、真糍、真木茲、真木茲頭、真薯、大真嶼,或誤為冥木茲。《四夷廣記》琉球國船往暹羅針路條,“崑崙山用庚酉針及單酉針十更,船(取)真嶼。打水十七托,正路,若十五六托亦妙,在真嶼內過。用壬亥針五更,船取假嶼內通過”。指今越南南岸外的奧比(Obi)島。該島又稱薯島或快島,或即泰國史籍中的番薯島。按閩南語,“薯”讀若“滋”,另廈門音“嶼”和漢語“樹”接近。故據針路方向及對音,真嶼、真樹、真糍、真薯均為同地。另見《航海圖》圖一三;《東西洋考》卷九。(二)《順風》往柬埔寨針路條,“(鶴頂山)用庚申二更取真嶼”。此處真嶼為員嶼之訛,見該條。
真里
《寰宇通志》卷一一八真臘國,“其屬國又有參半、真里、登流眉、蒲甘等國”。即真里富,見該條。另見《明一統志》卷九0;《明四夷考》卷上;《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館考》卷上;《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三六;《利病書》卷一一九;《譯史》卷三;《四譯館考》卷一;《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嘉慶志》卷五五九。
真駱
《島夷志略》羅衞,“南真駱之南,實加羅山即故名也”。一說即真臘之訛,一說南真駱在泰國叻丕(Ratburi)一帶。
真獵
《御覽》卷七八八;《冊府》卷九五六、九五九、九六0、九六二、九九五;《元史》卷七九;《古今圖》。即真臘,見該條。
真理
《讀史紀》卷一一二。即真里富,見該條。
真臘
又作真蠟、真獵、占臘、占獵、占巛鼠、占蠟,或訛為直獵、真臈。《隋書》卷八二,“真臘國,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屬國也。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南接車渠國,西有朱江國”。 《舊唐書》卷一九七,“南方人謂真臘國為吉蔑國。自神龍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亦謂之文單國”。真臘係我國史籍對七至十七世紀印度支那半島高棉(Khmer)族所建王國的通稱,其名稱之來源眾說不一,或還原為Chanda,或認為出自今柬埔寨的暹粒(Siemreap)之名,或主張為Khmer的訛轉。該國原為扶南的北方屬國,位今柬埔寨北部和老撾南部一帶,六世紀崛起,七世紀中取代扶南而為印度支那半島南部的大國,其領土包括今柬埔寨、老撾及越南南部,最盛時西與緬甸接壤。八世紀初,分裂為陸真臘、水真臘二部,九世紀初復歸於統一。另見《隋書》卷四;《續僧傳》卷四;《北史》卷一二、九五;《僉載》卷二;《通典》卷一八八;《雜俎》卷一八;《蠻書》卷一0;《舊唐書》卷四六、一八四;《唐會要》卷九八、一00;《五代會要》卷三0;《廣記》卷四一四、四六三、四八二;《御覽》卷七八六-七八九;《寰宇記》卷一七六、一七七、一七九;《冊府》卷九五七、九七0-九七二、九七四;《華夷圖》;《新唐書》卷五八、二0七、二二二下;《新五代史》卷七四;《證類本草》卷一三;《文昌錄》卷一;《可談》卷二;《通志》卷四一、一九八;《虞衡志》;《代答》卷二、三、七、一0;《雲麓鈔》卷五;《輿地紀勝》卷一二七;《諸蕃志》卷上、下;《宋會要稿》卷一九六、一九七、一九九;《事林》卷五;《方輿勝覽》卷四三;《玉海》卷一五三﹑一五四;《通考》卷三三0-三三二;《真臘記》;《南海志》卷七;《安南志略》卷四、九、一一、一六;《宋史》卷二一、二二、三一、一一九、三七七、四00、四八五、四八九;《島夷志略》;《異域志》卷上、下;《元史》卷六、二一0;《集事淵海》卷四七;《交阯總志》卷二、三;《瀛涯》;《番國志》;《星槎》後集;《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明會典》卷一0五東南夷上;《朝貢錄》卷上;《越嶠書》卷四、八;《嶺海圖》;《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六;《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五、七-九、一一;《荒徼考》;《圖書編》卷五八-六0;《四夷館考》卷上;《華夷考》卷一、二、七;《東夷說》;《明續通考》卷二三六;《本草》卷一一、一八、二二、三二、三四、三五、三九;《咸賓錄》卷六;《萬國圖》;《三才人物》卷一二;《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二、七;《東西洋考》卷二、三、九、一一、一二;《閩書》卷三九、一四六;《武備志》卷二二七、二三六;《職方外紀》卷一;《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一、三、四;《世法錄》卷八二;《馭交記》卷二、六;《利病書》卷一一八-一二0;《坤輿全圖》;《外國詞》;《譯史》卷二、三;《荒史》;《讀史紀》卷一00、一一二;《讀史圖》卷二、四;《四譯館考》卷一;《明史》卷二、三、六、七、四九、一五一、三0四、三二四;《清貢圖》卷一;《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四二四;《續通志》卷六三八、六四0;《嘉慶志》卷五五二、五五三、五五九、五六0;《海關志》卷二、四、三0;《清史稿》卷五二七。
真木茲
《指南》暹羅往日本針條,“(小橫)用辰巽及乙辰十五更,取真木茲外過”。即真嶼,見該條(一)。
真蒲
《真臘記》總叙,“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又自真蒲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在今越南的東南岸,一般認為位頭頓角北面的巴地(Ba Ria)附近。或謂又作占浦山、三泊,參各該條。另見《殊域錄》卷八;《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三;《象胥錄》卷四。
真蠟
《通典》卷一八八。即真臘,見該條。另見《證類本草》卷一三;《通考》卷三三0;《元史》卷一三、六三;《交阯總志》卷二;《越嶠書》卷五;《嶺海圖》;《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四夷廣記》;《武備志》卷二二三;《華夷記》卷四。
真糍
《順風》羅灣頭往六甲(坤)針條,“羅灣頭用坤未針取赤坎,看不見(玳瑁)州、鴨。用坤未八更、坤申七更取崑崙北邊過。庚酉八更取真糍”。即真嶼,見該條(一)。另見《指南》大泥回長崎日清條。
真臈
《利病書》卷一0四、一一八。即真臘之訛,見該條。
真薯
《西南洋圖》;《東南洋圖》。即真嶼,見該條(一)。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