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里
《廣輿圖》卷二。即真里之訛,見該條。
直梗
又作支更、者梗、赭硜、織耿。《緬甸瑣記》,“直梗城與阿瓦城隔江,舊有破城,周八九里,八門。乾隆二十六年始修整”。即今緬甸中部實皆(Sagaing)。
直獵
《冊府》卷九五六,“真臘國〔一云直獵〕隋時通焉”。即真臘之訛,見該條。另見《利病書》卷一一九。
直葛
《吧城紀遺》,“爪鴉雖屬荷蘭,……而井里汶、北膠浪、直葛、三寶壠、四里貓……皆為所統”。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北部的直葛(Tegel)。
直羅里
或又作地羅。《東西洋考》卷九,“千子智港:對面是直羅里,稍上是紹武淡水港,紅毛夷駐處”。在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群島,即提多雷(Tidore)島的譯音;一說為哈馬黑哈(Halmahara)島西岸的賈洛洛(Djailolo)。
直蕉塔那山
《順風》古里往阿丹條。在今南也門亞丁港東面,今地不詳。
織耿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緬甸,“《五洲地理志》:商埠之大者,……在北為八莫……為織耿”。即緬甸的實皆(Sagaing)。
秩達
《四夷廣記》。即今沙特阿拉伯西岸的吉達(Jidda)。
枳秣羅
《西域記》卷一0。即秣羅矩吒,見該條。
止男巴洛
《萬國全圖》。在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東南面,今地不詳。
至那僕底
《西域記》卷四。梵名Cinapati,或謂在今印度旁遮普邦費羅茲普爾(Firozpur)。或謂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蘇爾(Kasur)東北二十七英里、比亞斯河以西十英里的巴提鎮。另見《方志》卷上;《慈恩傳》卷二;《續僧傳》卷四;《珠林》卷二九;《翻譯集》卷七。
製山
《四夷廣記》。即裂山之訛,見該條。
致物
又作至物。《唐會要》卷一00,“拘蔞蜜,在林邑之西,陸路三月行。山居饒象,並養之以供用。顯慶元年閏正月來朝貢。在盤盤、致物國東南,海路一月行,南距婆利國十日行,東去不述國五日行,西北去文單國六日行”。《御覽》卷七八八,“《唐書》曰:金利毗逝國……東去致物國二千里”。或謂《唐會要》之文有誤,自“在盤盤……”起應別為一節作“致物國,在盤盤國東南,……”,《新唐書》卷二二二下所云“(盤盤)東南有拘蔞蜜,海行一月至,南距婆利,行十日至,……”則誤抄誤刪《唐會要》之文,此拘蔞蜜應改為致物。其故地一般均認為在今印度尼西亞,或謂在加里曼丹島南部的馬辰(Bandjarmasin)一帶,或謂在蘇拉威西(Sulawesi)島西南部。此外尚有爪哇島、帝汶(Timor)島及馬來半島東岸外的潮滿(Tioman)島等說。另見《寰宇記》卷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
擲枳陀
《西域記》卷一一擲枳陀國。眾說不一,或謂在今印度拉賈斯坦(Rājasthān)的邦迪(Būndi);或謂為其西之契托爾(Chitorgarh)。另見《方志》卷下;《慈恩傳》卷四。
智州
《隋書》卷五六,“ (令狐熙)奏改……利州為智州”。《舊唐書》卷四一,“驩州:隋日南郡。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明、智、驩、林、源、景、海八州”。在越南義靜省,轄境約當該省西南部香山 (Huong Son) 至香溪(Huong Khe)一帶。另見《隋書》卷三一;《北史》卷六七;《舊唐書》卷一九七;《寰宇記》卷一七一;《新唐書》卷四三上。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