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祥(1901~1958) ,中國人類學家,福建晉江人。又名聖麟、石仁、淡墨。男、漢族。我國著名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民俗學家、民間文藝理論家。
1901年農曆4月15日,林惠祥出生于福建晉江縣的一個小商之家。自幼聰穎好學,特別喜歡聽大人們講神話、傳說之類的故事。九歲入私塾,即能熟讀所學詩文。1926年畢業于厦門大學。1927年秋,林惠祥考入了菲律賓大學研究院人類學系,並跟從美國教授拜耶(H. O. BEYER)作人類學的研究工作,1928年畢業,獲人類學碩士學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約編輯員,後參加該院民族學組研究工作。1931年任厦門大學歷史社會學系主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厦門大學歷史系主任、人類博物館(我國第一個人類博物館)館長、南洋研究所副所長。他從事東南亞和中國東南地區考古發掘和民族調查研究,是中國對臺灣省高山族最早進行調查研究的學者,著有《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他對民族文化和中國民族的來源及劃分系統等問題,頗多創見。他的《文化人類學》一書確立了中國人類學體系,受到當時學術界的普遍重視與歡迎;另一著作《中國民族史》獲得國內外學者好評。他還先後參加調查和發現武平、龍岩、長汀、閩侯等地的新石器,並撰寫了有關臺灣新石器、福建古民族、中國與東南亞古民族的關係等方面的論文。1929年和1935年他兩次冒險隻身深入日本侵佔下的臺灣,調查高山族(當時稱番族),獲得圓山新石器和高山族文物。1934年,爲普及人類學知識,他運用自己搜集、發現的考古和民族文物,創辦了厦門市人類博物館籌備處。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携帶文物避難南洋,繼續從事東南亞的考古和民族研究。著有《蘇門答臘民族志》、《婆羅洲民族志》、《民俗學》、《世界人種志》、《神話論》等。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8490.htm)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學術資訊_最新資訊
新增文章_學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