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溟網的“網主其人”末後﹐筆者從數十種著作中﹐列出下列廿餘種值得
一記的圖書﹑網頁﹕
處女作:《何塞.馬蒂》(1962)
教研作﹕《世界近代史講義》(1962)
奠基作:《文史工具書目錄》(1977)
成名作:《古代南海地名匯釋》(1986)
代表作:《中外交通史》(1987)
覺悟作:《中國宗教史》(1988)
急就作:《世界民主運動》(1989)
告別作:《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1989)
得意作:《中華史詩畫卷》(1995)
跨界作﹕《中國語文表解大全》(1998)
理想作:《新世紀百科全書》(1998)
執編作:《香港6000年》(1998)
網絡作: “中華萬年網”http://www.china10k.com/ (1999-2000創建)
奉獻作:《韓振華選集》(1999-2003)
結集作:《南溟集》(2002)
延續作: “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 (2005-2006創建)
夙願作﹕《外國傳》(2006)
集成作﹕《歷代中外行紀》(2008)
越界作﹕《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2009-2011)
輯佚作﹕“諸家異物志”﹑“中外交流古志”輯佚索引(2010網上版)
資料作﹕(明)《渡海方程》作者吳朴的中外陸海交通資料選輯(2011網上版)
編注作:《渡海方程輯注》(2013)
匯編作:《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廣東科技出版社2016年8月首發,合作者:(香港)陳佳榮、譚廣濂、錢江;(泉州)王連茂、丁毓玲、王亦錚;(廈門)連心豪、周運中;(廣州)楊式挺、崔策、樓鋼;(海南)朱磊;(上海)朱鑒秋、謝方、周茹燕;(北京)汪前進;(臺北)張廣達、張素玢;(臺南)陳信雄。執行主編:陳佳榮、朱鑒秋。責任編輯:姚芸]
圖說作:《中外交通古地圖集》[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6月出版,合作者:朱鑒秋、陳佳榮、錢江、譚廣濂。責任編輯:伍珺涵]
方志作:《香港志》1《總述 大事記》(主編之一,2020年12月出版: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node/127)
茲再不厭其煩﹐略略回顧諸書﹑網的編撰背景或出版感想﹐以饗讀者﹕
*處女作﹕《何塞.馬蒂》(1962)
筆者在中學﹑大學時代﹐已試作一些短文﹐如〈《卓婭與舒拉的故事》讀後感〉﹑〈論克倫威爾〉﹑〈拿破侖的外交政策〉﹐另有畢生唯一草就的的小說(《初戀﹕一個真實的生活悲劇》)﹑全班集體創作的《閩西人民革命史》﹐但或登於班系刊物﹐或未公開出版。1958年自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就職於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並立即參與“少數民族三套叢書”的調查﹑編寫工作﹐在福建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從事《畬族簡史簡志合編》﹑《畬族簡史》等的編撰﹐為期兩年餘。不過﹐其成果要待數年後方能公開。
敝人和出版社訂約並公開出書的頭一樁﹐要算1962年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何塞.馬蒂》(外國歷史小叢書之一)。這也是一種機緣使然﹐因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要主編兩套叢書﹕“中國歷史小叢書”﹑“世界歷史小叢書”﹐ 並於北京高等學校徵稿。我的上司﹑本院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張錫彤教授為我圈選了古巴詩人﹑愛國者何塞‧馬蒂﹐終於令該書於196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及1963年再版。此書雖小﹐但對未滿廿五歲的自己卻意義非凡。從此以後﹐我獲得了一種“不簽合同不寫書”的初步經驗。同時﹐又寫了數篇相關文章﹕〈何塞‧馬蒂的革命精神永生〉﹑〈何塞‧馬蒂與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閱讀並翻譯了《何塞‧馬蒂生平與活動年譜》及蘇聯卓麗娜的《古巴人民的英雄過去》。
*教研作﹕《世界近代史講義》(1962)
筆者自1958年從廈門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後﹐首個職業即大學教員。在北京﹐在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一呆就是廿四年。前兩年﹐奉命參加中國少數民族“三套叢書”的編撰﹐1961年初調回歷史系﹐自此一直從事世界近代史等科目的教學工作。
當年大學並無統一的教材﹐授課端賴老師編印講義派給學生。自己在民院編輯的講義主要有下列幾種﹕
1﹑《世界近代史講義》(與李文瑾合作﹐中央民族學院1962)﹕首次編印大學教材﹐由李文瑾教授(時為講師)負責歐洲部分﹐自己承擔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
2﹑《中國近代史講義》(與李鳳山﹑嚴家騮合作﹐中央民族學院1973-1974)
3﹑《世界簡史講義》(與顧章義合作﹐中央民族學院1975-1976)
筆者首次編印大學講義﹐應感謝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張錫彤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同教研室李文瑾教授的協助﹔對於同教研室的鄺平章教授(系主任翁獨健教授夫人)及朴泰鎬﹑戴可來﹑李松茂﹑顧章義﹑王芝﹑王彬﹑王素色﹑劉愛蘭諸同事﹐和後來的合作者嚴家騮﹑李鳳山等﹐至今亦常懷銘感。
*奠基作﹕《文史工具書目錄》(1977)
本書包含上下兩冊﹐原來全名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文史工具書簡目》﹐分別於1977年及1978年1月﹐以歷史學系資料室名義﹐由中央民族學院印行﹐其出版說明則標注由陳佳榮編輯。
該書之編輯緣自作者在文化革命前後的兩項經歷﹕
(1)兼任歷史系資料室資料員﹑顧問﹕1965年7月﹐甫自四川涼山彝區參加一年“四清”(即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返京﹐系領導謂資料員要接著去廣西參加四清﹐擬由我在講授世界近代史同時兼任資料室工作﹐我欣然答應。唯自己雖為歷史系科班出身﹐然於史部目錄學甚為生疏﹐於是在晚上看相關論著﹐白天據以排書上架﹐在自己弄清七七八八後﹐有問題再向本系張錫彤﹑徐宗元﹑賈敬顏﹑蘇晉仁及圖書館吳豐培諸前輩請教。他們都熱心指點﹐大有“孺子可教矣﹗”之慨。文革後﹐歷史系於1975年重建﹐我又擔任資料室顧問。資料室工作雖費去自己不少精力﹐然卻為編輯工具書目及匯集南海地名奠下學術基礎﹐更令自己得以向學生開設“史料學(史學工具書使用法)”一課。
(2)通讀馬恩列斯毛著作並編索引﹕1975-1976年﹐自己在教授世界史同時﹐奉命帶領學生主編《馬克思主義論世界歷史》﹐為此自己首先通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著作共一百多卷﹐並編輯近百頁的詳盡索引。此舉對個人的邏輯思維訓練不無好處。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文史工具書簡目》的編印﹐在文革結束後的學界﹐應屬趨前之舉﹐其中《公曆﹑伊斯蘭教曆﹑中國舊曆說明對照表》﹑《“十通” 類目異同分合表》並被北京大學1978年出版的《中文工具書簡介》所採用。1987年﹐筆者在香港撰寫《中國歷史名著》(學津書店出版)﹐將上述兩冊書中的文史工具書目及工具表 ﹐列為附錄一﹑二(詳細可見《中國歷史名著》原書)﹐則《文史工具書目錄》之精華大體得以流傳矣﹐亦不枉筆者當年在燕京歲月的一番心血。
*成名作﹕《古代南海地名匯釋》(1986)
成名未必著名﹐而是根據網絡信息﹐《古代南海地名匯釋》與另一拙作《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較為世人所關注。
1975年﹐文革進入後期﹐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恢復。自己在湖北潛江縣沙洋的五七幹校幹了三年多(1969年11月至1972年3月﹐其中在機耕隊拖拉機班整三年)後回京﹐重操教書的舊業﹐此時亦由研究部調回歷史系。當時覺得世界近代史難教﹐既無資料又不能直抒己見﹔但改中國史又起步太晚﹐連原來的學生都比不上。翻來覆去地再三考慮﹐決定由俄文改習英語﹐研究方向則由世界史轉入南海交通。蓋自己出身廈門大學﹐聽過南洋史課﹐習過的古巴史又與亞洲的菲律賓史相近﹐進可攻退可守﹐故欲在中﹑外之間的縫隙之間覓一生存空間。
目標既定﹐關鍵在下苦功了。首應搜集相關書目﹑埋頭讀書﹐同時要掃清西域﹑南海地名的攔路之虎。在編集南海書名及地名資料時﹐經常受到張錫彤﹑張廣達父子及吳豐培先生的提點﹐亦蒙吳文藻﹑聞宥﹑翁獨健等前輩的鼓勵。在工作伊始﹐自己想如能將成果匯集出版是為上策﹐於是將詳細計劃郵告中華書局。承蒙謝方編輯的接見﹐並表示支持該計劃。我當即要求簽訂合同﹐但在文革哪有此事﹖謝兄表示﹐“只要我和領導還在書局﹐一定出你的書就是﹗”就憑此君子一言﹐我一個“猛子”扎下去苦讀深淵七年有餘﹐也和廣達﹑謝方諸兄結下生死之交。
後來自己在1982年4月﹐跨入香江此岸﹔而南海地名釋稿終於由謝方兄玉成﹐並由中華書局在1986年出版﹐是為洋洋千百頁的《古代南海地名匯釋》。認真計來﹐自1975年從事該項目起﹐陳﹑謝二人平均用了十載光陰方成其事﹐如謂“十年磨一劍”應非過分。
*代表作﹕《中外交通史》(1987)
代表作亦未敢云為著名﹐只表示自己於此略有心得﹑較為喜歡而已。
此書之問世﹐也屬另一機緣使然。1982年4月﹐自己捨棄首都高等學校的教席﹐南下步過羅湖橋之際﹐身上的港幣只有准許兌換的五十元。此時不但囊夾空虛﹐兼且思想茫然﹐命運又將把自己帶向何方呢﹖﹗本以為從此放棄一切專業﹐改行從事工商了﹗在初來的半年多﹐賣過童裝﹑短褲﹐也銷售過咖啡甚麼的。終於還是忘不了文史的專業﹐於是由報載應徵而成教育出版的編輯﹐相繼服務於長河出版社﹑波文書局﹐亦曾在家專事寫作。
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還能撰寫與中外交通相關的專籍。事緣友人周謙福先生的引薦﹐自己得於1985年會見學津書局的馬赤提經理。在第一次面談時﹐馬先生看完履歷就問我能否為書店撰寫《中外交通史》。看官﹐你道筆者此時的心情如何﹖不說你不會相信﹕當時立即浮現東北“二人轉”的台詞“不由得老漢心裏樂開了花﹗”試想﹕當年在北京﹐繼南海地名之後﹐自己確實擬撰寫專著﹐唯只敢局限於“古代南海對外交通史”﹐現在竟然東西南北四至均須涉獵﹗原來書店考慮的是大學預科的教材。於是《中外交通史》及《中國歷史名著》﹑《中國歷代制度沿革》﹑《中國宗教史》﹑《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等之“學津叢書” 系列﹐便得陸續問世。
*覺悟作﹕《中國宗教史》(1988)
繼《中外交通史》之後﹐又為“學津叢書” 添加《中國宗教史》一書。敝人雖在中央民族學院浸淫廿數載﹐於民族宗教問題耳濡目染﹐但專門研究根本談不上。然為稻粱之謀﹐唯放膽而為之。
本書創作也是作者學習的過程﹐並對人世漸有覺悟。是故﹐在作者自序﹐乃有下列之語﹕
“吾人曾見過「有力闖蕩天下」(靠狩獵為生)、「有權橫行天下」(以農業為本)、「有錢旅遊天下」(依工商運轉)等幾種社會形態,也許過了很久很久以後,人世間終於出現「有才名聞天下」(憑科技推進)乃至「有理走遍天下」(按正義判斷)等社會的奇跡。這豈非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馬克思們早就應許大眾之諾言?屆時「善哉」、「南無阿彌陀佛」(Namas Amitabha)、「阿門」(Amen)、「色蘭」(Salam)、「英特納雄耐爾」(Internationale)之聲或將響徹雲霄!”
*急就作﹕《世界民主運動》(1989)
是書之急就﹐乃指由策劃﹑編輯至出版﹐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1989年5月1日﹐自己到朗文(遠東)出版有限公司工作。6月4日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總經理沈維賢先生要我為公司編輯﹑出版一本有關民主教育的啟蒙讀物﹐於1989年7月14日即法國大革命爆發200周年紀念日前完成。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地提筆上陣﹐終於如期實現計劃。
*告別作﹕《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1989)
本書是“學津叢書”之一﹐於1989年3月殺青付梓。是年11月﹐當筆者拿到排印稿校對時﹐立即根據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經驗﹐加了五千字的“作者弁言”。該書於1989年12月問世﹐印了5000冊﹐後來又在2000年增訂再版。
所謂“告別”﹐指筆者此後著作未再涉及當代政治﹐即不再以“古為今用” 的實用手法來論史﹐而偏重於歷史知識的普及和中外交流範疇內的歷史考訂與資料編集。
*得意作﹕《中華史詩畫卷》(1995)
1991-1994年間﹐作者每於工休之間閱讀涉及人地時事物的歷史詩詞﹐遂萌生一念想﹕倘能將詩﹑詞﹑曲﹑賦﹑文﹑圖﹑畫﹑書﹑影綜合來體現“中華五千年史”﹐該是多麼“得意”的事情啊﹗
在公司總經理區錦榮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上述意念終於實現。全書行文均由陳燕女士執筆﹐詩﹑圖配置則由其餘作者分工完成。先師韓國磐教授曾對全書綱目惠予指正﹐香港著名文史專家饒宗頤教授則惠賜扉頁及詩詞翰墨﹐均值永遠的緬謝。
*跨界作﹕《中國語文表解大全》(1998)
筆者出身歷史﹐晚年亦以歷史為終身職業。然中學時光﹐於語言﹑文學亦頗有興趣﹐故間有跨界著書。自1990年起﹐因工作關係﹐有份參與中學中國語文課本的編審工作﹐並萌生化繁為簡﹑以表解文的念頭﹐故草擬了表解的綱目﹐閒暇時乃至旅行中均勤奮錄書﹔復與已故同窗莊澤義兄詳細商談﹐決定合作。最後由中學﹑大學的學兄莊錦清任編輯的通行出版公司出版了該書。
*理想作﹕《新世紀百科全書》(1998)
出版“百科全書” ﹐可謂出版人的最高理想。《新世紀百科全書》(1998)其實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十二卷的海外繁體版。
事緣1995年7月香港國際書展期間﹐筆者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櫃檯﹐認識了該社社長單基夫先生﹐一傾談原來自己也曾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作者之一﹐後來經本公司總經理區錦榮先生與該社單基夫社長及謝曙光﹑阿去克﹑龔莉諸先生的先後數次會晤﹐終於先有《20世紀的香港》﹑《香港會話手冊》內地版之合作﹐後有《新世紀百科全書》的問世。
*執編作﹕《香港6000年》(1998)
本書主編雖標湯開建﹑蕭國健﹑陳佳榮﹐但原係湯開建﹑陳文源等一批暨南大學學友的勞苦之作﹐初擬由該校出版社出版﹐後因故轉來香港操作﹐經本公司總經理區錦榮先生首肯而著手編輯。
筆者在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的一年半間﹐從一校至七校均全力參與﹐用整整八個月增補資料﹐並承擔執行編輯的首責﹐故被區錦榮先生稱為來港擔任編輯的“代表作”。
*網絡作: “中華萬年網”http://www.china10k.com/ (1999-2000創建)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降﹐網絡技術逐漸發展﹐互聯網新的載體盛行。同鄉﹑美亞資訊集團董事長李國興先生決定開創大型歷史網站﹕“中華萬年網”﹐值此千載難逢之機﹐筆者乃毅然決然接受挑戰﹐於1999年6月出任該網總編輯。
該網從無到有﹐用三個月的編製時間即正式面世﹐又經一年時間﹐使原定的歷史內容文字全部齊集。在工作期間﹐與總經理唐慶枝﹑營運總監陳國新﹑技術總監羅國樑﹐及編製部門的陳惠瓊﹑楊漢群﹑朱麗英﹑楊克林﹑滕達等等﹐密切合作﹐成為值得懷念的難忘歲月。在網站工作的近兩年﹐自己結合內容與載體的關係﹐提出“舊酒新瓶”﹐而此番經歷卻令自己跨步走入電子新時代﹗
*奉獻作﹕《韓振華選集》(1999-2003)
俗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師(父)。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的韓振華教授﹐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他過早的辭世﹐令大多遺稿未能整理或公佈。1996年冬﹐師母丘漣痕女士來港﹐與其公子韓卓新﹑師弟錢江共同會商﹐並組成“韓振華遺著整理小組”。
世人整理著作﹐喜編選五卷﹔韓師未公佈之作甚多﹐誠亦非五卷莫屬。後經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支持﹐錢江﹑謝方兄與筆者均參與其事﹐遂令五卷本的《韓振華選集》一一如期問世﹐算是對先師的奉祭。
*結集作﹕《南溟集》(2002)
“未知天命厭文債﹐甫逾耳順自結集”﹐這是《南溟集‧南溟子自敘》的開場白。2001年冬﹐作者剛過六十四歲﹐突然產生及早自行結集的念想。其因是想趁身強力健之際﹐了卻一番心願﹐不必將某些書稿留交後裔去傷神。在總經理區錦榮先生的支持下﹐此種願望終於順利地實現。
該書按自己的經歷及文稿性質﹐分成“寰宇”﹑“神州”﹑“海交”﹑“學者”﹑“溫陵”﹑“港台”﹑“出版”﹑“網絡”八篇及“附錄”(評論)。全書均自撰﹑自編﹑自選及自設計(指意念﹐具體版式設計由袁恩樂﹑黃立茵女士負責)﹐排版也自己組織(由深圳四強電子公司的國世平﹑李國劍等協助)。
*延續作: “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 (2005-2006創建)
2002年冬至日﹐作者65誕辰時﹐《南溟集》出版了。本以此為畢生學術總結﹐故謂之曰“結集作”﹔然很快就意識到﹐作為自稱IT人﹐生命的終結注定在網絡﹔於是﹐“南溟網”
(Seven Seas Network)誕生了﹐並成為網主的“延續作”。
《南溟集》雖非真正的“結集”﹐卻成了南溟網的基礎﹐該集數篇是為本網的主要內涵。鑒於《南溟集》有一千多頁﹑數百萬字﹐出版校訂時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網主實無餘力在網絡上再重複校訂一番﹐於是將原來印刷時的PDF文本直接上載。如此處理﹐一來可減少錯漏﹐二者將文字放大些也便於閱覽。
總之﹐《南溟集》是網主印刷著作的結集﹐就讓它以原貌標誌舊式印刷時代行將終結吧﹗
*夙願作﹕《外國傳》(2006)
本來以為﹐自己年近古稀﹐學術生涯到了應該有所總結的時候了。於是先有《南溟集》之問世﹐後有“南溟網”之鋪設。雖然於南海對外交通情有獨鍾﹐唯既有《古代南海地名匯釋》﹑《中外交通史》﹑《七海揚帆》﹑《隋前南海交通史料研究》數書﹐又有《南溟集‧海交篇》之文章匯集﹐當亦死而無憾了。
渠料個人的學術性命尚不該絕﹐許多廿多年前的計劃竟得“舊事重提”。2006年5月﹐在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成立前後﹐因劉蜀永﹑劉智鵬二教授引見﹐得以結識香港海事博物館創館董事譚廣濂先生﹐他建議出版《外國傳》等海外交通史的叢書並親自策劃。後來又有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錢江學友加入﹐遂成立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制訂了“中國海外交通史籍系列”之出版計劃。
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自己從事輯佚數十年的(三國‧吳) 康泰﹑朱應的《外國傳》。出版該書是自己三十多年來的願望﹐但長期未得實現。現在﹐這些存櫃日久﹑字跡灰濛的卡片﹐終於重獲新生﹐可為世人服務。
*集成作﹕《歷代中外行紀》(2008)
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中國海外交通史籍系列” 的另一種﹐就是《歷代中外行紀》。該書從先秦至清初﹐共含歷代中外交往的資料一百卅四則﹐每則除經標點的原始資料外均附編注。
全書發排雖快﹐但校訂費時(約一年)﹐由筆者和錢江﹑張廣達兩位先生通力合作。書末附參考書目﹑大事年表﹐其中日文﹑西文書目絕大部分都由廣達兄所提供﹐特識於此。
*越界作﹕《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2009-2011)
筆者出身歷史﹐然於語言﹑文學亦頗有興趣﹐故此生有兩次越界著書﹔不過﹐兩回都與語文專家合作﹐以減少謬誤。
第一次越界所撰的是1998年通行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語文表解大全》。第二次在現代教育研究社﹐因工作需要﹐與學友吳智光﹑楊漢群等合作﹐完成了《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2009年完成清樣並上網﹐2010年12月-2011年1月印出樣書﹐2011年3月2日拿到正式的印刷本(現代教育研究社2011年版)﹐是為再次跨界撰寫。
*輯佚作﹕“諸家異物志”﹑“中外交流古志”輯佚索引(2010網上版)
為推動整理古籍﹑輯佚蒐殘﹐以利建設中外交流新文化﹐筆者原擬編製《諸家異物志》﹑《西域南海古志》﹐並作為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的兩種出版項目。唯此規模宏鉅﹑需費年月﹐實非一人一時所可奏效﹔況自筆者南遷香江的近三十年來﹐學界亦已有部分類似成果問世﹐而今電子時代又要求加速學術之交流。是故乃於2010年4-5月間﹐將三十多年前(1975-1980)所作的部分古志輯佚索引卡片﹐作為昔年蠹書愚者之一得﹐仿效當代IT之精神﹐親自予以全面電子化﹐並通過網絡公之於眾﹐供海內外學人參考使用。
文章﹐公器也﹐已上網的成果仍秉承“版權無有﹐翻載不究”的一貫原則﹐隨取任用﹐並恭請四方大家指謬匡正﹐以便令網頁得以不斷修訂﹑臻於至善。
*資料作﹕(明)《渡海方程》作者吳朴的中外陸海交通資料選輯(2011網上版)
吳朴﹐何許人也﹖《渡海方程》又係何物﹖
原來吳朴係明代嘉靖年間福建漳州詔安人氏﹐為中國古代首部完整刻印的海道針經 ―《渡海方程》的編纂者﹐該書即後來《順風相送》等的初始來源。漳州月港一帶﹐是明中期至清初對外航海交通的首要港口﹐故其地產生了下列重要圖籍﹕《渡海方程》﹑《順風相送》﹑《東西洋考》﹐以至近來被留意的《東西洋圖》(the Selden Map of China)。
筆者近三個多月來﹐因忙於寫作〈《明末疆里及漳泉航海通交圖》(the Selden Map of China)編繪時間﹑特色及海外交通地名略析〉(http://www.world10k.com/blog/?p=2025)﹑〈《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http://www.world10k.com/blog/?p=2028)諸文﹐而不斷涉獵到有關吳朴的資料﹐深感其對古代航海交通史研究的重大貢獻卻長期被湮沒﹐是故乃趁熱打鐵﹑一氣呵成完成本資料的輯錄﹐於2011年歲杪呈獻給學界中人。其間曾獲摯友朱鑒秋(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教授)的幫助﹐特致衷心謝忱。
有關吳朴《龍飛紀略》的輯文﹐盡量保持原書文字並略加標點。該書雖為明代刻本﹐卻早有大量簡體字﹐如“其余[餘]”﹑“迹近”﹑“观”﹑“啚”等等﹐在排字時酌改為繁體﹐其餘均原文照錄。文中凡[ ]內字均為編者所加注。有於時間匆忙﹑編者學識有限﹐錯漏之處不在少數﹐敬請學界仝仁正之﹐以便不斷完善。
2012年即將屆臨﹐就以此作為自己慶祝踏入第75歲人生旅程及賀歲的新產品吧﹗
(南溟子識於香江南溟齋﹐2011年12月30日)
[編記於2010年5月24日﹐2011年1月15日﹑12月31日修訂]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各種著作目錄或簡介(“陳佳榮著作目錄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