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為作者原文﹐[ ]內為編者所加。
《四夷廣記‧海國廣記》
廣西入安南凡三路 廣西至安南陸路﹐宋朝多行此道﹐今奉使者亦由憑祥州 鎮南關入。廣西入安南凡三路﹕
一路從憑祥州入者﹐由州南關隘﹐一日至安南之文淵州 坡壘驛。復經脫朗州北﹐一日至諒山衛。又一日至溫州之北險徑﹐半日至鬼門關。又一日經溫州之南新麗村﹐經二十[諒]江﹐一日至保祿縣。半日渡昌江﹐又一日至安越縣南市橋江下流北岸。
一路由思明州入者﹐過摩天嶺﹐一日至鬼陵州﹐過[辦]辨強隘。一日至祿平州﹐州西又路﹐一日半至諒山府。若從東南行﹐過車里江。此江永樂中黎季犛堰之﹐以拒王師﹔後偵知其堰處﹐乃決之以濟師。一日半至安博州。又一日半過耗軍峒﹐山路險惡。又一日至鳳眼縣。至此又分二道﹕一道一日至保祿縣﹐亦渡昌江﹔又一道入諒江府。亦一日至安越縣之南市橋江北岸﹐各與前道會。
一路從龍州入者﹐一日半至平而隘。又一日至七源州。二日至文蘭 平茄社。至此又分二道﹕一道從文蘭州﹐一日經右隴縣 北山徑﹐出鬼門關平[地]四十里﹐渡昌江上源﹐經右隴之南﹐沿江南岸而下﹐一日至世安縣平地﹐至安勇縣﹐又一日亦至安越縣之中市橋江北岸﹔一道從平茄社西﹐一日半經武崖州山徑﹐二日至司農縣平地﹐又一日半亦進至安越縣之北市橋江上流北岸。
市橋江在安越縣境中﹐昌江之南諸路總會之處﹐隨處皆可濟師。一日至慈山府﹐又東岸嘉林等縣﹐渡富良江以入交州。
雲南入安南凡二路
雲南至安南陸路﹐元朝及本朝始開此道。雲南入安南凡二路﹕
一路從蒙自縣﹐經蓮花灘入交州之石隴關下程瀾峒﹐循洮江源右岸﹐四日至水尾州。又八日至文盤州。又五日至鎮安縣。又五日至夏華縣。又三日至清波縣。又三日至臨洮府。洮水即富良江上流﹐其北為宣光江﹐南為沱江﹐所謂三江者也。臨洮二日至山圍縣。又二日至興化府﹐即古多邦城。自興化﹐一日至白鶴神廟三歧江。又四日至白鶴縣﹐渡富良江。
一路從河陽隘﹐循洮江左岸﹐十日至平源州。又五日至福安縣。又一日至宣江府。又二日至端雄府。又五日至白鶴三歧江。然皆山徑﹐欹側難行。其循洮江右岸入者﹐地勢平夷﹐乃大道也。
廣東至安南水程
海口入路凡數處(伏波以來行之)。
廣東海道﹐自廉州 烏雷山發舟﹐北風順利一二日可抵安南之海東府。
若沿海岸以行﹐則烏雷山一日至永安州 白龍尾。白龍尾二日至玉山門。又一日至萬寧州。萬寧州一日至廟山。廟山一日至屯卒巡司。又二日至安南 海東府。
自海東府﹐二日至經熟社﹐又石堤﹐陳氏所築以禦元兵者。又一日至白藤海口。過天寮巡司﹐南至安陽海口。又南至塗山海口。又南至多漁海口。各有支港以入交州。
自白藤而入﹐則經水棠﹑東潮二縣﹐至海陽府。復經至靈縣﹐過黃徑﹑平灘等江。
自安陽海口而入﹐則經安陽縣﹐至荊門府﹐亦至黃徑等江﹐由南策 上洪之北境以入。
自塗山而入﹐則取古齋﹐又取宜陽縣﹐經安老縣之北﹐至平河縣﹐經南策 上洪之南境以入。
自多漁海口而入﹐則由安老﹑新明二縣﹐至四歧﹐溯洪江至快州﹐經鹹子關以入。
多漁南為太平海口。其路由太平﹑新興二府﹐亦經快州 鹹子關口﹐由富良江以入。此海道之大略也。
交州之東有海陽﹑荊門﹑南策﹑上洪﹑下洪﹑順安﹑快府等府﹐去海頗遠﹐各有支港穿達﹐迤邐數百里﹐大艦不能入。故交人多平底淺舟﹐以便入港云。
[以上載《玄覽堂叢書續集》第99冊]
福建往安南國針路
福州 五虎門開船﹐用乙辰針取官堂﹐船行三礁東西邊。用丙午針取東沙山﹐西邊過船﹐打水六七托。用單巳針﹐三更船﹐取片嶼。用丁午針一更船﹐用坤未針二更船﹐用坤申一更船﹐平烏坵山。用坤申七更船﹐平太武山。用坤申七更船﹐平南澚外。平外用坤申十五更船﹐平大星尖。用坤未針七更船﹐取東姜山。用坤未針五更船﹐平烏豬山。用單申針十五更船﹐取七洲。用單申針﹐平海南 黎母山。用庚酉針十五更船﹐取海堂山﹐正路。用單亥針及乾亥針十五更船﹐取雞唱門﹐即是南海 雲屯州海門也。
安南國回暹羅針路
雞唱門外開船﹐用辰巽針五更船﹐取海堂山過洋。十五更船﹐取黎母山。丑艮針二十更船﹐平烏豬山。用單艮針五更船﹐用艮寅針十五更船﹐平大星尖。用單寅針十五更船﹐南澚外彭山外過。用艮寅針三更船﹐平大 小甘山外過。用單寅針四更過船﹐為正路。用辛戌針十更船﹐取大橫山內過﹐打水二十五托為正路。近北水淺﹐只有五托﹐船身在南邊﹐見小橫山成三個山﹐各山皆是樹木。用辛戌針十一更船﹐用單戌針十五更船﹐用乾戌針十更船﹐取筆架山﹐在帆舖邊。用壬寅針五更船﹐取陳公嶼及犁頭山。用壬子針﹐取烏頭淺。用單乾針三更船﹐取竹嶼。用單子針五更﹐到淺﹐打水四五托。用壬子針及乾亥針﹐隨坤申尾去﹐便是暹羅港口。用子癸針﹐船尾對竹嶼入港﹐正路也。
永樂七年鄭和由福建至占城水程
永樂七年十二月﹐太監鄭和自長樂 五虎門開洋﹐西南行﹐順風十晝夜至其國﹐東北百里海口﹐港曰新州﹐有石塔為標﹐舟至是繫焉。岸上一寨﹐番名坄比祭[奈]﹐二頭目主之﹐五六十家居住﹐晝夜守港。去西南一日程﹐到王都﹐番名佔﹐其城以石壘砌四門﹐令人把守。
正統六年吳惠由廣東至占城水程
正統六年﹐給事中舒□﹑行人吳惠於十二月廿三日﹐發東筦縣。廿四日﹐過烏豬洋。廿五日﹐過七洲洋﹐瞭見銅鼓山。廿六日﹐至獨豬山﹐瞭見大周山。廿七日﹐至交趾界。有巨洲橫截海中﹐怪石廉利﹐風橫舟觸即靡碎。舟人甚恐﹐須臾風急過之。廿八日﹐至占城 外羅洋 校柸墅中。至七年五月十五日歸東筦。
按﹐詔使往占城者﹐惟鄭 吳舟跡可考。然和由新州入﹐惠由校柸入﹐豈二路皆可通﹐而隨風所泊故異耳﹗
福建往占城針位
五虎開船﹐用乙辰針﹐取官塘山﹐行船三礁東北邊過。用丙巳針﹐取東沙山﹐西邊過船﹐打水六七托。用單巳針﹐三更船﹐平牛嶼。用丁午針一更船﹐用坤未針二更船﹐用坤申針一更船﹐取烏坵山。用坤申針﹐七更船﹐取太武山。用坤申針及單申針﹐七更船﹐取南澚外彭山。用坤申針﹐十五更船﹐取平大星尖。用坤未針﹐七更船﹐平東姜山。用坤未針﹐五更船﹐取烏豬山。用坤未針﹐十更船﹐平七州山。用坤未針﹐七更船﹐平獨豬山。用單未針﹐二十更船﹐取占畢羅。用單未針﹐五更船﹐取外羅山外。用丙午針﹐七更船﹐取校柸(木盃)嶼﹐內過船﹐沿山使[駛]入新州港口也。
占城回福建針路
新州港口開洋﹐用單壬針﹐取校柸(木盃)嶼。用壬子針﹐七更船﹐取外羅山內過。用丑癸針及單丑針﹐二十更船﹐平獨豬山。用單艮針五更船﹐艮寅針二十五更船﹐平大星尖山。用單寅針﹐十五更船﹐平南澚外彭山。艮寅針﹐十五更船﹐取大 小甘山外過。用單寅針﹐四更船﹐平大[太]武山。用單艮針﹐七更船﹐平烏坵山內過。用艮寅針﹐四更船﹐平牛嶼。用丑艮針﹐五更船﹐平東沙山外過﹐取海塘山﹐灣頭外有玳瑁州﹐子[仔]細。
[以上載《玄覽堂叢書續集》第100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