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月
- 元旦﹐新年伊始﹐廿一世紀不覺已經過了十載。自上年“冬至”生辰(12月22日)﹑聖誕節以來至虎年歲末﹑兔年新春﹐除泉州﹑香港﹑北京﹑台北﹑澳洲的至愛親朋及晉中﹑廈大校友網的同窗外﹐陸續發來賀生辰﹑賀聖誕或賀新年﹑賀新春的學友還有﹕北京-陳炎﹑耿昇﹑萬明﹑高淑芬﹑孫泓﹑李光斌﹔上海-張紹鐸﹑周運中﹑許全勝﹑徐躍﹐中國航海博物館顧宇輝﹔景德鎮-傅婷婷﹔濟南-詹倩英﹔宣城-余雷﹔福鼎-陳杏德﹔廈門-廈大校友總會﹐王麗蓮﹑周增藩伉儷﹔新疆-紀大椿﹔深圳-陳紅﹔香港-區錦榮﹑張嘉慧﹑江志宗﹑陳惠瓊﹑陳秋菊﹑李潘權﹑辜雙臻﹑馬樂怡﹑洪天宇﹑麥嚳之﹑林建新﹑蘇嘉勵﹑彭潔明﹑WY(Queenie Chan)﹑錢江﹐香港大學校友會﹐福建省立晉中香港校友會﹐廈門大學旅港校友會﹔澳門-吳志良﹔台南-王仁志﹑Mobelp Chen﹑陳志強(南開旅台)﹐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戴華﹑陳信雄﹑涂倚佩﹔台北-張廣達﹔高雄-陳彥君﹔美國-陳永齡伉儷。特綜誌於此﹐謹表衷心謝忱
- 7日夜﹐出席“辛亥革命百周年”研討(香港大學中史研究碩士同學會主辦﹐香港歷史博物館﹑我愛香港會協會香港歷史研究中心﹑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中山大學香港校友聯合會﹑教育評議會﹑星島日報﹑大公報﹑信報財經月刊﹑辛亥百年聯席﹑中華百年活動籌委等合辦)的招待晚宴﹐參加或發表講稿者有﹕章開沅伉儷﹑陳福霖伉儷﹑葉啟燿﹑胡春惠﹑李金強﹑桑兵﹑何漢權﹑黃浩潮﹑丁新豹﹑陳佳榮﹑馮禮遜﹑吳亮星﹑余獻龍﹑呂少群﹑區月媚﹑何德心﹐等等。
- 8日﹐收到學友李光斌(《伊本‧白圖泰遊紀》全譯本譯者)電函﹐報告其榮獲阿拉伯世界“伊本‧白圖泰獎” 的喜訊(十天後再接附來的圖片及人民網消息)
- 15日上午﹐到九龍塘創新中心﹐參加現代教育研究社舉辦的“愛的教育‧培養讀寫新思維(中﹑港台作家與你快樂對話)”。主講嘉賓有﹕香港朱浦生(阿濃)﹐上海張秋生﹑台灣陳木城。與會的嘉賓有周蜜蜜﹑馬翠蘿﹑韋婭﹑宋詒瑞﹑袁兆昌﹑麥曉帆一眾作家﹐及吳智光﹑余似君等。會上作家們還以自己的作品為老師簽名。
- 20日﹐完成《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總目並上網﹕http://www.world10k.com/blog/?p=1886 http://www.world10k.com/blog/?p=1887
- 繼上年個人參與編輯的下列書籍﹕“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 張承志《黑駿馬》﹑楊煉《雁對我說》繁體版後﹐本月余秋雨《我等不到了》繁體版亦已問世[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新加坡青年書局聯合出版]
2月
- 7日(正月初五)﹐上午與香港高中同窗劉永安﹑黃哲貞﹑黃世報等乘船赴澳門“遠足”﹐和陳金泉伉儷﹑林上川伉儷﹐舉行晉江一中高中十九組港澳同學迎春團拜。下午經珠海及深圳蛇口﹑羅湖等回港
- 11日﹐收到北京大學陳炎教授寄贈的《我的人生之旅 - 陳炎回憶錄》(科學出版社2010年9月版)。此前也收到《海交史研究》2010年2期
- 18日﹐19﹕00-21﹕00﹐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譚廣濂﹑錢江﹑陳佳榮在老地方-老上海酒家舉行春茗﹐交流學術信息
3月
- 1日﹐昨晚收到學兄莊錦清君轉寄來羅師耀九贈送的最新大作﹐弟子不敢有誤﹐當即連夜親自逐頁掃描﹑轉換字體﹐並用一天時間校對﹑上網﹐以彰吾師正氣凜然之民族大義﹕羅耀九﹑林平漢“漢奸思想的基因不宜殘存”
- 2日﹐在母校廈門大學成立90週年(4月6日)前夕﹐接到楊國楨同學來函﹐欣悉廈門大學“海洋文明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不勝喜悅。茲將信函載於本網﹐並祝該中心學術研究碩果累累﹑前途無量。同日﹐收到《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的正式印刷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8日﹐收到學友李塔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南方華裔研究中心主任)電郵﹐傳來其參與主編的《南方華裔研究》第四卷(2010)電子版。由網上更可見該刊1-3卷(2007-2009)的詳細內容。旋於次日在網上刊載該卷的目錄及網址﹐增廣交流﹐以饗讀者。
- 16日﹐頃接旅居美國的孫幼雲老師電郵﹐痛悉敬愛的陳永齡教授(原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民族學系)已於2011年3月13日(當地時間)駕鶴西遊﹐不勝哀悼。永齡教授一生獻身教學﹑厚待學子﹐可用“道德文章”概括。願他在天之靈永生﹐並願其親友節哀順變﹗茲錄其悼詞及遺像於網上﹐以誌永遠懷念之情
- 26日上午﹐至九龍塘生產力促進局1樓多功能廳﹐參加現代教育研究社為中國歷史科舉辦的“照顧學習差異 鼓勵主動學習”研討會﹐與講者陳志華﹑伍婉文﹑趙益鎮﹑林保銘及梁業等學友﹑同事聚會
4月
- 2日,台灣大姐崔漢鼎﹑陳孟瓊伉儷偕長女崔含章及外孫女陳彥君來港﹐當晚接風兼宴別。次(3)日中午﹐與弟家春﹑弟妹左韋及大學同窗包定寰同機由港赴廈門﹐旋轉車返回故鄉泉州。當天下午見到大學同窗林興中﹐蒙其贈送《泉州清源詩刊》第二十期(泉州市退離休教協﹑清源詩社編委會2010年11月編印)﹐內有﹕同窗林興中七絕十首﹑七律四首﹑楹聯十副(另《從“咄咄吟”看清軍的腐敗》)﹔姚義泗五絕二首﹑五律二首﹑七絕二首﹑七律四首﹑詞二闋﹔廖淵泉五律一首﹑七絕三首﹑五古一首﹑七律二首﹑詞二闋(另《俞大猷的詠武愛國詩與託物抒志詩》)。另拜望同學傅婷婷的母親。晚在“陳振辰古民居”家宴
- 4日,上午與晉中高中同學楊式雄伉儷及王天泰聚會。中午﹐二哥家鶴﹑弟家春﹑妹明涵等四門共十多人至東嶽掃墓﹐拜祭先祖父母﹐及先嚴陳公振辰﹑先慈李氏素華。當晚與兄﹑妹宴別
- 5日,上午與春弟伉儷及定寰離泉再赴廈門。在合佳酒店先後見到參加母校90週年慶祝的同窗。此番相聚的有十五名同學﹕包定寰﹑張昭生﹑陳佳榮(香港)﹐鍾啟河(湘潭)﹐陳榮華(南昌)﹐傅義陽(台州)﹐朱蘭英﹑方金英(福州)﹐陳杏德(福鼎)﹐張劍青﹑潘智淵(泉州)﹐謝景熙(南安)﹐曾中華﹑謝應瑞﹑王麗蓮(廈門)﹔連同親屬﹐總共有25人。聚會期間﹐蒙鍾啟河贈送其編著的《孫大元帥東征暨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包定寰贈送其先尊包樹棠編纂的《汀州藝文志》(“福建文史叢書”之一﹐福建省文史研究館整理﹐方志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 6日,上午9-10時﹐在建南大禮堂參加廈門大學成立九十週年慶典﹐中午在學校食堂用餐。會前向學校圖書館﹑歷史系分別贈送自己參與主編的《歷代中外行紀》﹐並獲頒“校慶90週年捐獻證書”。下午在人文學院歷史系會議室﹐先後參加班﹑系座談會。晚上由歷史系領導王日根﹑鈔曉鴻﹑張侃﹑毛蕾等請我們吃飯
蒙謝應瑞夫人陳馨娥的學生―化學系84級的趙海燕女士後來電郵告知﹐4月6日校慶那晚在建南大禮堂演出的南強頌―慶祝廈大建校90周年綜藝晚會上的第6個節目《廈門大學戰歌》(大約在30分鐘左右),詞作者就是應瑞(李煥之作曲)﹐特致於此﹕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2ODI4OTQ4.html - 7日﹐上午班友重遊鼓浪嶼﹐中午麗蓮老大姐請飲茶﹔下午參觀白鷺洲﹑海滄大橋等﹔晚上於閩南大廈旋轉餐廳宴別。飯後﹐與定寰會見學友翁心橋﹑林金聲伉儷
- 8日,上午在白城宿舍與高中同窗陳金泉伉儷﹐及吳業地﹑謝德恩﹑劉添才﹑黃振作聚會。下午﹐先後拜訪老師陳詩啟教授﹐及羅耀九﹑黃松英伉儷
- 9日﹐同窗曾中華﹑鄧惠真伉儷宴請自己及張昭生﹑張美妙伉儷。傍晚離廈返港
- 12日﹐收到青島中國海洋大學曲金良﹑修斌學友主編的《第十二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香港﹕北京圖書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 18日﹐來港整廿九載﹐踏入第三十個年頭﹐是晚網頁達51051人次
5月
- 10日﹐收到同窗潘智淵的親筆來函﹐謹全文照錄﹕
佳榮學兄﹕
謝謝你發來許多照片。我不會使用電腦﹐所以只好用寫了。
母校90華誕雖已過去﹐然而回味當時情景﹐特別激動﹐又很溫馨。闊別53年回到學校﹐就像游子見到故鄉。唐朝詩人賀之章的《回鄉偶書》寫得好﹕“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堂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如果把它改成﹕“離別母校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堂(建南大禮堂)前東海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是否也很貼切﹖的確﹐幾十年來﹐廈大變化巨大﹐但校友對母校的思念不變﹐母校對學子的磁力不變﹐她永遠在召喚我們回鄉。
慶典之後﹐我們幾個同宿舍的隨便走走﹐張昭生建議去看看住了四年的學生宿舍 ― 芙蓉二。張告訴我﹐122室就是咱的家。遠遠望去﹐紅磚綠瓦依舊﹐我們盯住沒有打開的房門﹐想知道裏面的新主人容貌﹐然而不能如願。我想他們應該當‘志願者’去了﹐忙着校慶的事吧。回過身來﹐看看路旁的鳳凰木﹐依然開着鮮艷的花。此時夕陽西下﹐我仿彿從夢中醒來﹐這一切亦真亦幻﹐正是﹕“別夢依稀回娘家﹐紅磚綠瓦樓閣斜。多情唯有鳳凰木﹐猶為離人常開花﹗”
這次回校收穫多多﹐除了參加慶典之外﹐參觀了全國一流的校景﹐見到了同班的老同學﹐還意外發現謝應瑞已從美國回來﹐這一切都倍感親切。特別是祖籍才溪鄉的鍾啟河﹐他的質樸﹑開朗﹐印象深刻。在參加校慶的路上﹐張昭生發現老鍾依然上衣披着﹑下穿布鞋﹐還有那條不守規矩的內衫褲﹐長長的探了出來﹐害得大家捧腹大笑。六日晚上﹐母系的招待盛宴是在大豐園辦的﹐菜餚豐沛自不用說﹐然而想不到的是才子陳佳榮竟自告奮勇﹐唱起了漂亮的俄語歌《莫斯科郊外的傍晚》為大家助興﹐讓我們把丟了五十三年的俄語又回憶了起來。
這次活動﹐意義重大﹐印象深刻﹐15位老同學相聚﹐實在難得。老包那長者風儀﹐印象更深。他拄着拐杖﹐沉於思考﹐言語寥寥﹐但他似乎還回憶着五十三年前﹐他如何在為我班掌舵領航呢﹗
該記得東西實在太多。不好浪費你的時間去讀它﹐就此擱筆。祝
好﹗
潘智淵
4月19日
代向全家問好﹗
見到張(昭生)﹑包(定寰)也問聲好﹗ - 16日﹐值此中外關係史學會成立屆卅周年之際﹐該會專屬網站(http://www.china-world1981.com/)正式開通
- 26日﹐經過七八個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一部分外文索引所有參見條目的網上互見連接工作﹕http://www.world10k.com/blog/?p=1651
接下來只餘約60頁的詞條校訂工作及分區索引編製﹐全書上網即可圓滿實現。 - 31日﹐完成〈漢文古籍所載南海航路的崑崙山 ― 卅年考思崑崙之管見〉(為2011年8月在瀋陽舉行的“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成立卅周年紀念暨學術研討會”而撰)
6月
- 2日﹐晚9﹕30﹐終於完成了《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一部分全部詞條(pp.105-876)的上網及校訂工作﹔整個計劃只餘分區索引的D-Z外文字頭編輯工作了。
- 10日﹐晚10時﹐完成了《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一部分的地名分區索引﹐至此經近三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該書網上版的全部編製。同時﹐也於傍晚第一時間電告了謝方仁兄
- 29日﹐收到學友黃時鑒教授的文集三卷本(中西書局2011年2月版)﹐不勝感謝﹐並立即將其目錄刊載於本網
7月
- 14日﹐完成〈南溟網所載海陸絲路資料〉(為在2011年12月10-11日於寧波舉行的“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論壇而撰)
- 18日﹐經過約一周的努力﹐完成中外關係史學會網站首批內容(圖﹑文)的上載﹐同時擬寫了〈關於“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網站”〉
8月
- 10日﹐收到上海鄭和研究中心寄送中國航海日組委會辦公室﹑上海海事大學編《中國航海文化論叢 第一輯》(海洋出版社2011年6月版)﹐內收拙文〈鄭和下西洋待考問題〉
- 18日﹐繼《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一部分作者謝方兄的同意後﹐又獲第二部分作者﹑已故陸峻嶺先生遺孀吳孝媛女士的授權(11/08/2011)﹐可編製全書的電子網絡版。故自即日起開始後一部分的排字等工作﹐然後再上載至網上的外文索引﹐令全書兩部分得以互聯互補﹑融為一爐
- 24日﹐收到資深中國史老師趙益鎮先生贈送的《佛教大光中學邁向新里程紀念特刊(1962-2011)》
- 25日﹐在瀋陽賓館報到﹐參加由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遼寧省歷史學會﹑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紀念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成立卅周年暨學術討論會”。會議期間見到眾多學友﹕劉明翰﹐耿昇﹐萬明﹐武斌﹐林士民﹐紀宗安﹐孫進己﹐孫泓﹐周偉洲﹐石源華﹐鄒振環﹐龔纓晏﹐廖大珂﹐陳衍德﹐鄭永常﹐劉永連﹐溫淑萍﹐余三樂﹐許全勝﹐曲玉維﹐高凱﹐王心喜﹐石雲濤﹐王川﹐劉波﹐王欣﹐韓毅﹐呂超﹐王冬芳﹐張澤洪﹐白芳﹐劉春喜﹐袁澍﹐余雷﹐楊富學﹐胡同慶﹐馬德﹐馬少甫﹐張鐵江﹐張一平﹐朱政惠﹐李雲泉﹐劉樹勇﹐吳寶曉﹐薛正昌﹐張勇﹐錢婉約﹐王景福﹐馮永謙﹐龐乃明﹐李渡﹐等等
- 26日﹐“紀念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成立卅周年暨學術討論會”舉行。收到下列學友贈送的大作﹕孫進己《俯仰天地之間》共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本﹔耿昇譯謝和耐﹑戴密微等《明清間耶穌會士入華與中外匯通》﹐東方出版社2011年﹔萬明《明代中外關係史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劉明翰《劉明翰文存―探索中世紀時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劉丹忱編《聞道思齊》第一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曲玉維《追隨徐福東渡行》﹐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鄭永常《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稻鄉出版社2011年﹔王川《市舶太監與南海貿易―廣州口岸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27日﹐上午參觀福陵及瀋陽故宮博物院。下午舉行閉幕式﹐自己在總結發言中﹐介紹了本會網站開通情況。同日﹐獲下列學友贈書﹕楊富學送程曉鐘﹑楊富學《莊浪石窟》﹐甘肅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主編《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主編《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藝術討論會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余三樂贈送北京行政學院編《青石存史―“利瑪竇與外國傳教士墓地” 的四百年滄桑》﹐2010年
9月
10月
- 21日﹐下班後乘夜機於次日凌晨一時許(晚點)抵廈門大學招待所報到﹐參加原晉江一中高十九組(1952-1954屆)同學聚會﹐與會者有19位同學﹐連同所帶夫人﹐共27人﹕鄭吾真﹑李青﹑鄭漢章﹑陳清標﹑楊式雄﹑黃振作﹑陳金泉﹑黃雙喜[以上均由夫人陪同]﹑蘇立功﹑王金英﹑謝秀美﹑吳業地﹑劉添才﹑謝德恩﹑蔡由栽﹑林上川﹑劉永安﹑黃世報﹑陳佳榮。24日晨﹐搭早機回港上班
- 30日﹐完成〈《明末疆里及漳泉航海通交圖》(the Selden Map of China)編繪時間﹑特色及海外交通地名略析〉
11月
- 12日﹐上午到香港大學出席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舉辦的“辛亥革命另一篇章”研討會﹐聽取楊瞿雲﹑尤列等烈士後代報告﹔晚﹐收到上海朱鑒秋學友電郵來的《史學論文集》第一集(武漢大學歷史系1978年編印)相關文章的照相掃描版資料
- 14日﹐收到台灣師範大學張素玢學友快郵寄來的明許孚遠《敬和堂集》相關資料影印件
- 15日﹐收到南京大學黃鴻釗學友由珠海寄贈的大作﹕《辛亥革命時期的香山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 28日﹐完成〈《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同日下午﹐收到學友周運中電送的論文兩篇﹕〈鄭和下西洋南海航路考〉﹑〈牛津大學藏明末航海圖研究〉
- 29日﹐收到學友朱鑒秋電送的論文〈《大明混一圖》與《毛羅地圖》的比較研究〉(載中國航海博物館編《航海―文明之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12月
- 8日﹐上午9時許收到學友高淑芬女兒吳浩寧(暨浩清)來電﹐謂母親因3日凌晨腦瘤導致中風﹐雖盡力搶救﹐但病情危殆。下午六時左右﹐又傳來高淑芬女史仙逝噩耗﹐頓時傷悼莫名﹑心不能已。除致電兩姐妹請她們節哀順變外﹐另致唁聯傳往﹕高女史淑德永芬
吉蹤淑影
珠峰芬遊
香江南溟子痛悼
結義普陀的東西南北天地間之“ 六合子 ”(1998年11月27日) ﹕
郭強﹐陳佳榮﹐高淑芬﹐方鳴﹐叢曉眉﹐班果
中華萬年網編輯部同仁參加中外關係史學會廈門年會暨研討會期間﹐
於泉州海交館留影 (1999年12月1日)。
左起﹕楊漢群﹐陳佳榮﹐ 謝方﹐高淑芬﹐陳惠瓊 - 9日﹐在網上傳載藏學資深編審高淑芬女史於2011年12月8日辭世
晚7﹕40抵寧波報到﹐參加“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論壇 - 10-11日﹐參加“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論壇﹐看到眾多新朋舊雨﹕朱鑒秋(上海)﹑錢江(香港)﹑廖大珂(廈門)﹑莊國土(廈門)﹑丁毓玲(泉州)﹑劉迎勝(南京)﹑湯開建(澳門)﹑林士民(寧波)﹑龔纓晏(寧波)﹑孫光圻(大連)﹑時平(上海)﹑王頲(廣州)﹑王元林(廣州)﹑李慶新(廣州)﹑冷東(廣州)﹑金國平(澳門)﹑章文欽(廣州)﹑王金林(天津)﹑曲金良(青島)﹑李錦繡(北京)﹑韓昇(上海)﹑嚴耀中(上海)﹑張箭(成都)﹑陳煜(北京)﹑林立群(寧波)﹑姜波(北京)﹑施存龍(北京)﹑高永麗(西安)﹑黃浙蘇(寧波)﹑馬光(澳門)﹑(法)Claudine Salmon﹑(加)Mikael Adolphson﹑(法)Paola Calanca﹑(意)Patrizia Carioti﹑(日)渡邊芳郎﹑(日)榎本涉﹑(韓)鄭守一﹑(韓)車光鎬﹐以及寧波博物館的莫意達﹑盧怡等。會上﹐講述了最近草就的兩篇文章的要點﹕〈《明末疆里及漳泉航海通交圖》(the Selden Map of China)編繪時間﹑特色及海外交通地名略析〉,〈《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最後就互聯網時代學術論著的校訂﹑版權及防偽﹐及迅速查詢資料與精讀基本文獻關係問題﹐代作會議小結。會間﹐蒙學友贈送其大作﹕劉迎勝﹕《海路與陸路―中古時代東西交流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版)﹔章文欽﹕《廣東十三行與早期中西關係》(廣東經濟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與學友朱鑒秋於寧波
(10/12/2011) - 20日﹐收到李慶新學友寄來的《海洋史研究》第二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 29日﹐經過近月來的努力﹐終於在歲杪完成〈(明)《渡海方程》作者吳朴的中外陸海交通資料選輯〉﹐是為自己慶祝踏入第75歲人生旅程及2012年的新產品
- 30日﹐將〈(明)《渡海方程》作者吳朴的中外陸海交通資料選輯〉上網
- 31日﹐來港屆卅年﹐首至屯門西岸的龍鼓灘﹐旋上青山禪寺及青雲觀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