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明君主集權政策比較
論史者每將宋太祖與明太祖的集權措施相提並論。宋太祖鑒於唐末藩鎮的專擅,即位之初遂厲行中央集權;明太祖既定天下,對文臣武將猜忌日深,大力加強君主極權。二人施政的內容及結果不無相似之處,但亦未盡相同。
宋、明兩朝的建立,均為改朝換代,但前者為貴族革命,後者屬平民革命。若以掌權後的統治手段言:宋太祖雖欲集權,所取手段較溫和,如以杯酒釋兵權,對文士優禮有加;明太祖則心狠手辣,大肆殺戮功臣元勳,動輒廷杖朝臣,又無端製造文字獄以壓制士子。看來奴才一旦爬上主子的地位,其殘暴貪婪比舊主子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新主子因當慣奴才,更善於用盡種種毒辣手段以對付從前的伙伴。
如果進一步觀察中、外古代歷史,我們看到古代羅馬平民集體鬥爭的成果,往往利於改善民眾普遍的處境。他們無需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僅通過集體拒服兵役即迫使貴族同意他們派出護民官參加元老院,後來又獲准設立眾議院。反觀中國,儘管有不計其數的起事、民變、暴動,把舊王朝打得七零八落,舊奴才成了新主子,勝利果實為領袖一人、一家或一黨所獨佔,廣大民眾得到的卻是更加嚴酷的專制獨裁統治。此等深刻教訓,值得中華民族集體的反思。
2 歷代盛朝衰亡原因分析
中國歷史上的盛朝,均採取中央集權制,不斷加強君主集權。因此,其文治武功雖呈一時之盛,但到後期往往走向中衰,而且衰亡原因亦不無類似之處。以東漢、唐朝、明朝為例,其衰亡之因均包括宦官亂政﹑朋黨之爭﹑外族侵擾﹑地方割據﹑民變四起。
3 蒙元、滿清國祚短長觀察
歷代君主極權的一個嚴重後果是造成內無善政、外臨強敵。是故宋、明之後均出現邊裔民族入主中原的格局 - 元滅宋、清代明。不過,蒙古、滿洲雖同屬統治全國的遊牧民族,但其國祚卻有短有長,箇中原因頗值研討。
原來遊牧民族一旦統治了廣大地區和眾多民族,就得定居下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領導民眾從事穩定發展的農牧生產,因而必須學習先進民族的文明,放棄其遊牧習性、落後生活方式及好戰黷武的精神。長此下去,該落後民族終將被其統治的先進民族所同化;如果拒絕或不善於吸收先進文化就不能維持較長時間的統治。在這一方面,滿清走的是前一條路,蒙元則屬後一情況。
元朝迅速滅亡,是蒙古人「馬上得之,馬上治之」的結果。而滿清以邊族入主中原,統治人數眾多、文明高度發達的漢人,其國祚竟能長達二百六十八年,並造就可媲美於漢、唐、明的盛世,絕非偶然之事。滿清和蒙元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漢族及其文化不是單純採用武力高壓和排斥的政策,而是軍事和政治並重,高壓與懷柔兼施。此乃滿人致治的成功之處。然因一味模仿、全盤吸收漢族的文化,最後整個滿族卻幾乎完全被漢人所同化。至今,滿族早已散居全國各地,大多數人不會滿語、不識滿文。滿洲文字像契丹文、西夏文等,成了供專家學者研究的對象。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外歷史與文化》第二冊單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