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Index of Place Names(Ma)

pp.986-997

Maábar   名見《馬可波羅行記》,《癸辛雜識續集》作馬八二,《南海志》作馬八兒,《島夷誌略》作馬八兒嶼,《元史》有馬八兒、馬八、麻八而諸譯,阿拉伯語,此言”渡頭”。本指斯里蘭卡北部與印度半島間渡海往來之處,即所謂渡頭是也。此國與唐之珠利耶國,宋之注輦國,明之瑣里國,皆為印度古國Cola之異稱。故地在今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約當科佛里河(Kaveri R)與佩內爾河(Pennar R.)之間的地區。

Madeisgascar  名見《馬可波羅行記》,今非洲之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島。《海國聞見錄》之嗎里呀氏簡,即其音譯。《元史 • 成宗本紀》:元貞元年夏四月癸巳,以同知烏撤烏蒙等處宣慰使司牙那木假兵部尚書,佩虎符,使馬答兒的陰,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以為此馬答兒的陰,即指馬達加斯加島。又《嶺外代答》、《諸蕃志》崑崙層期國,層期與僧祗、僧耆皆Zangi之對音,此言黑人。昔大食人名非洲東岸之地曰僧祗拔兒(Zangibar),義為黑人之地或黑人國。唐、宋史籍中之僧祗奴,殆皆來源於非洲東岸。此處崑崙,費琅考定是Komr之對音,Komr為Madagascar島之土名,則崑崙層期即Madagascar之僧袛,亦得指今馬達加斯加島而言也。

Madras   《海錄》曼噠喇薩,今印度之一大州,包括印度東南岸地,宋代之注輦,元代之馬八兒,明代之瑣里,昔皆在此州境內,《海錄》之曼噠喇薩乃指其都邑,今名馬德拉斯 (Madras)。

Mafia   《鄭和航海圖》門肥赤,據圖,在者即剌哈則剌之南,即奔巴島和桑給巴島之南,今坦桑尼亞之馬菲亞島 (Mafia I.)。

Magadoxo  《星槎勝覽》、《鄭和航海圖》、《名山藏 • 王享記》、《皇明世法錄》、《明史》諸書之木骨都束,在今非洲東岸索馬里之首都摩迦迪沙(Mogadishu)一帶。

Maghreb- el-aksa   阿拉伯語,此言西域,《嶺外代答》航海外夷條之默伽國,《諸蕃志》默伽獵國,《事林廣記 • 方國類》默伽臘國,皆其對音。《嶺外代答》之默伽,乃傳寫脫獵字,《南海志》作黑加魯,黑疑為嘿之訛。又《島夷志略》之哩伽塔,國居遼西之界,與Maghreb義同,且亦瀕國王海,出珊瑚,與《事林廣記 • 方國類》默伽默國所載同,則哩伽塔亦應為默伽臘,哩殆即嘿之訛,塔殆臘或獵之訛,即今非洲西北端摩洛哥(Morocco)之原名。

Mahachampa  見Campa條。

Mahasin   名見十一世紀爪哇王Er-Langa碑銘,《寄歸內法傳》卷一莫訶信洲,《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七金利毗逝國條摩訶新國,《唐會要》卷一00金利毗迦國條作摩訶國新國,前一國字當衍。莫訶信、摩訶新均其對音,今地尚未能確定,惟據義淨所記,在尸利佛逝之東,應為爪哇西部之一國也。

Mahé   《海錄》馬英,在隔瀝骨底(今科澤科德)北少西,即今印度南部西岸之馬埃(Mahé)。

Mahim   《鄭和航海圖》馬哈音,據圖,在麻樓 (Broach)以南,今印度孟買以北之馬希姆(Mahim)。《島夷誌略》放拜條之巴隘,即此名之訛轉,梵名作Mahikavati。

Mailapur   《鄭和航海圖》買列補,據圖,在芝蘭(Chidambaram)之北,即其譯稱,故地在印度東南岸馬德拉斯市西南郊區,今名SanThome地方。

Mait  義為黑人國,亦今民都洛島(Mindoro)之故名。《宋史》、《宋會要輯稿》、《雲麓漫鈔》卷五、《諸蕃志》、《島夷誌略》、《星槎勝覽》諸書均作麻逸,《南海志》作麻葉,《宋史》卷四八九《闍婆傳》及《勃泥傳》、《文獻通考》卷三三二闍婆條及勃泥條、《太平寰宇記》渤泥國條均作摩逸,皆為此名之對音,夏德、柔克義以為麻逸一名,如非指呂宋群島全部,至少當指民都洛與呂宋二島。《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條云:” 從呂蓬(Luban)用坤未針(西南偏南)五更取芒煙山(Maugarin),用丁未針 (正南偏西)十更取磨葉洋。”磨葉洋,當即今民都洛島海峽,《指南正法》往汶來萊山形水勢條作麻茶洋,《順風相送》呂宋往文萊條作麻干洋,茶、干疑皆為葉之訛也。又《諸蕃志》、《雲麓漫鈔》及《元史》之三嶼,《島夷志略》、《星槎勝覽》之三島,或以為即菲律賓群島中民都洛島西南之卡拉棉、巴拉望和布桑加諸島,或以為指呂宋島西南岸之三個港口。《諸蕃志》云:“三嶼乃麻逸之屬,曰加麻延、巴姥酉、巴吉弄等,各有種落,散居島嶼,舶舟至則出而貿易,總謂之三嶼,其風俗大略與麻逸同”。是知三嶼或三島,乃為麻逸所屬之部分島嶼,則麻逸亦得指菲律賓群島全部而言矣。

Majapahit   《元史 • 史弼傳》麻喏八歇,《元史 • 爪哇傳》及《經世大典序錄》作麻喏巴歇,《島夷誌略》爪哇條作門遮把逸,《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爪哇國條作滿者伯夷,均其異譯,爪哇語,麻喏即瑪查果(Madji),巴歇即苦(Pahit)之意。此國為羅登必闍耶所建,興於一二九三年,亡於何時,不能確定,大約在一五五0年以後(?),為十四世紀南海之一強大王國。其都城即名麻喏巴歇,乃以都城名為國名。此城早於十五世紀末為伊斯蘭教徒所毀,故址在今惹班(Modjokerto)。

Makasar   名見《爪哇史頌》,《南海志》孟嘉尖,尖或為失之誤,《海國聞見錄》茫佳虱,《海錄》茫加薩,均其音譯,今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西南岸之望加錫(Macassar)。

Makran   一作Mekran,Mukran,亦古之 Gedrosia,古波斯碑文作Maka,賈耽《四夷路程》云:彌蘭大河,一名新頭河(Sindhu)。 彌蘭即Mekran之對音,蓋河因地得名也。《諸蕃志》大食國條、阿魏條作木俱蘭,《鄭和航海圖》作木克郎,即今伊朗同巴基斯坦分領阿拉伯海北岸之莫克蘭(Makran,參見Kesmacoran條。

Malabar  《西域記》秣羅矩吒國(Malakuta),國有秣剌耶山(Malaya),後其地遂以山名,曰Malayavara,阿拉伯語訛曰Malaya-bar,此今名 Malabar之所從出。 愛德利奚和阿
布爾費達 〈Abulfeda)作 AI-Manibar,《馬可波羅行記》作Malibar,鄂多立克《行記》作 Mimibar,賈耽《四夷路程》作沒來國,《宋高僧傳 ∙金剛智傳》作摩賴耶國,《新唐書 • 瞻婆傳》、《冊府元龜》卷九七0作摩臘,《嶺外代答》大食諸國條作麻囉拔,又作麻離拔,《諸蕃志》大食國條、沒藥條、木香條均作麻囉抹,南毗國條作麻哩抹、乳香條作麻囉拔、胡椒條作南毗無離拔,《宋史 • 大食傳》作麻囉跋,《宋會要輯稿 • 歷代朝貢》亦作麻囉拔,《元史 • 亦黑迷失傳》作八羅孛國,《海錄》作嗎喇他國;《正法念處經》有國曰雞羅(kerala),亦此地之別名;《諸蕃志》又作南毗國 (Namburi),殆以最居要勢之婆羅門種姓名,稱作國名。其南毗國條云:”國都號篾阿抹,唐語曰禮司。”舊考有以為即Malabar之譯名,然其音義與原名皆有未合。疑此名傳寫有誤,或誤以馬八兒為 Malabar之國名也。故地在今印度馬拉巴爾海岸(Malabar Coast)。

Malacca   阿拉伯語作Malakat,義為市場,馬來語作Mĕlaka,為一種樹名,由何而來,學者意見不一。《瀛涯勝覽》、《星槎勝覽》、《鄭和航海圖》、《海語》、《明史》、《西洋朝貢典錄》作滿剌加,《東西洋考》、《順風相送》、《指南正法》作麻六甲,《星槎勝覽》淡洋條又作滿剌迦,《順風相送》又作滿喇咖、瞞喇咖、麼六甲、磨六甲,《海國聞見錄》作麻喇甲,《海錄》作麻六呷、《噶喇吧紀略》作嘛六甲,即今馬來西亞馬來亞之馬六甲。在新加坡未開埠前,為馬來半島最重要商港,海舶往返東西洋,經馬來半島,必於此停泊,鄭和下西洋,亦以此為根據地,設立官廠。《瀛涯勝覽》滿剌加條云:“此處舊不稱國,因海有五嶼之名,遂名曰五嶼。”此五嶼殆指馬六甲港口東南之Pulo Besar五小島,西圖總名之曰水島(Water Is.)蓋謂其有淡水可取汲也。《島夷誌略》之無枝拔,意即五嶼,亦即今之馬六甲古稱,參見 Panchapalli條。五嶼一名除《瀛涯勝覽》,又見《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順風相送》、《指南正法》。《東西洋考》又名之曰真五嶼,以別於假五嶼(Rachado)。

Malaiour   見Malayu條 。

Malaiur  見Malayu條 。

Malaiyur   見Malayu條 。

Malakat  見Malacca條。

Malakuta  見 Malabar條。

Malan   《島夷志略》麻那里條之迷黎,殆其對音,即今非洲東岸沙巴克(Sabaki)河口西北之東非大陸之稱,蓋由其地部落名而得名。

Malang   名見柬埔寨碑文,《嶺外代答》真臘條麻蘭國、《真臘風土記》莫良,皆其同名異譯,為真臘屬國,在今柬埔寨馬德望省西南部拜林(Bai-Lyen)一帶。

Malano   名見《爪哇史頌》,《嶺外代答》東南海上諸雜國條、《諸蕃志》海上雜國條之麻囉奴,《南海志》作摩拿囉奴,今加里曼丹西北岸沙撈越區域中之巴林堅(Balingian),此島Dayak部落中有Malanau族,其名疑由MaIano而來。

Malatajur   《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貓著萬里,《順風相送》萬丹往馬神條、馬神往高兜令銀條貓着萬里,在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南都 Malatajur角一帶。

Malava  《西域記》摩臘婆,亦曰南羅羅國,《諸蕃志》、《南海志》麻囉華,《宋史 •
天竺傳》摩囉尾,在印度納巴達 (Narbuda)河以北,今馬爾瓦(Malva)一帶地方。《元史 •
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二年冬十月入貢、二十三年十月進鞍勒氈甲之馬法國,疑亦指此地。

Malatou   見Malayu條。

Malayu  《印度珍異記》之Malatou(改正作 Malayu)或為此名,一0三0年Tanjore碑作Malaiyūr,《求法高僧傳》末羅瑜,《寄歸內法傳》末羅遊洲,《新唐書 •  波斯傳》摩羅游,《唐會要》卷一00金利毗迦國條、《冊府元龜》卷九七0均作摩羅遊,《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七金利毗逝條作摩羅逝,逝當作遊,皆其譯稱,唐時為蘇門答臘島一國名。在今占碑附近,西元七世紀末葉為室利佛逝所兼併。宋為三佛齊之地。但此後又曾復國。《元史 • 世祖本紀》木剌由,《成宗本紀》沒剌由、馬來忽,《亦黑迷失傳》木來由,又《成宗本紀》至元三十年冬十月,遣南巫里、速木答剌、繼沒剌矛,毯陽使者各還其國,繼沒剌矛,繼字應為衍文,矛字為予字之訛,當改正作沒剌予,《暹國傳》麻里予兒,皆為Malayu之同名異譯。麻里予兒亦即伊斯蘭教著作家之Malaiour,《馬可波羅行記》之Malaiur也。《爪哇史頌》記載滿者伯夷帝國之蘇門答臘島屬地贊詞中亦有Malayu一名,則指蘇門答臘全島。此名後又為南海部落之號,馬來人Malais之名殆出於此,馬來半島即因此部落徙居而得名。清人撰述《海國聞見錄》之巫來由,《海錄》之無來由,因為Malayu之對音,則指馬來人而言矣。

Maldives   梵語作mālādvipa,義為華鬘洲,謂其珊瑚環礁群,形狀有若鮮花綴成之花環。伊本拔都他作Dibat- al-mahal。《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明史》曰溜山國,《星槎勝覽》曰溜洋國,即今馬爾代夫(Maldives)群島。其都城在官瑞溜或官嶼溜,即《島夷志略》北溜。參見 Male條 。《瀛涯勝覽》言溜山國番名牒幹,《西洋朝貢典錄》謂其都曰牒幹,幹乃斡之訛。牒斡為 dewa、dwa之對音,為中世紀阿拉伯人對馬爾代夫群島珊瑚礁群之稱謂,源於梵語 dvipa,義為島或洲。《南海志》有條土吉  ,蘇繼廎以為“土吉”字不見字書,疑為”培”之訛,條培即Diba,Diva之對音,亦阿拉伯語,源於dvipa。若此,則“條培”實為馬爾代夫見於我國著錄最早之名。

Male   《島夷志略》北溜,即《鄭和航海圖》之官嶼,《瀛涯勝覽》溜山國條作官端溜,《星槎勝覽》溜洋國條、《西洋朝貢典錄》溜山國條作官嶼溜。為溜山國八大溜之一,其國之都城或即在此,北溜即Male之對音,方言m與P音或 b音可互轉,má可讀成北也,今馬爾代夫群島中之馬累(Male)島。

Male  《經世大典序錄 • 政典征伐》緬國條馬來城,故址在今緬甸曼德勒和抹谷(Mogok)之間伊洛瓦底江畔,為古代從雲南經緬甸入海交通線所經,此城與江頭城、太公城、安正國城和蒲甘緬王城並稱為緬中五城。

Malibar   見Malabar條。

Malindi   《鄭和航海圖》麻林地,《明實錄 • 太宗實錄》、《明史》、《名山藏 • 王享記》均作麻林,《皇明大政記》作麻祿,即今非洲東岸肯尼亞(Kenya)之馬林迪。《島夷誌略》麻那里,疑即 Malindi之異譯。又《通典》大秦國條引杜環《經行記》之摩鄰,《新唐書 • 拂菻傳》之磨鄰,亦即明代載記中之麻林,但也有人以為在今北非洲摩洛哥一帶。

Maliwum   又作 Malebun,《諸蕃志》真臘國條謂其屬國有三濼、麻羅問、綠洋等國,《島夷誌略》針路條麻來墳,麻羅問、麻來墳皆此名之對音。宋葉廷珪《香錄》(見陳敬《新纂香譜》)云:綠洋、三濼、勃羅間,皆真臘屬國,均產沉香。勃羅間即麻羅問,間或為問之訛。《西洋朝貢典錄》真臘國條記載其沉香之品有三:綠洋為上,三濼次之,勃羅又次之。《典錄》所載似本《香錄》,勃羅當即勃羅問(間),傳寫脫一“問”(或間)字。今馬來半島北部巴占(Pakchan)河下游西岸之麻力溫(Maliwun)。

Malwan  《海錄》麻倫呢國,在印度西南岸,即今之馬爾范(Malwan)。

Mamburao  《東西洋考》呂宋條、東洋針路條、《指南正法》文武樓,今菲律賓民都洛島西北之曼布勞(Mamburao)。

Mampawah   《南海志》王琶華、《海錄》吧薩國,一名南吧哇,王琶華、南吧哇即其對音。今加里曼丹島西岸坤甸(Pontianak)北之曼帕瓦(Mampawah)。

Mangalore   《諸蕃志》南毗國條之馮牙囉,《南海志》盟哥魯,《鄭和航海圖》莽葛奴兒,即今印度西南岸之芒格洛爾(Mangalore)。

Mangarin   《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條芒煙山,《順風相送》呂宋往文萊條作芒煙山,文萊回呂宋條作望煙山,泉州往勃泥即文萊條、泉州往杉木條作芒煙大山,今菲律賓民都洛島南部之曼加林 (Mangarin)。或云在布桑加島 (Busuanga I.)。

Manibar   見Malabar條 。

Manikpatam  《鄭和航海圖》骨八丹,據圖,在烏里舍城(Cuttack)之南,加寧八丹之北,向達考訂其地即今維沙卡帕特南(Visagapatam ),但在加寧八丹之南,距烏里舍城亦遠,與圖不合。米爾斯以為骨八丹即今卡塔克西南之Manikpatam。

Manila  《島夷誌略》麻里嚕,《南海志》麻里蘆,《東西洋考》引王起宗文件之麻里呂,《順風相送》浯嶼往麻里呂條之麻里呂,回針條又作貓里呂,《海錄》小呂宋條云:小呂宋,本名蠻哩喇,《海島逸志》呅哖膋,《粵海關志》卷二十四岷唎喇國,葉羌鏞《呂宋紀略》岷里臘,清代中葉以後史籍中之馬尼剌,皆為 Manila之音譯,即今菲律賓之首都馬尼拉。《諸蕃志》麻逸國條之流新,《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條之呂宋國,《順風相送》太武往呂宋港條、浯嶼往麻里呂條之呂宋港,皆指馬尼拉港。《指南正法》之雙口港,亦指此港。馬尼拉灣口在雞嶼內外俱可過船,故《指南正法》針經名此灣口曰雙口。

Mantanani   《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條崑崙山,在今馬來西亞沙巴州曼他那尼島(mantanani I.)北岸。《順風相送》呂宋往文萊條、泉州往勃泥即文萊條,《指南正法》往汶來山形水勢條之崑崙山,亦均指此。

Mantanlingajan  《南海志》文杜陵,或以為即其省譯,今菲律賓巴拉望島西南部之曼塔林加占峰(Mantanlingajan)。

Mapor   《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長腰嶼,謂自東西竺 (P. Aur),用丙午針(航向正南偏東),十更取此嶼。即今新加坡廖內群島賓坦島(Bintan I. )東面之Mapor島。《順風相送》苧盤往丁機宜針及回針條、赤坎往舊港順塔及回針條,《指南正法》浯嶼往咬口留吧條、咬口留吧往暹羅針條、咬口留吧回長崎日清條、長崎往咬口留吧日清條、咬口留吧往台灣日清條、太武往咬口留吧針及回針條、咬口留吧澳回唐條之長腰嶼亦均指此。

Maralisan   《順風相送》泉州往杉木條里沙大山,指菲律賓班乃島西面之馬拉利珊島(Maralisan I.)。

Maricaban   《東西洋考》呂宋條合萬門,在今菲律賓呂宋島八打雁港(Batangas)外馬里卡板島(Maricaban I.)。

Marinduque   《指南正法》雙口至宿務山形水勢條麻里驢,在今菲律賓呂宋島南之馬林杜克島(Marinduque I.)。

Marit    《嶺外代答》卷二、《諸蕃志》真臘國條之窊里,即其轉音,今緬甸南部丹老(Mergui)之孟語、泰語名。

Markkaman   名見《爪哇史頌》,《寄歸內法傳》未迦漫洲即其對音,克洛母(Krom)考定其地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部巴蘇魯安(Pasuruan)之南。

Martuma   名見《爪哇史頌》,泰人謂之Ma-ta-ma,緬甸古碑作Mauttama,《新唐書 • 驃國傳》之磨地勃,《島夷誌略》、《鄭和航海圖》之八都馬,《海國圖志》之馬他萬,皆為其對音,今緬甸薩爾溫(Salween)江口之莫塔馬(Martaban),亦譯馬打王萬、馬達班。

Masinloc  《東西洋考》呂宋條、東洋針路條里銀中邦,《順風相送》里銀大山,又作里銀山,《指南正法》東洋山形水勢條作里銀中邦,又作里銀山,三岳貌山條作中邦里銀,在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岸馬辛洛克(Masinloc)港一帶。

Masira   《鄭和航海圖》大灣,據圖,大灣有二,一為占城靈山角(C. Varella)附近之大灣、小灣;一即此,在阿拉伯半島阿曼之馬德臘卡角以北,即今馬西臘灣 (Gulf of Masira)。

Maskat   賽勒比《行記》作Mascate,《鄭和航海圖》麻實吉,《順風相送》麻里實吉,在阿拉伯半島阿曼灣東北角處,即今阿曼之馬斯喀特(Maskat)。

Maskhal  《鄭和航梅圖》木客港,據圖,在撒地港 (Chittagong)南,即今孟加拉之邁斯卡耳(Maskhal)。

Maspari   《鄭和航梅圖》、《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三麥嶼,《西洋朝貢典錄》三佛齊國條三麥之嶼,即今印度尼西亞邦加島(Banka I.)東南之Maspari島,為海舶往來於舊港
(Palembang)與萬丹(Bantam)間所必經之地。《順風相送》靈山爪蛙山形水勢法圖條之三麥山,新村爪蛙至瞞喇咖山形水勢之三麥門,順塔往舊港及苧盤針路條、赤坎往舊港順塔及回針條、舊港往杜蠻及回針條之三麥嶼,《指南正法》咬口留吧回長琦日清條、長崎往咬口留吧日清條、咬口留吧往台灣日清條、太武往咬口留吧針及回針條、咬口留吧澳回唐條之三麥嶼,亦均指此。

Masulipatam  《島夷誌略》、《鄭和航海圖》,《西洋朝貢典錄》南浡里條之沙里八丹,據《航海國》在加寧八丹與芝蘭之間,即在印度半島東岸Kalingapatam與 Chilambaram之間。腓力卜司以沙里八丹指今印度半島東岸之馬蘇利帕塔姆(Masulipatam)。 藤田豐八則以沙里八丹為Solipatam之對音,乃注輦王國之要港,而沙里乃注輦之訛寫,指今印度東岸之納加帕蒂南(Negaρatam),但在Chilambaram之南,與圖不合,似仍以馬蘇利帕塔姆為近是。《南海志》之禧里弗丹,疑指此地。

Maurice  《海錄》妙哩士,為印度洋中一島國,在馬達加斯加以東,即今毛里求斯(Maurit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