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Index of Place Names(Me)
pp.997-1002
Medina 《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天方國條之驀底納,《明史 • 西域傳四》默德那,《明史 • 曆志》又作默狄納,皆其對音,在今沙特阿拉伯之漢志省(Al-Hijaz,一譯希賈茲)境內。本名亞斯利白(Yathrib),托勒密稱之為Lathrippa。 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們遷居其地後,改名麥地那,義為“先知之城”(Medinat al-Nabi)。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陵墓在此。
Mediterranean 《隋書 • 裴矩傳》: “發自敦煌,……至拂菻國,達於西海。”此西海指今地中海 (Mediterranean Sea),《嶺外代答》卷二海外諸蕃國條稱曰西大食海。《漢書 • 西域傳》云:條支國臨西海。此西海則波斯灣也。
Mekka 《嶺外代答》、《諸蕃志》作麻嘉,《宋會要輯稿 • 蕃夷七》作摩迦,《事林廣記 • 方國類》作默伽,《南海志》作默茄,皆為其對音,即今沙特阿拉伯漢志省之首府麥加,伊斯蘭教聖城,穆罕默德出生地。《島夷誌略》之天堂,《西使記》之天房,《元史 ∙郭侃傳》作大房,為天房之誤,《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星槎勝覽》之天方,《明史 • 西域傳四》云:天方,古筠沖之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天堂、天房、天方亦皆指此城。天堂、天房原指麥加城中禮拜寺,即《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天方國條之愷阿白。愷阿白為阿拉伯語Ka‘bah之音譯,意為“方形房屋”,是麥加聖寺內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稱,也稱 “上帝之居”(Bait- Allah),天堂、天房之名或由來於此。天方可能出於“天房"之異譯,原指麥加,後又泛指阿拉伯。筠沖,首見《島夷志略》天堂條,殆指Al-Hijiz,為沙特地阿拉伯西北部沿紅海省份,即漢志,一譯希賈茲也。
Melaka 見Malacca條。
Melawi 《海錄》萬喇,故地在今加里曼丹中部默拉威河(Melawi R.)口一帶。產鑽石。
Mergui 今緬甸丹老,《海錄》烏土條之媚麗居,應為其音譯,但Mergui在佗歪(Tavoy)南,而不在其北。疑《海錄》所記方位有誤。Mergui孟語作Marit,《嶺外代答》、《諸蕃志》二書真臘國條之窊里,即此孟語之轉音,蓋窊讀wa,而w、m音可通轉也。《新唐 ∙訶陵傳》、《通典》卷一八八婆登條、《文獻通考》卷三三二婆登條之迷黎車,《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七婆登條之迷黎,或亦指此地。丹老一名,則由所在區域名Tanau而來。《島夷志略》之針路,即其異譯。《唐大和上東征傳》、《蠻書》、《南詔野史》諸書中記載之波斯,費琅考訂應在南海,非為西亞之波斯,甚是,但以為在今緬甸之Bessein,則與對音未合。今丹老之土人曰息鑾 (SeIungs),緬人稱日Pase或 Chalome,Chalome乃Selungs之轉,Pase即“波斯”之對音。此南海之波斯應在今緬甸丹老也。
Mezambique 《海錄》吉德國條麻沙密紀國,今非洲東岸之莫桑比克。舊譯莫桑鼻給。
Mezoen 賈耽《四夷路程》之沒巽,《宋史 • 大食傳》、《宋會要輯稿》、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之勿巡,皆其對音,即今阿曼北部東鄰阿曼灣之蘇哈爾 (Sohar)港,波斯人稱為Mezoen。
Mimibar 見Malabar條。
Minab 《鄭和航海圖》苦碌麻剌,據圖,在忽魯謨斯以東,或即今霍爾木茲海峽東北岸伊朗之米納布(Minab)。
Minangkabau 名見《爪哇史頌》,《明實錄 • 太宗實錄》卷三八作米囊葛卜國。公元一三五一年前後,末羅遊(今占碑附近)王阿迪查哇爾曼(Sang Adityavarman)遷都至此,建立此國。《明史 • 三佛齊傳》記載洪武九年遣使入貢之王僧伽烈宇蘭,即Sang Adityavarman之譯稱。故地在今蘇門答臘島西岸高地。地有金礦,故其王自稱金地王國,為十四世紀中葉至十六世紀中葉蘇門答臘島之大國。其都城在今巴東(Padang)東南之百葛魯永(Pagar Ruyon)或其附近,實三佛齊之後身。《鄭和航海圖》之龍牙加兒,”兒”字應作“皃”,即貌字,通行本《星槎勝覽》有龍牙加貌條,龍牙加兒、龍牙迦貌,紀利尼以為即Minangkabau之訛略。
Minicoy 《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溜山國條之麻里奇溜,《星槎勝覽》溜洋國條、《鄭和航海圖》作麻里溪溜,為溜山國八溜之一,即今拉克代夫群島南部之馬里克(Malicut)島,歐人又訛稱米尼科伊島(Minicoy l.)。
Mirbat 《諸蕃志》、《南海志》之勿拔,在今阿拉伯半島東南境,阿曼南部之米爾巴特(Mirbat)一帶。
Misr 即埃及(Egypt)本名。《諸蕃志》勿斯里,又作蜜徐籬,《西使記》密乞兒,《元史 • 順帝本紀》米西兒,《郭侃傳》密昔兒,《明史》米昔兒,又作密思兒,《皇明世法錄》亦作勿斯里,皆其音譯。今埃及都城名開羅(Cairo),蓋從阿拉伯語Msir al-kahirah一名轉出,Misr即勿斯里,kahirah即《諸蕃志》勿斯里條之憩野,此言得勝城,今開羅是已。
Mogaung 《蠻書》卷六、卷十,賈耽《四夷路程》安南通天竺道之安西城,在今緬甸孟拱附近,位於麗水即今伊洛瓦底江以西,同大秦婆羅門國接界。
Molamaul 《順風相送》麻里犇山,亦作麻里奔山,今菲律賓巴西蘭(Basilan)島東北角之莫拉瑪烏爾(Molamaul)島。
MoIucca 賽勒比《行紀》作Moluka,《爪哇史頌》作Maloko,《諸蕃志》蘇吉丹條作勿奴孤,《南海志》文魯古,《島夷誌略》作文老古,《名山藏 • 王享記》、《皇明世法錄》、《皇明象胥錄》皆作美洛居,《東西洋考》謂美洛居俗訛為米六合,又作萬老高,《明史》與《東西洋考》同,《指南正法》作萬荖膏,明徐昌治《破邪集》卷三作米索果,均為其對音。即今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一譯香料群島。Molucca諸島土人呼雞舌香為Gaumedi, 雞舌香即丁香,《太平御覽》卷九八一、《法苑珠林》卷四九華香篇引《吳時外國傳》謂五馬洲出雞舌香,宋法雲《翻譯名義集》卷六亦作五馬。藤田豐八以為五馬與Gaumedi音近,則五馬洲之義即雞舌香島,乃以其出產名之。《太平御覽》卷七八七引《扶南土俗》稱馬五洲出雞舌香,”馬五”乃“五馬”之倒。其說較伯希和所謂馬五為馬立或馬里之訛即爪哇島以東之巴厘島近是。
Mombasa 《鄭和航海圖》慢八撒,據圖,在卜剌哇南,即今非洲東岸肯亞東南部之蒙巴薩(Mombasa)。
Mosul 阿拉伯語作al-Mawsil,《酉陽雜俎》續集卷十作勿斯離,勿斯離一名,最早見於此。《嶺外代答》、《事林廣記 ∙方國類》、《南海志》亦作勿斯離,《諸蕃志》作勿廝離,《島夷誌略》作麻呵斯離,《元史 • 西北地附錄》作毛夕里,《阿老瓦丁傳》又作木發里,即今伊拉克北境之摩蘇爾(Mosul)。
Muara 《東西洋考》卷五文萊條毛文蠟,東洋針路條毛花蠟,《順風相送》、《指南正法》亦作毛花蠟,即今加里曼丹北部文萊港附近之穆阿拉(Muara)。
Mulaka 《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溜山國條、《星槎勝覽》溜洋國條之沙溜,《鄭和航海圖》作沙剌溜,今馬爾代夫群島中之木拉庫環礁(Mulaka atoll)。
Mundra 《島夷誌略》曼陀郎,或即今印度卡奇灣 (Gulf of Kutch)沿岸曼德維港 (Mandvi)東五十餘里處之蒙德拉(Mundra)。桑田六郎以為曼陀郎即札蘭杰(Zarang),此城阿拉伯人稱為Madinah Sijistan,Madinah即曼陀郎。但均不能必其是也。
Muatok 《海錄》舊港條之文都,即其對音,在印度尼西亞邦加島西南端,今圖名門托克,亦稱文島。
Murabit 《嶺外代答》、《諸蕃志》之木蘭皮,應指十一世紀末葉至十二世紀中葉之al-Murabitum王朝,諸史作 Almoravide,故地在今非洲西北部和歐洲西班牙南部地區,為宋時中國航海家所知最西一國。
Murjo 亦作Muria,《西洋朝貢典錄》爪哇國條及三佛齊國條之“胡椒之山”,《順風相送》新村爪蛙至瞞喇咖山形水勢之圖條、福建往爪蛙針路條、萬丹往池汶精妙針路條、舊港往杜蠻條、浯嶼往杜蠻饒潼條均作胡椒山,即今中爪哇北扎巴剌(Japara)東北之木里奧(Murjo)山。亦即《諸蕃志》蘇吉丹條、 《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之保老岸山,因皆與古里門山相對也。參見Tanjong Pautuman條。《東西洋考》謂保老岸山用巽巳,(航向東南偏南)四更取椒山。注云:”即豬蠻(Tuban)地。”此椒山舊考有以為即《典錄》之 “胡椒之山”者,非是,椒山既在豬蠻之地,當在今爪哇島北岸廚閩(Tuban)附近。
Myasaing 《經世大典序錄 • 政典 • 征伐》緬國條之木連城,《元史類編》卷四二緬國條作迷郎崇,與一三六六年一石刻中之Mran-chong相合,此名今寫作 Mran-Cong,讀若Myin Saing,故地在今緬甸北部叫棲(Kyaukse)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