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1061-1066
Tharna 《南海志》、《島夷誌略》丹馬令條之沙里,此國當在馬來半島,但至其為何地,尚未能確定,蘇繼廎以為在泰國馬來半島西南端普吉島,此島東岸有港名Tharna,即古港沙里。
Tikus 《鄭和航海圖》貓鼠嶼之鼠嶼,見Kuching條。
Tiladumati 《瀛涯勝覽》溜山國條起泉溜,《星槎勝覽》溜洋國條、《鄭和航海圖》、《西洋朝貢典錄》溜山國條均作起來溜,今馬爾代夫群島之蒂拉杜馬蒂環礁(Tiladumati atoll)中之喀雷島(Kalai)。
Timor 名見《爪哇史頌》,阿拉伯人作Timur,《宋史 ∙勃泥國傳》作底門國,《諸蕃志》蘇吉丹條、檀香條作底勿,渤泥國條又作底門,《南海志》作地漫,《島夷誌略》作古里地悶,《星槎勝覽》作吉里地悶,《東西洋考》卷四作遲悶,吉里地悶之訛也,《西洋針路條》又作池悶,《海國聞見錄》池問,《海錄》作地問,《順風相送》作池汶,《海島逸志》作知汶,底門、底勿、地漫、地悶、遲悶、池問、地問、池汶、知汶,皆為其音譯,馬來語意譯為”東”。《星槎》吉里地悶條乃摘錄《島夷誌略》古里地悶條之文,吉里係由梵語轉為馬來語Giri之對音,意為大山,則《誌略》之古里地悶必是吉里地悶之誤,其地在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即今之帝汶(Timor)島。
Tinggi 《鄭和航海圖》、《順風相送》之將軍帽,即其譯稱,在今馬來半島南部柔佛州東部海上,今猶名將軍帽。以島如帽狀,故名。
Tioman 《鄭和航海圖》苧麻山,《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順風相送》大泥往池汶針路條、《指南正法》地盤山,《順風相送》又作苧盤山,《海錄》地盆山,均其對音,占語稱暹羅或暹人為thio’m,其名或由此而來,在馬來半島東岸彭亨港外,即今潮滿島(Tioman)。
Tiwi 《鄭和航海圖》、《順風相送》古里往忽魯謨斯條之迭微,即其對音,在今阿拉伯半島阿曼古里牙(Quraiyat)東南之提維(Tiwi)。
Tiz 名見《世界境域志》,《諸蕃志》大食國條之積吉,即今伊朗南部莫克蘭(Makran)沿岸之提茲 (Tiz),是中世紀信德國的第一城。
Toboali 《海錄》舊港條之宋麻哩,或即今印度尼西亞邦加島南端之都保里(Toboali)。
Tomas 《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條、《順風相送》泉州往彭家施蘭條郎梅嶼,《指南正法》三岳貌山條龍梅嶼,在今菲律賓呂宋島托馬斯港(Tomas) 。一說郎梅嶼指Darigayos Point,在托馬斯港以北。
Tondo 《東西洋考》卷五呂宋條、《皇明象胥錄》呂宋條,《名山藏 • 王享記》呂宋條之澗內,即今菲律賓呂宋島馬尼拉城內之唐多(Tondo)地區,為華僑在馬尼拉早期之居住點。
Toule-sap 《真臘風土記》總敘之淡洋、耕種條之淡水洋,即今柬埔寨之洞里湖,歐洲人稱為大湖,土人所謂之淡水洋是已。
Toungoo 或作Taungu,《東西洋考》暹羅條東蠻牛,俗名放沙,又稱為沙外,東蠻牛乃暹語Muang Tongu之倒誤,實應作蠻東牛。緬人又稱Hongswadi。放沙、沙外,全文應作放沙外地,即Hongswadi一名之對音。《明史 • 雲南土司傳》、《西南夷風土記》和其他明代載籍作洞吾,亦 Toungoo之譯稱。其地在今緬甸勃固以北錫唐河 (Sittaung R.)右岸,今稱東吁(Taungu)。
Tourane 《隋書 • 赤土傳》焦石山,當在今越南廣南北附近之沱瀼岬,即今峴港。
Trang 中世紀阿拉伯人或名此地曰Kakula。參見 KakuIa條,《諸蕃志》南毗條之達弄,似為其較早譯稱。《海語》犭充 條云:“犭充 人屬,出於暹羅之崛巄。"崛巄亦指此地,即今泰國南部馬來半島西岸之董里(Trang)。舊考以為是加里曼丹西部Sukadana行政區沿岸之Gurun島,誤。今泰國董里至佛頭廊山林間,居有一種民族,曰Chong,為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之土著,屬尼格利佗種(Negritos),Chong或即犭充 之對音。《大平御覽》卷七九0引《異物志》之甕人,即《海語》之犭充 人。中國史籍中之崑崙奴,一般應指此尼格利佗人而言。
Travancore 《海錄》打冷莽柯,為其對音,指今印度南端之特拉范科爾(Travancore)地區。
Tre 《島夷誌略》賓童龍條頭羅,即其譯音,為越南中部富慶省芽莊(Nha-trang)港口之一島名。今名竹島。
Trivadrum 《星槎勝覽》小口具喃條云:“ 山連赤土,地接下里。”此赤土蓋指印度南端奎隆南之特里凡得琅 (Trivadrum),自其沿海岸之紅砂岩而得名,與馬來半島之古赤土無關。《鄭和航海圖》第一赤泥,即指此地。
Trenggano 見 Trengganu條。
Trengganu 《爪哇史頌》作 Trenggano,《諸蕃志》三佛齊國條作登牙儂,《島夷誌略》作丁家廬,《南海志》作丁伽蘆,《元史 • 世祖本紀》及《馬八兒等國傳》作丁呵兒,《鄭和航海圖》作丁加下路,“下”字疑衍,或“加下”二字係”架”字之訛,清人載記有丁咖呶、丁葛奴,丁噶奴、丁家盧、丁咖囉、丁嘰呶諸稱,皆為其音譯。其地在馬來半島,今馬來西亞馬來亞之丁家奴。《海錄》云:“丁咖囉,又名噠拉岸,疑即丁機宜也。"葡葡牙人名丁家奴曰Talagano,噠拉岸殆此葡語之對音。丁機宜亦見 《明史》,為 Indragiri譯音,在今蘇門答臘島,與丁家奴並非一地。舊考亦有以為即今丁家奴者,誤。參見 Indragiri條。
Trincomali 《島夷誌略》千里馬,在今斯里蘭卡東北部之亭可馬里(Trincomali )一帶,為中世東西海上交通重要港口所在。《明史 • 外國傳七》之千里達,或亦指此地。千里達,《明實錄》永樂十六年作千達里,亦有人考訂為西爪哇北岸之井里汶,參見Cheribon條。
Tringgano 見Tregganu條。
Tuban 《諸蕃志》新拖條、蘇吉丹條、胡椒條之打板,《島夷誌略》重迦羅條作杜瓶,《元史 • 爪哇傳》作杜並足,殆衍足字。《瀛涯勝覽》爪哇國條作杜板,番名賭斑,《星槎勝覽》亦作杜板,《西洋朝貢典錄》爪哇國條作杜板,番名賭班,《元史》曰杜馬班。杜馬班與杜班為不同之二地,黃省曾誤混為一地。《東西洋考》思吉港條作豬蠻,又作杜板村,《明史 • 蘇吉丹傳》亦作豬蠻,《順風相送》作杜板,又作杜蠻、豬蠻,即今印度尼西亞東爪哇北岸之廚閩(Tuban)。
Tudju 《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七嶼,注云:”從饅頭嶼(Sinkep I.)駕開,用丁未針(航向正南偏西),三更到此。”今印度尼西亞林加(Linga)群島稍西南之 Tudju,意謂七島,《順風相送》苧盤往舊港並順塔針路條、赤坎往舊港順塔及回針條、大泥往池汶針路條之七嶼,《指南正法》咬口留吧回長崎日清條、長崎往咬口留吧日清條、咬口留吧往台灣日清條、太武往咬口留吧針條之七嶼,咬口留吧往暹羅針條、咬口留吧澳回唐條之七星嶼,浯嶼往咬口留吧條之七星,亦均指此地。
Tulang Bawang 《鄭和航海圖》都魯把旺,《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作都麻橫港,《順風相送》苧盤往舊港並順塔針路條作麻橫港,赤坎往舊港順塔條作都橫港,均其異稱。據《航海圖》,在蘇門答臘島南,即今土藍巴萬(Tulang Bawang)河入海口地方。
TumapeI 《元史 • 爪哇傳》杜馬班,《明實錄》都馬板,《西洋朝貢典錄》亦作杜馬班,黃省曾將其與杜班誤混為一地。為十三世紀初東爪哇新柯沙里國(Singhasari)之都城,至十三世紀末年,為滿者伯夷國所併,《諸蕃志》之闍婆國,應指杜馬板國。在今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瑪琅北部。
Tumasik 名見《爪哇史頌》,馬來話曰Temasek,其語源皆出於tajik,馬來語“大海"也。唐宋載籍中有數處之大食,疑即其對音。《島夷誌略》龍牙門條之單馬錫,喃口巫哩條作牛單錫,應為單馬錫之誤,《鄭和航海圖》、《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順風相送》之淡馬錫,皆其音譯。即今馬來半島南端之新加坡。新加坡一名,蓋梵語 Simhapura轉為Singapore之對音,義為獅城。此名最早見於我國載籍為清道光十年陳乃玉《噶喇吧賦》注中,有新加坡之名。王之春《國朝柔遠記》卷四作星加坡,新嘉坡。
Turkey 《海錄》祋古,葡萄牙語稱土耳其為 Turquia,土耳其人為Turco,祋古即其譯音,猶言土耳其人。今稱士耳其(Turk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