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孝榮
通訊地址:香港屯門嶺南大學歷史系[2014年來任歷史系主任、教授]
電子郵箱: xiaoronghan@ln.edu.hk
電 話:(852)2616 8341
學歷
1999 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
博士論文:中國思想中的農民:1900-1949 (The Peasant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Question: 1900-1949)
1995 美國杜蘭大學人類學碩士
碩士論文:北越華人的歷史和民族認同:1954-1978(History and Ethnicit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North Vietnam: 1954-1978)
1987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碩士(世界民族專業)
碩士論文:論東南亞民族形成、分佈和發展的地理基礎
1984 廈門大學歷史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4— 嶺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
2012— 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7-2012 美國印州巴特勒大學歷史與人類學系副教授
2009年秋季 巴特勒大學國際研究專案代理主任
2003年秋—2007 巴特勒大學歷史與人類學系助教授
2003年春 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助教授
2002年秋 美國康州三一學院訪問助教授
1999—2002年春 夏威夷大學西瓦胡分校人文分部助教授
1989—1992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7—1989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學術研究
學術興趣
二十世紀中國與越南的農民與少數民族;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運動;
近現代中國與越南的關係;
東亞與東南亞的國際關係與區域合作
學術成果
著作
《中國思想中的農民:1900-1949》(英文),紐約州立大學, 2005。
《紅神:韋拔群和他領導的南中國的農民革命,1894-1932》(英文),紐約州立大學
出版社, 2014。
《中國民族關係新觀察》,新加坡: 八方文化, 2015。
論文
〈中國華僑農場的地方化〉(英文).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即將出版
〈北越難民歸僑在中國的安置、分化與同化〉(英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9(1).
〈美國的越南研究〉,《南洋問題研究》,2010 (4): 78-91。
〈被溺愛的客人還是堅定的愛國者:1954至1978年間的北越華人〉(英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 (1): 1-36. 2009。
〈孫中山想像中的中國農民和中國農村社會〉 林家有、李明,編,《看清世界與正視中
國》,210-226,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銅鼓是誰發明的?民族主義、國際政治與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越之間的一場考古學
爭論〉(英文) Asian Perspectives, 43(1):7-33. 2004。
〈中國共產黨1949年前和1949年後的反地方主義運動:馮白駒個案研究”(英文)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11(1):23-56. 2004。
〈邊疆的含義〉,《讀書》,1999(2): 111-116。
〈東方民族的形成〉,《世界民族》,1997(3): 12-27。
〈當代國際政治中的跨界民族問題〉,葛公尚,主編,《當代政治與民族問題》,178-
191,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合著)
〈1954至1978年間北越華人的國家認同〉(英文)Human Mosaic 28(1): 5-13,
1994。
〈多民族和睦相處的機制—斯里蘭卡普特拉姆地區個案研究〉,《民族研究》,1991(2):
38-44。(合著)
〈論東南亞民族形成和分佈的地理基礎〉,《東南亞》,1988 (2): 3-10。
〈國內東南亞民族研究概述〉,《民族研究動態》,1987(4):16-23。
“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認同:韋拔群個案研究。”(英文)。Twentieth Century China,
40 (1): 25–47. 2015。
“從安家到維權: 中國越南難民的集體運動。”(英文)。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10 (2014): 197-219。
詞條與一般文章
〈1979年的中越戰爭〉(英文),Li Xiaobing (李小兵),ed.,China at War: An
Encyclopedia,pp. 411-413. ABC-CLIO, 2012.
有關1979年中越戰爭兩篇短文:BBC 越南語節目:2009/3/18;2009/5/2.
(越南文)
《當代中國文化百科全書》(Routledge, 2004, 英文)詞條:
a. 納西文化
b. 少數民族文學集成
c. 少數民族研究機構
d. 民族出版社
e. 雙語教育
f. 民辦大學
g. 貴族學校
〈東西之外,別有洞天〉,《二十一世紀》第62期,119-121頁,2001,人民日報
出版社(《中國學生成長讀本》高中第二卷轉載)
《麥克米蘭世界奴隸制百科全書》(紐約,1998,英文):
a. 中國的苦力貿易
b. 傳統中國的奴婢
c. 中國與地中海地區奴隸制的研究
〈評文化熱中的民族學〉,《理論資訊報》,4-24-1989,Beijing。
七篇短文
〈爪哇猿人是馬來民族的祖先嗎〉
〈東南亞有哪些民族信仰佛教〉
〈孟高棉語各族在東南亞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印尼有哪些民族〉
〈老撾的老龍人,老聽人和老松人是甚麼關係〉
〈米南卡保人的母系制是怎麼回事〉
〈東南亞華族的情況如何〉
載李毅夫、趙錦元,主編,《世界民族基礎知識》,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
〈“東南亞華人現狀和發展趨勢””討論會綜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88 (1)。
書評 (英文)
China, Cambodia, and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by Sophie
Richards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forthcoming.
Wretched Rebels: Rural Disturbances on the Ev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by Lucien Bianco. Translated by Philip Liddel. Harvard East Asia
Monographs 323.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0.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forthcoming.
Negotiating Asymmetry: China’s Place in Asia. Edited by Anthony Reid &
Yangwen Zhe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Pacific
Affairs, 84 (1):130-132. March 2011.
Indochina: An Ambiguous Colonization 1858-1954, by Brocheux, Pierre and
Daniel Heme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9. 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XLV (3): 682-684. Winter 2010.
Everlasting Flower, A History of Korea, by Keith Pratt. Reaktion Books,
2006. 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43 (3): 588-589. (Winter 2008)
After the Massacre: Commemoration and Consolation in Ha My and My Lai,
by Heonik Kw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9 (2): 393-394. (June 2007)
Hu Jintao and The Ascendancy of China: A Dialectical Study, by Peter Yu
Kien-Hong. 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05.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14(1), (2007)
A Tibetan Revolutionary: The Political Life and Times of Bapa Phüntso Wangye,
by Melvyn C. Goldstein, Dawei Sherap, & William R. Siebenschum.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14(1): 159-162. (Spring 2007)
Two Dreams in One Bed: Empire, Social Lif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North
Korean Revolution, by Hyun Ok Park.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5.
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41( 3). (Winter 2006)
Marxist Intellectuals and 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A Study of Deng
Zhongxia 1894-1933, by Daniel Kwan.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6(1).
(Spring 1999)
翻譯
英譯漢
《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by
Radcliffe-Brown)。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合譯)
《藝術人類學》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by Robert Layt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 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合譯)。
《面具的奧秘》 (The Way of the Masks, by Claude Levi-Straus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2)。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合譯、主譯)
〈菲律賓的森林消亡與部落接替:巴拉望島個案研究〉(Deforestation and
Detribaliz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The Palawan Case, by James F. Eder,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12(2), 1990)《民族譯叢》: 40-48.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民族學譯文集》,第三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73-87。
〈應用人類學〉(Applied Anthropology,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民族學譯文集》,第三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97-108。
〈民族志電影的起源〉(The Origin of Ethnographical Film, by Paolo Chiozzi, Visual
Anthropology 1989[2])。《民族譯叢》,1991(1): 40-46.
〈菲律賓的巴塔克人〉(The Bataks of the Philippines, by James F. Eder, World
Minorities,1978)。《民族譯叢》,1988(5): 56-57。
〈馬來西亞的阿斯里人〉(The Orang Asli of Malaysia, World Minorities, 1978)。
《民族譯叢》,1987(4): 59-61。
〈馬來西亞的民族政治學〉(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from Raj, K. Vasil, 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Humanities Press, 1980)。《民族譯叢》, 1986 (3)。
〈東南亞的民族差別和國家與少數民族的關係〉(Ethnic Differen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east Asia,
by Lee Yonglong,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6(2),1983)。《民族譯叢》,
1985(4): 1-4。
俄譯漢
〈民族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學派和方法〉(The Role of Ethnology in the Scientific
System: Its Schools and Methodology, by Yu. V. Bromley & Kreukof.
Soviet Ethnography 1987(3). 《民族學譯文集》,第三集。中國社會科出版社,
1991,122-48。(李一夫 校)
教學
嶺南大學:
世界歷史與文明
東南亞史
東亞近現代史
二十世紀中國
巴特勒大學:
東亞各國關係
中國與中東
近代歐洲與非洲
1968年的世界
西方人想像中的亞洲
變遷中的亞洲鄉村
西方在亞洲
亞洲的領袖們(毛澤東、胡志明、甘地、蘇加諾)
電影和文學中的亞洲革命
亞洲史論題
太平洋戰爭
越南史
中國與世界
中國與美國
中國的民族與文化
西藏:歷史、文化與政治
近代中國
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
毛澤東研究
新加坡國立大學:
亞洲與近代世界(合教)
中國歷史和文化
三一學院:
從商代到明朝的中國
近代日本
夏威夷大學主校區:
亞洲人文傳統
當代亞洲文明
夏威夷大學西瓦胡分校:
中國文化
近代中國
日本文化
近代日本
朝鮮文化
近代朝鮮
近代東南亞
近代亞洲文學
東方經典選讀
歐洲的中世紀
歷史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