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龍飛教授《中國造船通史》2013年3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席龍飛,教授,滿族。1930年生,吉林梅河口人。1953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造船工程系。先後執教於大連海事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1993年起獲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退休。現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史研究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武漢理工大學造船史研究中心顧問。
席教授長期從事船舶設計、船型技術經濟論證、中國造船史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國家交通運輸技術政策”研究中,1988年獲國家科委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船舶史學術論文“中世紀中國造船業的興衰”,在2004年英國《造船年鑒》發表,2005年獲英國皇家造船工程學會銅獎。主要著作有:《船舶設計原理》(1990年)、《船舶概論》(1991年)、《中國船舶工業》中英對照大型畫冊(1997年)、《中國造船史》(2000年)、《中國科學技術史• 交通卷》(2004年)、《船文化》(2008年)等。
2012年度海洋人物: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及船史研究會副會長席龍飛
席龍飛教授“離退休勤奮愉快放熱散光”:
http://www.world10k.com/blog/?p=529
席龍飛著《中國造船通史》目錄
第一章 舟船 ─ 人類文明和進步的碩果
第一節 舟船出現以前的原始渡水工具
一、葫蘆 ─ 腰舟
二、皮囊(渾脫)
三、木筏、竹筏、皮筏
第二節 古人類學和考古學對獨木舟的認識
一、關於獨木舟的文獻記載
二、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研究成果
三、新石器時代的舟形陶器
四、在中國發現的獨木舟遺存
第三節 跨湖橋遺址的獨木舟凸顯中國舟船文明的輝煌
一、浙江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發現8000年前的獨木舟
二、跨湖橋遺址的獨木舟凸顯中國舟船文明的輝煌
第四節 黃河長江及海洋與中國的舟船文化
一、文化發展的一元論與多元論
二、黃河長江與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國的舟船文化
三、河姆渡海洋文化代表性器物有段石錛遠播太平洋
第二章 木板船的產生及上古時代的舟船活動
第一節 獨木舟向木板船的演變
一、獨木舟向木板船的演變及其途徑
二、獨木舟向木板船演變中的實例
第二節 木板船出現的必備條件及其出現的年代
一、出現木板船的必備條件
二、出現木板船的年代
第三節 古文獻對夏商周三代舟船活動的記述
一、《竹書紀年》對海上活動的記述
二、《詩經》有“相土烈烈,海上有截”的讚頌
三、武王伐殷時曾以舟船強渡孟津
四、“造舟為梁”和“于越獻舟”
五、西周設舟牧負責船舶安全檢驗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代造船技術的進步
第一節 春秋時代的造船技術
一、春秋時代的水運及船舶
二、春秋時代的水戰及戰船
第二節 戰國時代的水運及船舶
一、文獻記敘的長江水運船舶
二、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所反映的長江水系船隊
第三節 從戰國隨葬船看戰國的造船技術
一、戰國中山王墓中的隨葬船
二、隨船出土的船具等器物
三、從連接船板的鐵箍看戰國時的造船工藝
第四節 戰國時代戰船的形制
一、從戰國青銅器上的船紋看戰船的形制
二、戰國戰船的形制和裝備
三、吳國戰船大翼的復原
第五節 中國船舶風帆的出現
一、殷商時代出現風帆說
二、漢代出現風帆說
三、戰國時代出現風帆的考證
第四章 秦漢時代造船技術獲重大發展
第一節 秦代水陸交通的發展
一、探訪蓬萊仙境與徐福東渡
二、通水路與掘靈渠
三、從秦皇南巡看秦代江海船舶
第二節 廣州秦代造船遺址考辨
一、青年學者戴開元首先質疑“秦漢造船工場遺址”
二、中國船史研究會不贊成“秦漢造船工場遺址”說
三、秦漢時代採用滑道下水既無文獻依據也無文物例證
四、在遺址所發現的木樁、木柱並非造船用的墩木
五、由8塊木板呈水平排列的木板條不是下水用的滑道
六、“秦代造船遺址”和“船台說”的兩次學術會議
第三節 漢代南北海上航路的開闢
一、征百越及開通南方航路
二、擊衛氏朝鮮並開通北方航路
三、印度洋以西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
第四節 漢代船舶及其建造地點
一、漢代船舶的文獻記載
二、漢代船舶的建造地點
第五節 從出土文物看漢代船舶形制
一、已出土的4艘漢代船舶模型
二、從出土漢代船舶模型看漢代船舶形制
第六節 漢代船舶的屬具
一、槳、篙、纖
二、櫓
三、柁與梢
四、桅、帆與駛風技術
五、碇
第七節 漢代《釋名》中的釋船
一、《釋名》的作者及後的注疏
二、《釋名》“釋船”的主要內容
第八節 漢代的樓船
一、漢代樓船的形制
二、漢代樓船的復原模型
第五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造船技術發明
第一節 三國時代赤壁水戰及其鬥艦
一、赤壁水戰
二、鬥艦及其復原研究
第二節 晉代的海上交通與船舶
一、晉代的海上交通
二、法顯由印度航海東歸
三、孫恩、盧循的海上起義
第三節 晉代的盧循發明了水密艙壁
一、晉代的八槽艦為盧循所創建
二、盧循建造八槽艦的文獻記載
三、八槽艦及其水密艙壁是中國古代造船的重大技術成就
第四節 晉代在渭水首次出現了車輪舟
一、晉代義熙年間在渭水出現了車輪舟
二、由槳發展成輪槳使船舶推進技術產生飛躍
三、中國發明的車輪舟比西方早一千年
第五節 晉代顧愷之《洛神賦圖》所表現的雙體游舫
第六節 南北朝時期製造和使用車輪舟的記錄
第六章 隋唐時期造船技術的發展
第一節 隋代的五牙艦
一、五牙艦在統一全國戰役中的歷史作用
二、有關文獻對五牙艦的記述
三、關於五牙艦的復原研究
第二節 隋代大運河的開鑿與龍舟船隊的發展
一、隋代大運河的開鑿 ─“共禹論功不較多”
二、隋煬帝3次率龐大舟船隊巡游江都
第三節 唐代的內河航運及江湖船舶
第四節 唐代的海上交通與海洋船舶
一、廣州通海夷道及海洋船舶
二、登州行入高麗、渤海道及唐船、遣唐船
三、唐代的造船地點
第五節 從出土的唐代古船看唐代的造船技術
一、江蘇如皋唐船展示的水密艙壁技術
二、揚州施橋發現的古代木船
三、隋唐大運河發現的一批唐代沉船
第六節 唐代由多種艦艇組成的混合艦隊
第七章 宋代造船技術的進展與成熟
第一節 宋代海運業的發展以及市舶司的建設
一、宋代海運業的發展
二、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為海運業發展的實證
三、港口及其管理機構市舶司的建設
第二節 宋代造船工場遍佈沿海與內陸
第三節 在宋代指南針實際運用於航海陸
第四節 在宋代開始實行客貨分運並出現客船和貨船
第五節 《清明上河圖》等美術作品所反映的宋代船舶
一、山西繁峙縣岩山寺壁畫中的海船遇難圖
二、宋代《江天樓閣圖》中的江船
三、北宋《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汴河船
第六節 宋代車輪舟的空前發展及其在抗金水戰中的作用
一、晉唐以來我國發明的車輪舟已有相當的技術基礎
二、叛宋的鍾相、楊么在洞庭湖大造車輪戰船
三、在抗金長江水戰中車輪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七節 從出土古船看宋代的造船技術
一、天津市靜海縣出土的宋代內河船
二、泉州灣宋代海船的發掘與研究
三、寧波宋代海船的發掘與研究
第八節 傳統造船技術的發展與成熟
一、新船型的發展與船型的多樣化
二、船舶航海性能的改善愈提高
三、船舶在結構上的特點與優點
四、在施工工藝方面的成就
五、船舶設備、屬具的創造與進步
第八章 元代的水師、海運與造船
第一節 元代水師的戰船與水戰
一、建立水師與攻滅南宋
二、幾次出師海外的失敗
第二節 元代的海外交通與遠洋船
一、海上交通往來頻繁
二、遠洋船的聲名遠播海外
第三節 元代的漕運與漕船
一、海上漕運與漕船
二、運河漕船
第四節 元代古船的發掘與研究
一、韓國新安海底中國元代航海貨船的發掘與研究
二、山東荷澤元代古船的測繪與研究
第九章 明代造船業的繁盛與衰敗
第一節 明代的內河航運與海上交通
一、明代的內河航運
二、明代的海上交通
三、鄭和航海圖
第二節 文獻所記述的明代船舶
一、《天工開物》
二、《南船記》
三、《龍江船廠志》
四、《漕船志》
五、《籌海圖編》
六、《武備志》
七、《使琉球錄》
八、《船政》及《船政新書》
第三節 明代南京的造船廠及其隸屬關係
一、在明代的南京究竟有幾個造船廠
二、南京各造船廠的隸屬關係
第四節 中國古代的三大船型
一、沙船
二、福船
三、廣船
第五節 明代古船的發掘與研究
一、山東梁山縣明代河船的發掘與研究
二、山東蓬萊古戰船的發掘與研究
三、浙江象山縣明代海船的發掘與研究
四、在寶船廠遺址發現的3隻舵杆
五、蓬萊二號明代古船的發掘與研究
第六節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鼎盛時期的結晶 ─ 鄭和寶船
一、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拉開了研究鄭和的序幕
二、國際知名學者對鄭和寶船的學術見解
三、對鄭和寶船的質疑有力地推動了學術研究
四、紀念鄭和下西洋580週年時復原出鄭和寶船模型
五、對鄭和寶船新的質疑引發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六、紀念活動開啟了對鄭和下西洋及其寶船學術研究的新局面
第十章 海禁政策導致中國傳統造船業的衰落
第一節 海禁制約著中國帆船的發展
一、明代中葉的海禁導致中國海洋帆船的衰退
二、清代展海中寓禁海限制了中國帆船的發展
三、明末清初往返於日本長崎港的中國帆船
第二節 清康熙年間抗俄雅克薩戰役戰船
一、雅克薩戰役對黑龍江水運發展的影響
二、雅克薩戰船建於吉林烏拉街
三、雅克薩戰船的尺度、船型及武備
第三節 清代的內河及海洋船舶
一、中國帆船在遠洋運輸的競爭中敗退
二、長江流域傳統帆船的發展
三、大運河的運輸船舶
四、從《姑蘇繁華圖》看清中葉的內河船舶
五、上海沙船業的形成和發展
六、沿海航運的各種船舶
第四節 中國傳統帆船的舾裝設備和屬具
一、桅、桅夾板和桅的起倒
二、中國風帆的特點和優點
三、帆的升降和繞桅肝的回轉 ─ 帆的各種索具
四、碇、錨及其起落
五、舵葉的轉動和升降
第十一章 外資輪船修造業入主中國
第一節 近代蒸汽機輪船的誕生與發展
一、世界上第一艘輪船“克萊蒙特”號
二、第一艘橫渡大西洋的明輪客船
三、殖民地政策與海洋客船的發展
四、英國在鴉片戰爭中使用的艦船
第二節 香港和廣州的外資輪船修造業
一、在香港的林蒙船塢和賀普船塢
二、柯拜在廣州創辦的柯拜船塢
三、英美資本在黃埔開辦的船廠
四、香港黃埔船塢公司的兼併活動及其發展
第三節 上海的外資輪船修造業
一、上海早期的輪船修造業
二、上海外資船廠的兼併與發展
第四節 廈門、福州的外資輪船修造業
一、在廈門的外資輪船修造業
二、在福州的外資輪船修造業
第五節 旅順、大連的輪船修造業
一、旅順船塢為世人囑目的東方一流海軍修造基地
二、俄、日相繼攫取旅順船塢
三、在俄、日統治下的大連修造廠工場
四、大連船渠和大連造船廠建廠委員會
第六節 青島的輪船修造業
一、青島水師工廠 ─ 青島造船廠
二、青島水雷機械廠 ─ 海軍青島造船所
第十二章 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的發端與興衰
第一節 中國人對西方火輪船的早期探索
一、19世紀30年代前後中國人有關西方火輪船的見聞
二、鴉片戰爭前後西方火輪船始被林則徐視為西方長技
三、丁拱辰對西方火輪船的研究
四、19世紀40年代中國人試造火輪船的活動
五、鄭復光、丁守存對西方火輪船的研究活動
第二節 安慶內軍械所與“黃鵠”號輪船
一、中國近代第一座兵工廠 ─ 安慶內軍械所
二、由徐壽領銜在安慶內軍械所試製輪船的準備工作全面展開
三、徐壽等用手工方式製作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模型
四、首次試製的木質小火輪試航成功
五、“黃鵠”號輪船試製成功揭開了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發展的帷幕
第三節 江南製造局的創立及其造船活動
一、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立
二、製造局製造槍炮不力,擴建新址造船
三、江南製造局輪船製造的進步
四、在造船靡費論的抨擊下,江南停止造船主營槍炮
第四節 晚清的中國近代船舶工業基地 ─ 福建船政
一、左宗棠早期試造輪船的言論和行動
二、左宗棠向清廷大聲疾呼建廠造船
三、福建船政的創建並始造輪船
四、自製蒸汽機並擴大造船能力
五、船局風波大論戰
六、福建船政造船技術不斷進步並成為中國近代船舶工業基地
第五節 洋務運動中的其他官辦造船機構
一、天津機器局及特種船舶的製造
二、黃埔船局的變遷及其造船活動
三、大沽船塢及其修造船活動
四、旅順船塢的建設及其失陷
第六節 福建船政的衰落和江南船塢的崛起
一、政府撥款造船致使船政經費日絀
二、甲午戰爭後清廷力圖整頓船政,建造新型艦艇
三、福建船政因督不善、經費支絀終成明日黃花
四、1905年江南船塢宣告獨立,改革中帶來生機
第七節 江南製造局翻譯館的創建及其貢獻
一、徐壽首倡創建江南製造局翻譯館
二、翻譯館的歷史貢獻
第八節 福建船政學堂是培育中國近代造船科技及海軍人才的搖籃
一、船政根本,在於學堂
二、船政學堂的課程設置與辦學特色
三、船政學堂建設的創舉 ─ 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四、船政學堂是孕育中國近代造船科技及海軍人才的搖籃
第十三章 中國當代造船業的建設與發展
第一節 新中國造船業的艱苦創業(1949-1966年)
一、造船業從修舊利廢改造舊船開始
二、沿海貨船的設計與建造
三、遠洋貨船“東風”號的研製
第二節 “十年動亂”期間造船業曲折前進(1966-1978年)
一、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客船隊
二、八型民用船舶的定型與批量生產
三、其他運輸船舶以及各類船舶的建造
第三節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造船開始走向世界(1979-1999年)
一、改革開放時期的突出成就是船舶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二、在開發海洋石油資源的海洋工程領域中的建樹
三、海洋科學考察船和航天測控船的研製
四、載人深潛器的研製
第四節 國產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機走俏國際市場
一、面向世界吸收創新
二、中國企業緊跟船用柴油機發展的世界趨向
三、國產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機走俏國際市場
四、我國船用柴油機的發展任重道遠
第五節 中國當代造船業對海軍建設的貢獻
一、魚雷快艇與導彈快艇
二、獵潛艇
三、掃雷艦與佈雷艦
四、登陸艦艇
五、護衛艦
六、驅逐艦
七、潛艇
八、補給艦
九、航空母艦
第六節 中國躋身於世界造船大國與造船強國之路
附:〈83歲高齡老教授筆耕不輟 席龍飛中國舟船文化活化石〉
海洋中國-中國網http://ocean.china.com.cn/
時間:2013-03-02 10:09 責任編輯: 李睿
中國網2月28日訊(記者馬洪遠、陳勵)席龍飛教授一輩子與船結緣,曾撰寫過國內第一本《船舶設計原理》鉛印教材,97年退休後,平均每三年出版一本著作。耄耋之年,他還在寫書,還走在追求學問的道路上。2012年4、9月,完成北京海洋出版社排印的《中國造船通史》的第二、三校校樣(70多萬字、400多幅插圖),這是中國第一部包括古代、近代、當代的造船史專著。
筆耕不輟認真做學問
席老年輕時國內國外學習造船的不足兩百人,當時學習造船專業完全是出於興趣,後來對船的歷史比較感興趣,當助教編教材時,就儘量蒐集古代船的情況。1963年遷系到武漢,1964年就寫出了《船舶設計原理》教材。席老從當助教就開始編寫教材。他認為寫教材對教學對教師本人都是有益的,需要看很多很多資料,在理解和掌握之後再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這是當教師的基本功。從那時起,席老就筆耕不輟,一直在認真做學問。先後編寫了《船舶阻力與推進器》(1958)、《船舶設計基礎》(1960)在大連海運學院出版;《船舶設計原理》(1964)、《船舶設計基礎》(1978)、《中國造船發展史》(1985)在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出版。退休後,他繼續造船史的研究工作,1997年出版了中英對照大型畫冊《中國船舶工業》,2000年出版了《中國造船史》,2004年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 •交通卷》, 2008年出版了《船文化》。去年被遴選為為中央領導同志講授中國古代科技史的講師之一,諸多講稿由路甬祥主編成《走進殿堂的中國古代科技史》,已經在2009年正式出版,其中就有席老的“中國的舟船文化”。席老共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約百篇,推動了我國船舶史領域的學術研究。
耄耋之年堅持出著作
席老一生著作無數,一般人到老年,精力應該大不如前,已經無法進行繁重的工作。但席老已83歲高齡又完成了一部專著:《中國造船通史》二校校樣在2012年4月完成,三校校樣在9月完成。《中國造船通史》是中國第一部包括古代、近代、當代的造船史專著。有70多萬字,400多幅插圖。此專著雖然在2012年沒有面世,在2013年1季度總可以出版。為了完成《中國造船通史》,席老不顧83歲的高齡,每天工作長達10個多小時,功夫都花在了圖書館,泡了兩個月的省圖書館,每天早8點到,一直到閉館才出來。他所積累下來的筆記厚度幾近床高,都是席老一點點手抄下來的。正是席老這樣對學問孜孜不倦的追求,這本專著才得以完成。
論戰學術出席各種會議
席老對學術的態度非常嚴謹,在古船的研究中,鄭和寶船的爭論由來已久。席老查閱典籍、結合考古、認真推敲得出的學術觀點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支援。席老還經常出席各種學術會議,僅2012年就出席了福州市三坊七巷“福船”展覽館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議;海上絲綢之路與蓬萊古船登州港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蓬萊四艘古船的年代産地與用途》,收入黃海數字出版社的《論文集》;“中國古代創造發明名錄”中之“船尾舵”、“水密艙壁”項目專家評審會;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船模展室建設專家座談會等10餘個大型學術研討會,簡直就成了“空中飛人”。
有人説,人生就如江河大海裏的船,總會遭遇風險,沒有不受傷的船。然耄耋之年的席龍飛教授,卻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光大中華傳統文明,就像永不受傷的“船”,航行於歲月的大海。
[文章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