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否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2016-03-20]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6/03/2016031814312880.pdf
作者:
陳庭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一忠
洪敦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一忠
指導老師: 廖鴻銘 老師
南海是否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近日馬英九總統前往太平島,訪視及慰勞駐島人員,此舉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有支持及反對兩種強烈的聲音。有專家分析,馬英九總統此舉主要是因為菲律賓在 2013 年將南海爭議提 交海牙國際法庭訴請仲裁,企圖將太平島降格為「岩礁」,否認台灣對太平島的領土權,菲律賓的「南海仲裁案」判決結果預計今年 6 月出爐,馬英九總統前往太平島「宣示主權」意味濃厚。而近年來,對於南海的議題,還是沒辦法有個共識,而且還發生許多的軍事衝突,試想南海的爭議有沒有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二、研究目的
藉此分析並瞭解國際間所對於南海戰略地位的掌控,且由更深入的探討南海對於各個國家的重要性。並且比較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分析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貳●正文
一、 南海的地理位置與資源
(一)南海的地理位置
南海是一個位於東南亞,被中國大陸、台灣本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東南亞國家對南海有不同的稱呼,如越南稱其為東海,菲律賓則稱其為呂宋海或西菲律賓海。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其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並延續至今。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英殖民時期的香港等從國際上通用的英語名稱「South China Sea」稱之為南中國海。東西寬約 1,500 公里,南北長約 2,700 公里,面積有 350 萬平方 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邊緣海,平均水深約為 1,212 公尺。西瀕中南半島、南臨馬來西 亞、蘇門答臘及婆羅州、東接菲律賓群島,北以臺灣海峽鄰接東海,西南則依序以麻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及望家錫海峽鄰,接印度洋,東南以巴拉巴克海峽鄰接蘇祿海,東以呂宋海峽鄰接太平洋;沿岸周邊共有9 個國家,依逆時鐘次序為:中共、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菲律賓及台灣。 (圖 1:南海位置圖。資料來源: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5%8D%97%E6%B5%B7&safe=strict&source=lnm s&tbm=isch&sa=X&ved=0ahUKEwjNyvukczKAhUlJKYKHU0QCroQ_AUICigD&biw=1920&bih=979#imgrc=vDZ6aikemap36M %3A)
(二)南海的資源
1.漁類資源 南海海域有價值魚類達 1 千餘種,年撈量超過 5 百萬噸;南海 海洋魚類有 1,500 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佈, 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魚、石斑魚、紅魚、鰹 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 、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金鎗魚、鯊魚等。特別是馬魚、石斑魚、金鎗魚、烏鯧魚和 銀鯧魚等,產量很高,是遠海捕撈的主要品種。西南中沙群島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 ,品質十分優良,而且盛產中國其他海區罕見的大 洋性魚類,如:金鎗魚、鯊魚等。
2.石油資源 南海是否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南海蘊藏的自然資源中,最重要的是大量碳氫化合物,據專家的估算,世界石油產量中約 30%來自於海洋石油,2010 年全球深水 油氣儲量可達到 40 億噸左右,南海深水區蘊藏了全球海洋超過 70% 的油氣資源,全球深水區石油儲量高達 1,000 億桶,深水是世界油氣的重要接替區 。南海水域可供開採的石油與天然氣 蘊藏量均至少有 286 億噸(換算約有 2 千億桶),相當於全球所剩油藏量的 12%以上,約占中國總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西沙及南沙群島都可能蘊藏豐富石油,另有報導指出,中共內部調查南海石油儲量有驚人的 2,130 億桶之多, 南沙群島的油氣儲量超過 200 億噸,佔整個南海油氣資源的一半以 上,使其有「波斯灣第二」之稱。南沙石油不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於 200 至 1,000 公尺之間的易開採層。 全球石油的總蘊藏量約有 1 兆 3 千餘億桶,其中,中東地區約有 7,500 億桶,南海海域的蘊藏量保守估計約有 75 億桶,僅佔中東地區的 1%、佔全球總量約 0.56%;然而,若依中國官方推估的 2 千 億桶,則南海的蘊藏量將達全球總量的七分之一,將近中東地區的三分之一。依產量來看,全球石油的總產量約 8,000 萬桶,其中,中東地區每日產量約 2,400 萬桶,佔全球每日總產量約 30%,南海海域各國所開採的每日總產量約 200 萬桶,實際上,已達全球每日總產量的 2.5%。
二、 南海主權爭議
(一)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定為了防止敵對行動,東南亞國家協會十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2002 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下列為南海周邊各方國家之主權聲明:
1.各方重申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其它公認的國際法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2.各方承諾根據上述原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探討建立信任的途徑。
3.各方重申尊重並承諾,包括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的國際法原則所規定的在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
4.有關各方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 1982 年《聯合國海洋 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 脅。
5.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復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它們的分歧。在和平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之前,有關各方承諾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努力尋求各種途徑建立相互信任
6.有關各方願通過各方同意的模式,就有關問題繼續進行磋商和對話,包括對遵守本宣言問題舉行定期磋商,以增進睦鄰友好關係和提高透明度,創造和諧、相互理解與合作,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爭議。
7.各方承諾尊重本宣言的條款並採取與宣言相一致的行動。
8.各方鼓勵其他國家尊重本宣言所包含的原則。
9.有關各方重申制定南海行為准則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 並同意在各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朝最終達成該目標而努力。 註:同時主張擁有南海主權的中華民國政府並未參與《南海各方行 為宣言》,並拒絕承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三、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普法戰爭
普魯士於西元 1870 年與法國開戰並擊敗法國。在這場戰爭中法 皇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率各邦國建立了統一的國家—德意志帝國。法國被逼簽下了和約:《法蘭克福條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予德國,並賠款 50 億法郎。此外,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 的登基大典於法國的凡爾賽宮舉行,這大大羞辱了法國,挑起德法 兩國之仇恨。
2.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5 年法國向摩洛哥提出改革方案,企圖將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摩洛哥欲援引德國抗衡法國。同年 3 月 31 日,德皇威廉 二世出訪摩洛哥北部港口丹吉爾時,宣稱將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使其與欲在摩洛哥擴張的法國關係變得緊張。 1906 年 1 月 16 日,歐洲列強在阿爾赫西拉斯舉行會議,承認摩洛哥的獨立,但由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負責摩洛哥的警務,法國得以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及員警。
3.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1911 年 5 月 21 日,摩洛哥發生反蘇丹的部落起義,法國派兵攻佔其首都非斯。德國則要求法國割讓部分法屬剛果作為補償,該年 7 月 1 日,德國以保護本國商人為藉口,出動豹號砲艦駛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爾。英國因忌憚德國挑戰其海上霸權,因此支援法國。7 月 9 日,法德兩國開始談判,11 月 4 日達成協議。
4.波士尼亞危機
1908 年駐馬其頓土耳其軍隊兵變,要求立即推行憲政及改革,最終蘇丹被迫下臺。奧匈與俄國達成協議,但最終奧匈單方面採取 吞併行動,將與俄國的協議廢棄。10 月 6 日,奧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吞併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的塞爾 維亞之強烈反奧情緒。塞爾維亞渴望統治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因而反對此行動。然而,其他歐洲大國並未協助塞爾維亞。奧 匈公然吞併土耳其土地,亦促成日後各國組成巴爾幹同盟,參與侵佔土耳其領土。
5.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1912 年 3 月 13 日,巴爾幹同盟聯合攻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0 月 18 日,巴爾幹同盟與土耳其爆發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果土耳其 大敗,1913 年 5 月 30 日與巴爾幹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宣佈放棄除君士坦丁堡附近領土以外所有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地。
6.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保加利亞攻打塞爾維亞,開始第二次巴爾幹戰爭。1913 年 6 月 1 日,塞爾維亞門特尼哥羅與希臘結盟,預備進攻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其後亦加入同盟。6 月 29 日,奧斯曼帝國亦對保加利亞宣戰, 結果保加利亞戰敗。8 月 10 日,參戰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
7.塞拉耶佛事件
1914 年 6 月 28 日,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太子費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發出通牒要求塞爾維亞嚴懲元兇而塞方沒有這 麼做,在得到德國的支援後,於 1914 年 7 月 28 日出兵塞爾維亞。 表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軍事衝突。(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略]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
935 年 10 月義大利王國軍隊從意屬索馬利蘭和厄利垂亞發動對 阿比西尼亞帝國的軍事入侵,最終於 1936 年 5 月成功完成軍事佔領 並將之併入意屬東非作為殖民地。這次軍事衝突也暴露出國際聯盟缺乏維護和平的力量,儘管義大利和阿比西尼亞皆是國際聯盟的成 員,而義大利也明顯違反了國際聯盟所訂定的第十條規範,但是國際聯盟仍無法阻止義大利的作為。
2.西班牙內戰
德國和義大利為西班牙的國民軍提供軍事支援,並且協助打擊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政府。1939 年 4 月,國民軍贏得內戰,佛朗哥接掌政權並成為獨裁者。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同盟國和軸心國都進行了交涉,但沒有達成任何重要的協議。不過他仍然派出志願軍前往東線為德國作戰,但在總體上仍然保持中立,不允許任何一方借道或進駐西班牙國土。
3.日本入侵中國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發起了七七事變,隨後日軍便攻下中國北京,日本此時也把整個中國納入其軍事行動的最終目標。中國與蘇聯迅速簽署《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蘇聯也開始提供軍需物資以支援中國對日作戰。另外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決定部署自己 轄下素質最佳的部隊防衛上海,但是在 3 個月戰鬥以後上海遭到日軍佔領。日軍之後不斷逼使中國軍隊往西方後退,12 月 8 日日軍成功佔領首都南京,並屠殺了大量中國平民和繳械軍人。1938 年 6 月,中國軍隊為了阻止日軍繼續向前推進故意提前造成黃河氾濫。 同時中國將拖延下來的時間拿來繼續加強武漢市的防禦工事,但是到了 10 月時日軍仍成功佔領武漢當地。
4.日本入侵蘇聯
1938 年 7 月 29 日,日本首次入侵蘇聯領土,蘇聯部隊也隨即與日軍展開交戰。1939 年 5 月 11 日,日本決定將武力部隊移動到蒙古邊境哈拉哈河附近。儘管日本最初成功攻敗蒙古紅軍的防衛,但是在蘇聯的支援下最後日本關東軍仍然慘敗。在幾次與蘇聯的軍事衝 突後,日本政府深信他們應該盡可能與蘇聯政府透過外交手段調解,以避免蘇聯稍後對日方於中國的戰場有所幹預,同時也決定將之後的軍事目標轉往由美國和歐洲掌握的南太平洋地區。表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軍事衝突。(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略]
(三) 南海軍事衝突
由上面兩次世界大戰引發的原因,不外乎就是由小規模的軍事衝突,變成導火線引發後續的大戰,而在此之中也隱藏著國家對於利益的野心,接著來看南海發生的軍事衝突。 2009 年 6 月 11 日美海軍神盾級驅逐艦「約翰‧麥肯號」,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外海進行演習時, 艦尾拖曳的聲納陣列,被中共潛艦撞上纏絞 ,結果造成聲納損毀,雖然雙方艦艇沒有直接碰撞,但已經引發各界關注。 2010 年 7 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暗示美國將介入南海主權爭端後,美國復於 2010 年 8 月派遣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及神盾級驅逐艦「約翰‧麥肯號」,參與美國與越南首次舉行的聯合海上軍演;中共則警告美軍勿進入中共近海活動,並譴責美國在南海爭端中站在越南和其他國家一方。2014 年 5 月 26 日,越南政府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表示大約 40 艘中國漁船在越南專屬經濟區內包圍了越南多艘漁船,並撞沉一隻越南漁船。越南外交部抗議中國船隻衝撞越南船隻,並在現場使用水炮,造成越方人員受傷,重申中國鑽井平臺勘探位置是在越南的 200 海裡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範圍內。越南媒體表示,與中國發生衝突的越南漁船「DNa90152」來自峴港,在「越南專屬經濟區」內遭到 40 艘中國漁船包圍,中國漁船「11209」號船突然撞向有 10 名船員的越方漁船,越南漁船隨後沉沒,附近的越南漁船救起了 10 名船 員。 表三:南海爭議。(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略]
叁●結論
經過分析,兩次大戰的相同點有: 1.規模大、範圍廣、參戰國眾多 2.根本原因皆肇始於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皆因美國參戰而產生關鍵影響 4.皆促使非共和政府瓦解 5.戰勝國皆要求戰敗國割地 6.戰勝國皆要求戰敗國限制軍備之動作 7.皆促進了社會主義的發展 8.皆削弱了帝國主義力量 將這些相同點和近期南海所發生的事件做比較,有些已成為事實,有些則以看到些許的影子,在國與國的角力中,不難看出背後有兩大強權的影子,過去是蘇聯和美國,蘇聯解體後則成為了中國和美國,但我們認為,戰爭的方式極有可能是用「代理人戰爭」的方式來進行,因為中美兩方並不想直接發起戰爭,損耗的人力財力太大,所以透過協力廠商勢力,能有效的打擊對手,又不會引發全面戰爭。 隨著世界的發展,普遍人類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成為永不出現的歷史名詞 或者是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的戰爭,全因美蘇間的勢力平衡,並實施相互保證毀滅的政策,致使戰爭不會爆發。但是很多國家將如何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作為本國軍事政治的指導方針之一,以求得在這場還沒發動的戰爭中贏得最大 的利益。一些由具有強烈沙文主義的人集聚的網上論壇(尤其是軍事論壇)也時 常冒出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題,引來熱烈討論。 依我們看來,通常有很多不同的戰爭爆發原因,陣營亦有所不同。戰爭爆發原因有例如:俄羅斯再起抗衡美國、日本與中國在東海發生衝突、中國決定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或台灣反攻大陸、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軍事衝突、以色列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中東或伊朗與歐美國家的衝突、朝鮮核擊韓國或日本反美情緒 等。也有人認為伊斯蘭主義恐怖分子、伊斯蘭國可能引發新形式的世界大戰,亦或者是上文所提到的南海爭端。
肆●引註資料
毛正氣。海軍學術雙月刊-第四十六卷第四期(101/08)。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 青年日報。南海主權爭議波瀾 區域安全隱憂日升。民國 100 年 6 月 23 日,版 5。
美新共同戰略 牽制中國崛起,自由時報,2011 年 6 月 23 日 維基百科。南中國海領土爭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4%B8%AD%E5%9C%8B%E6%B5%B7%E9 %A0%98%E5%9C%9F%E7%88%AD%E7%AB%AF
姜憬莉。新華網。4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 04/27/content_2885251.htm
比爾.海頓。2015。南海:21 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麥田出版社。
黎蝸藤。2016。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五南出版社。
克里倫斯.布夏。2015。西沙群島與美國在南海之利益與對策。國防部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