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海路針經》(A Collection of Maritime Routes and Rutters of Imperial Cnina)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2016年8月22日在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
首發
參與本書編纂的海峽两岸及香港研究人員
策 劃
[泉州] 丁毓玲、王連茂
[香港] 譚廣濂、錢江、陳佳榮
[廣州] 樓鋼、崔策
編輯委員會
[香港] 陳佳榮、譚廣濂、錢江
[泉州] 王連茂、丁毓玲、王亦錚
[廈門] 連心豪、周運中
[廣州] 楊式挺、崔策、樓鋼
[海南] 朱磊
[上海] 朱鑒秋、謝方、周茹燕
[北京] 汪前進
[臺灣] 張廣達、張素玢(臺北),陳信雄(臺南)
執行主編
陳佳榮、朱鑒秋
責任編輯
姚芸
目錄
上篇 從秦漢的海路開闢至兩宋的針盤導航
《史記》所載秦代徐福東渡
《漢書》記西漢赴黃支等遠洋航線
《後漢書》《三國志》記交通朝韓、倭奴及東海航線
《後漢書》《魏略》記東漢與大秦通交及路程
《臨海水土志》《三國志》等載及夷洲
《外國傳》《梁書》所載漲海及吳康泰、朱應出使扶南
《法顯傳》載晉代由天竺東航歸國路程
《太清金液神丹經》記晉代南海至天竺、大秦交通
《梁書》記慧深所述扶桑國行程及其風情
《隋書》載倭國與隋使節往還
《隋書》載朱寬、陳稜入海探流求
《隋書》記常駿、王君政出使赤土路線
《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的泛舶南海、西海
《唐大和上東征傳》等所載鑒真東渡日本
日僧圓仁入唐求法及返國航程
《經行記》《西南諸蕃行記》等所載西海交通
《新唐書》所引賈耽記述的東海、南海、西海航程
唐、宋史料中的南海諸國往來行程
《宋史》所記日僧奝然西渡抵華行程
《宋史》載印度施護、娑里三文來華航程
兩宋載籍記指南針製造及羅盤始用於導航
《武經總要》所載赴交阯途程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的航程
《嶺外代答》所記海夷及航行交通
《諸蕃志》等記海外諸蕃國、彭湖、海南及往來交通
《夢粱錄》等所記泉州對外交通及宋代南、北、東洋
中篇 從元代的針路記載至明代的海道針經
《汎海小錄》等刊元征日本路線
《元史》載元征占城情形
元軍征爪哇之役及往來行程
亦黑迷失、楊庭璧、楊樞出使西洋及清濬《廣輪疆里圖》的海程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首載通南海的針經記錄
《(大德)南海志》等所載大小東洋和大小西洋
《島夷誌略》著錄汪大淵附舶東西洋
《大元海運記》及《海道經》所記漕運水程
洪武間《大明混一圖》已繪出非洲南端大三角
《(洪武)三十六姓所傳針本》首記經釣魚臺至琉球航路
鄭和下西洋碑記及《瀛涯》《星槎》《西洋志》諸書
鄭和下西洋行程及《鄭和航海圖》針經
吳惠等出使占城的航程
朝鮮崔溥所記漂流中國的航程
《野記》等所載巴喇西國使來華行程
《西洋朝貢典錄》的針路記錄
陳侃《使琉球錄》記釣魚嶼至琉球行程
[附:《海槎餘錄》所記之南海島嶼]
吳朴《渡海方程》《龍飛紀略》所載的海道針經
羅洪先《廣輿圖》所記的東南、西南海夷及海道
《海語》所記的南海交通航線
郭汝霖、李際春《使琉球錄》中的針路
《鄭開陽雜著》《籌海圖編》等記及通琉球、日本的海道針經和近代“南洋”的概念
《日本一鑑》《日本考》等的針譜及海道
蕭崇業、謝杰《使琉球錄》中的針路
謝杰《虔臺倭纂》中的倭經
王宗載《四夷館考》所記南海交通路線
鄧鍾《安南圖志》《籌海重編》及王在晉《海防纂要》所記針路
明佚名《順風相送》的海道針經
慎懋賞《四夷廣記》的針位、針路
夏子陽、王士楨《使琉球錄》中的針路
陳第《東番記》所述臺灣情形
張燮《東西洋考》的航海針經
《明代東西洋航海圖》中的針經
下篇 清代大量湧現的針路簿、水路簿、更路簿
《天下郡國利病書》《讀史方輿紀要》的海道及針經
張學禮《使琉球記》、汪楫《使琉球雜錄》中的海路針經
清佚名《指南正法》的海道針經
《裨海紀遊》《海上紀略》所載入臺行程及海道
《安南紀遊》《海外紀事》的入交路程
樊守義《身見錄》——最早的歐美遊記
《指南廣義》載閩舵工《航海針法》所記的針路
明清之際針經殘卷佚文比對
清初《古航海圖》中的針經
《東洋南洋海道圖》《西南洋各番針路方向圖》的海路交通
徐葆光《中山傳信錄》中的針路
《臺海使槎錄》所記航路及水程
《海國聞見錄》中的東洋、南洋及西洋
周煌《琉球國志略》中的針路
乾隆《福州府志》及《臺海見聞錄》所載海路針經
《噶喇吧紀略》《吧遊紀略》《海島逸志》等的通爪哇航線
呂調陽的《東南洋鍼路》
附:清乾隆間《暹緬越柬諸國圖》三幅[1771前]
《清代東南洋航海圖》圖冊中的針經
李鼎元《使琉球記》中的針路
齊鯤、費錫章《續琉球國志畧》中的針路
越南宋福玩等的《暹羅國路程集錄》
謝清高《海錄》中的海外諸國
[以下內容在下冊(1840-1912)]
趙新《續琉球國志略》中的針路
嚴如煜《洋防輯要》所錄針路
《臺陽見聞錄》所記的海道
泉州的《源永興寶號航海針簿》
泉州的《山海明鑒針路》
泉州清代《石湖郭氏針路簿》抄本
漳州《[安船]酌獻科》和《送船科儀》
附:“漳州東山銅陵針經”簡目及部分內容
《外海紀要》《廈門志》《廈門港紀事》水程、針路
附:《從上海到廈門針路》
《海疆要畧必究》有關廈門等沿海諸港的針路
海南蘇德柳抄本《更路簿》
海南許洪福抄本《更路簿》
海南郁玉清抄藏本《定羅經針位》
海南陳永芹抄本《西、南沙更簿》
海南林鴻錦抄本《更路簿》
海南王國昌抄本《順風得利》
附:《順風東西沙島更路簿》簡目
海南 麥興銑存《注明東、北海更路簿》
海南 李根深執《東海、北海更流部[簿]》
海南 蒙全洲口述《去西、南沙的水路簿》
蘇德柳、盧洪蘭、李魁茂、彭正楷等《水路簿》綜述
附:清雍正間黃中所編《黃中海程》
泉州白崎郭氏藏針經抄本《乘舟必覽》
《李準巡海記》
李準《廣東水師國防要塞圖說》
附录一 民國以來的針經—更路簿提要
惠安《航海指南》
泉州《蚶江林氏謙記船號航海針路簿》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無名針簿” 之一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無名針簿” 之二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無名針簿” 之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無名針簿” 之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無名針簿” 之五
海南符宏光填繪《西沙、南沙群島地理位置圖》
海南陳貽愛藏本《更路薄[簿]》
海南蘇承芬抄藏本《南海更路簿》
海南鄭慶能抄本《更路志錄》
海南鄭慶能抄本《瓊島港口出入須知》《廣東下瓊更路法錄》
海南《南海更路簿》《南海更路經》
海南韓健元、齊見德口述《更路經》
海南韓健元、齊見德《我的行船經驗》《航海和捕撈經驗》
海南《順風東西沙島更路簿》
海南吳淑茂《更船簿》
附:《南海天書》第二編目錄
附錄二 古代針路往來港口地名表
附錄三 南海諸島中、外及民間名稱對照表
附錄四 中國古代海路交通大事表(前6000—公元1912 年)
参考文献
欣聞《中國歷代海路針經》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提名獎”[2017-05-31,責任編輯姚芸],第二屆廣東書籍設計藝術雙年展“最美圖書獎”[2017-08-07頒獎,設計者李樹、李揚力],第六屆“中華印製大獎”銅獎[2017-09-25在台灣頒獎,責任印製彭海波],特誌於此
22日下午2点,13.2馆主题沙龙区,从航海记载解读东海南海历史由来——《中国历代海路针经》新书首发暨专家与读者交流会等你来!http://www.duxuan.cn/doc/19082267.html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6-08-22
活动流程1. 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及参加的领导和来宾。2. 主持人依次请宣传部领导、集团领导、科技社领导等讲话。3. 主持人请领导和两位主编为新书揭盖。4 主持人请教两位主编,关于图书的编篡、价值、意义,将活动引入主题。5 主持人引导读者、听众提问,台上台下互动。6. 专家与读者交流过程,配合播放PPT,介绍精品图书《中国历代海路针经》。
非来不可的理由1.海外交通史专家解答“东海、南海及海上丝路”等相关问题。2.所有参加人员将获得1张6折购买1套《中国历代海路针经》的优惠券,有效期1年。3.参与回答问题,或向专家提问,都可获得精美礼物1份。
著作介绍 《中国历代海路针经》
★入选《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入选《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入选“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资金扶持项目”★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协会评选的“南方出版集团年度十大好书”★入选《中国出版年鉴》2016卷“每社一书”栏目(1)从保卫海疆的角度,意义独特。(2)是跨领域专家的共同智慧和认识,比较全面、权威。(3)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针经导航之空前大全集,史料极其珍贵。(4)便于学者们系统研究对外航海交通技术、历史及“海上丝绸之路”。本书由海峡两岸和香港权威专家编撰而成,耗时长达7年。本书共180万字,450幅图,分上、下两册,萃取160种资料点校而成,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针经导航之空前大全集,其中有从未刊布过的东海、南海针经近20种,包括钓鱼岛、南海诸岛的原始记录,如迄今所知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洪武)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近年发现的《明代东西洋航海图》和《清代东南洋航海图》,以及首次公布的泉州的《源永兴宝号航海针簿》《山海明鉴针路》《石湖郭氏针路簿》,以及海南岛渔民在南海活动的《更路簿》等。书中还附有“民国以来的针经—更路簿提要”“古代针路往来港口地名表”“南海诸岛中外及民间名称对照表”“中国古代海路交通大事表(前6000—公元1912)”。
作者[執行主編]介绍
陈佳荣(左一),海外交通史专家。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编审、高级经理,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终身顾问,广东地名委员会通訊委员。编著《历代中外行纪》荣获“2009年度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渡海方程辑注》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朱鉴秋(右一),海图专家。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教授,原中国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参编《渡海方程辑注》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是日參加首發儀式者有:該書作者王連茂、王亦錚、連心豪、楊式挺、崔策、陳佳榮,責任編輯姚芸;廣東科技出版社社長陳兵,總編輯丁春玲及鍾潔玲、李莎等;廣東中山圖書館副館長倪俊明;學友王元林、李慶新等。
參加本書首發式的作者及責任編輯合影(王亦錚提供),左起:
王亦錚,王連茂,陳佳榮,楊式挺,姚芸,崔策,連心豪
………………………………………………………………………………………………………………
書訊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全2冊)-綜合-廣東科技出版社
http://www.gdstp.com.cn/book.asp?id=1576
書訊 |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出版
海洋史研究 2016-09-02 23:41
http://qoofan.com/read/J8z1dPrkGW.html
http://qoofan.com/u/MzIyNzEzMDIzOA==.html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隆重推出
半省堂 2016-09-03
中國古代官民通航文獻悉數整理公佈——喜迎《中國歷代海路針經》首發面世
http://www.haijiaoshi.com/archives/1209
新刊《中國歷代海路針經》
海洋史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tw/maritime/article.php?entryid=650355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目錄
海洋史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tw/maritime/article.php?entryid=650354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首發式報道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2016年8月19日 17:33
http://www.weibo.com/2099154222/E4iolwXQY?type=comment#_rnd1471936850787
關注#南海問題#的讀者請注意啦!我館參編的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即將於8月22日在南國書香節新書首發!該書從航海記載解讀東海南海歷史由來,全書共180萬字,450幅圖,分上、下兩冊,耗時七年,萃取160種資料點校而成,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針經導航之空前大全集,其中有從未刊佈過的東海、南海針經近20種,包括釣魚島、南海諸島的原始記錄,史料極其珍貴。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南海問題##南國書香節# 從航海記載解讀東海南海歷史由來——《中國歷代海路針經》新書首發暨專家與讀者交流會 時間:2016年8月22日(週一)14:00-15:30 地點:南國書香節主題沙龍(13.2館) 嘉賓:本書作者之一、海外交通史專家陳佳榮先生
活動精彩 日日分享
來源:羊城晚報 2016年08月19日 版次:B04 作者:溫欣欣
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16-08/19/content_118928.htm
……
主題沙龍(13.2館)14:00-15:30從航海記載解讀東海南海歷史由來——《中國歷代海路針經》新書首發暨專家讀者交流會陳佳榮、朱鑒秋等。廣東科技出版社22日(週一)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http://weibo.com/2099154222/E4Mj15ScX?type=comment#_rnd1472010559664
8月22日 21:42 來自 聯想樂檬 K3
#東海及南海問題#從航海記載解讀東海南海歷史由來——《中國歷代海路針經》新書首發暨專家與讀者交流會今天在#南國書香節#舉行。年已八旬的海外交通史專家陳佳榮先生及多學科重量級學者到場,以充分的史料深入淺出地向現場觀眾介紹了自先秦至清末兩千年間中國先民發現、命名、經營、管理東海南海眾多島嶼的歷程。該書由兩岸三地學者耗時七年,萃取160種資料點校而成,有識之士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上決不含糊。有觀眾帶來了自己珍藏的南海史料,專家們馬上研討起來……@南國書香節 @廣東科技出版社
(港澳臺)兩岸暨香港學者出書還原中國南海航海史
时间: Aug 22, 2016 来源:新華社
http://zh.apdnews.com/XinHuaNews/473829.html
新華社廣州8月22日電(記者陳寂)
由海峽兩岸暨香港19名學者耗時7年跨學科聯手編纂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22日在廣州首發。這本新書收錄了現存有關中國先秦至清代海路行程及針經導航的珍貴史料,詳細記錄中國人發現、命名及經營東海、南海諸島的成就,部分內容為國內首次公佈。
針經,即中國古代航海家依據指南針記錄下來的航線,相當於航海的導航系統。作為指南針的發明國,中國最早將其用於航海,元代開始有航路指南記錄,明代更有了專門的針經著作。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一書從古籍中著重選取與海路、針經及與航行密切相關的內容,原書有附圖的也儘量予以收錄,並對180萬字的古籍原文加以點校,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針經導航之大全集。
該書編者分別為來自香港的海外交通史專家陳佳榮、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張廣達、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以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王連茂等19名專家學者,涉及歷史、地理、測繪、考古等諸多學科。
長期研究南海海路交通歷史的陳佳榮告訴記者,古代中外史籍載有大量南海地名,但很多如今已不易查考,這是研究該地區歷史和航海史及中外關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他本人之前便已將五六千個南海地名輯錄出來,註明出處,並在綜合各家說法的基礎上做出簡明的考釋。
據該書出版方廣東科技出版社介紹,該書所收圖書共約160種,其中來自廣東、海南、福建與浙江等地民間舟子船工的針經40多種。其中有從未刊佈過或罕見的東海、南海針經近20種,包括釣魚島、南海諸島的原始記錄,以及首次公佈的泉州的《源永興寶號航海針簿》《山海明鑒針路》《石湖郭氏針路簿》,還有海南島漁民在南海活動的《更路簿》等。此外,全書收錄450幅圖片,古航海圖就有200多幅。(完)
兩岸暨香港學者出書還原中國南海航海史
新華澳報http://www.waou.com.mo/news_d/shownews.php?lang=cn&id=13209
【新華社廣州8月22日電】由海峽兩岸暨香港19名學者耗時7年跨學科聯手編纂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22日在廣州首發。這本新書收錄了現存有關中國先秦至清代海路行程及針經導航的珍貴史料,詳細記錄中國人發現、命名及經營東海、南海諸島的成就,部分內容為國內首次公佈。
針經,即中國古代航海家依據指南針記錄下來的航線,相當於航海的導航系統。作為指南針的發明國,中國最早將其用於航海,元代開始有航路指南記錄,明代更有了專門的針經著作。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一書從古籍中著重選取與海路、針經及與航行密切相關的內容,原書有附圖的也儘量予以收錄,並對180萬字的古籍原文加以點校,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針經導航之大全集。
該書編者分別為來自香港的海外交通史專家陳佳榮、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張廣達、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臺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以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王連茂等19名專家學者,涉及歷史、地理、測繪、考古等諸多學科。
長期研究南海海路交通歷史的陳佳榮告訴記者,古代中外史籍載有大量南海地名,但很多如今已不易查考,這是研究該地區歷史和航海史及中外關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他本人之前便已將五六千個南海地名輯錄出來,註明出處,並在綜合各家說法的基礎上做出簡明的考釋。
據該書出版方廣東科技出版社介紹,該書所收圖書共約160種,其中來自廣東、海南、福建與浙江等地民間舟子船工的針經40多種。其中有從未刊佈過或罕見的東海、南海針經近20種,包括釣魚島、南海諸島的原始記錄,以及首次公佈的泉州的《源永興寶號航海針簿》《山海明鑒針路》《石湖郭氏針路簿》,還有海南島漁民在南海活動的《更路簿》等。此外,全書收錄450幅圖片,古航海圖就有200多幅。
兩岸暨香港學者出書還原中國南海航海史
2016年08月23日 11:04 稿件來源:新華社http://www.hkcna.hk/content/2016/0823/489657.shtml
香港新聞網8月23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由海峽兩岸暨香港19名學者耗時7年跨學科聯手編纂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22日在廣州首發。這本新書收錄了現存有關中國先秦至清代海路行程及針經導航的珍貴史料,詳細記錄中國人發現、命名及經營東海、南海諸島的成就,部分內容為國內首次公佈。
針經,即中國古代航海家依據指南針記錄下來的航線,相當於航海的導航系統。作為指南針的發明國,中國最早將其用於航海,元代開始有航路指南記錄,明代更有了專門的針經著作。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一書從古籍中著重選取與海路、針經及與航行密切相關的內容,原書有附圖的也儘量予以收錄,並對180萬字的古籍原文加以點校,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針經導航之大全集。
該書編者分別為來自香港的海外交通史專家陳佳榮、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張廣達、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以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王連茂等19名專家學者,涉及歷史、地理、測繪、考古等諸多學科。
長期研究南海海路交通歷史的陳佳榮告訴記者,古代中外史籍載有大量南海地名,但很多如今已不易查考,這是研究該地區歷史和航海史及中外關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他本人之前便已將五六千個南海地名輯錄出來,註明出處,並在綜合各家說法的基礎上做出簡明的考釋。
據該書出版方廣東科技出版社介紹,該書所收圖書共約160種,其中來自廣東、海南、福建與浙江等地民間舟子船工的針經40多種。其中有從未刊佈過或罕見的東海、南海針經近20種,包括釣魚島、南海諸島的原始記錄,以及首次公佈的泉州的《源永興寶號航海針簿》《山海明鑒針路》《石湖郭氏針路簿》,還有海南島漁民在南海活動的《更路簿》等。此外,全書收錄450幅圖片,古航海圖就有200多幅。(完)
【編輯:黎金良】
■新書發佈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 解讀海上絲路歷史由來
http://gz.southcn.com/content/2016-08/23/content_154371762.htm
新快報訊 記者馮豔丹報導 知道海上絲路的歷史由來嗎?耗時7年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為您解讀東海、南海及海上絲路的前世今生。昨日,《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在南國書香節上首發,該書作者將海上絲綢之路歷代資料與最新發現的材料全面融合,便於中外學者對中國先秦至清代對外航海交通技術、歷史及海上絲綢之路作整體研究。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該書由來自廣州、廈門、泉州的專家共同完成。“為使國人能夠珍視祖先有關航海技術的發明、創造和應用,並且繼往開來,且為保衛海疆提供最原始、最珍貴的史料,本專案集合了海峽兩岸和香港眾多學者,耗時長達7年,全方位研究古代書籍,著重選取與海路、針經及與航行密切相關的內容。”著名海外交通史專家、新書作者陳佳榮介紹,《中國歷代海路針經》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共180萬字,450幅圖,萃取160種資料點校而成。該書是從秦代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針經導航的大全集,其中有從未刊佈過或罕見的東海、南海針經近20種,包括釣魚島、南海諸島的原始記錄,如迄今所知最早記載釣魚島的《(洪武)三十六姓所傳針本》、近年在牛津大學博物館發現的《明代東西洋航海圖》和耶魯大學博物館發現的《清代東南洋航海圖》,以及首次公佈的泉州的《源永興寶號航海針簿》、《山海明鑒針路》、《石湖郭氏針路簿》,還有反映海南島漁民在南海活動的《更路簿》等。
該書入選“2016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以及“廣東省原創精品出版資金扶持專案”。 編輯: 謝嘉瑋
香港暨兩岸學者出書還原中國南海航海史
2016/08/25
「出版之門」[http://www.publishing.com.hk/pubnews/NewsDetail.asp?NewsID=20160825006]
2016-08-25據新華社廣州消息報道:由海峽兩岸暨香港19名學者耗時7年跨學科聯手編纂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8月22日在廣州首發(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這本新書收錄了現存有關中國先秦至清代海路行程及針經導航的珍貴史料,全書收錄450幅圖片,古航海圖就有200多幅,詳細記錄中國人發現、命名及經營東海、南海諸島的成就,部分內容為國內首次公佈。
針經,即中國古代航海家依據指南針記錄下來的航線,相當於航海的導航系統。作為指南針的發明國,中國最早將其用於航海,元代開始有航路指南記錄,明代更有了專門的針經著作。
《中國歷代海路針經》一書從古籍中著重選取與海路、針經及與航行密切相關的內容,原書有附圖的也儘量予以收錄,並對180萬字的古籍原文加以點校,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針經導航之大全集。
該書編者分別為來自香港的海外交通史專家陳佳榮、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張廣達、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臺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以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王連茂等19名專家學者,涉及歷史、地理、測繪、考古等諸多學科。
長期研究南海海路交通歷史的陳佳榮告訴記者,古代中外史籍載有大量南海地名,但很多如今已不易查考,這是研究該地區歷史和航海史及中外關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他本人之前便已將五六千個南海地名輯錄出來,註明出處,並在綜合各家說法的基礎上做出簡明的考釋。
福鼎資深學者陳杏德老師博文
欣聞陳佳榮學兄巨著出版詩以賀之
2016-08-26 01:10 星期五
http://blog.tianya.cn/post-1405470-117927686-1.shtml
欣聞陳佳榮學兄巨著出版詩以賀之並呈舊作五首求雅正
(陳杏德 2016年8月26日)
(一)祝陳佳榮學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出版
休羨十年磨一劍, 當驚七載杵成針。
精禽填海鵑啼血,慘澹經營意匠心!
(二)【七絕五首】回顧中華航海歷史 ——為紀念中國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而作
福鼎一中 陳杏德 2009-04-25
一
徐福尋仙蓬島間,漢皇闢地儋珠南。(1)
扶桑日出崦嵫沒,何處中華無錦帆?
二
東吳使節到扶南,唐宋絲綢西向傳。(2)
萬里石塘離艉後,七星斗柄隱天邊。(3)
三
星槎航海到天方,三寶威名萬國揚。
竹步麻林慢八撒,麒麟貓眼獻羲皇。(4)
四
千年古國大門開,美法英俄闖進來。
甲午烽煙猶未散,瓜分豆剖劇堪哀。
五
蒼天不滅我中華,日出東方照萬家。
喜看蛟龍聚膠澳,漫天虹彩漫天霞。
(注1)《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厓郡。”這是我國政府對於今天南海海域及其諸島進行有效管轄的最早記載。儋耳郡治在今海南儋縣,珠厓一作朱崖,在今海南瓊山市東南。
(注2)《梁書•列傳第四十八•諸夷•扶南》:“扶南國(今柬埔寨),在日南郡(今越南中部)之南海西大灣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吳遣中郎康泰使扶南。”可見三國時我國與包括今天柬埔寨在內的中印半島各國來往非常密切,因此,從唐朝開始,我國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外,又開闢了經過南海諸島、馬來海峽、印度洋直至阿拉伯國家的海上絲綢之路。
(注3)唐宋時稱南海諸島為“千里長沙,萬里石塘”。(見南宋周去非《嶺南代答》)而由此再往南,則已過了赤道,就見不到北斗七星和北極星了。幸好宋朝開始我國遠洋船舶都已配備了指南針,而這時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能遠離海岸航行。
(注4)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天方”(今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和非洲東岸的竹步(今索馬里周巴)、麻林(今肯亞馬林迪)、慢八撒(今肯亞蒙巴薩)等地。麒麟實即長頸鹿,貓眼即貓兒眼寶石。
[按:同日由微信收到泉州永春資深老師潘智淵賀詩:七年冷板凳,海路有針經;佳作喜問世,學壇皆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