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預言一下第三次世界大戰[2015-11-20]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97850
2015年11月20日

第三次世界大戰綜述,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隨著歐洲大量伊斯蘭世界移民湧入,衝擊既有西方文明的價值觀與生活模式,在伊斯化與否之間動盪,最後淪陷。

法國首先出現宗教革命

千萬穆斯林大遊行,推倒了全國各地的雕像,燒毀了一切以物配主的偶像,隨著與群眾衝突的加劇,遊行逐漸演變成了暴力衝突,憤怒的穆斯林群眾將侮辱先知與安拉的異教徒們公正地吊死在路燈之上,法國軍隊試圖鎮壓,然而非洲裔為主的外籍軍團突然反正,宣誓效忠革命群眾,阿爾及利亞的義勇軍跨越地中海,湧入了馬賽,人們高唱著聖歌,在戰鬥中擊退了百倍於己但各懷鬼胎的多元化國防軍,革命迅速蔓延到了全國,所有天主教會全被搗毀,改為清真寺,卡菲爾女人留下為奴,新教徒與猶太人在繳稅後不受干擾,可以正常生活,以展現伊斯蘭教對於有經人的寬容。銀行進行伊斯蘭式的金融改革,免除一切房屋貸款,金融寡頭人頭落地,華爾街的走狗被清掃出正義的國度,人民群眾歡欣鼓舞。法蘭西終於回歸了安拉的懷抱,從自由的虛無中被解放了出來。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GOD?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 LesMisérables 2050

很快法國伊斯蘭革命的烈火燒遍歐洲,而在英國,唐寧街被佔領,首相因為反對法國革命政權被憤怒的群眾掛上路燈,英王見勢宣佈改宗,朝覲麥加,獲得了來自聖裔的支持,英國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更名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伊斯蘭國。歐洲基督教最後的不沉空母,就被這樣被和平演變了。

在德國,歷史又一次證明了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活躍在街邊的土耳其肉夾饃手推車,阿爾巴尼亞來的小販,摩洛哥的飯店小工,都成了割命勝利的後勤保障,法蘭西斯坦大軍在柏林的勝利是一個個肉夾饃所喂出來的!西德迅速陷落,而東德人民高舉元首畫像大遊行,進行了殊死反抗,終究力有未逮。西歐緊張的氣氛將東歐國家紛紛推向俄羅斯,歐盟宣告解散。

德意志愛國穆斯林起義

伊比利亞半島與意大利聞風喪膽,最終和平解放,梵蒂岡教皇倉皇出逃,許多眷戀舊時代的人陷入了絕望。然而伊斯蘭化的歐洲並未像悲觀主義者預料般衰落,反而更富有活力和進攻性,彼時各個歐洲斯坦憑藉西方文明的遺產大舉擴張,法蘭西斯坦哈里發創立伊斯蘭國際,領導世界穆斯林哥命運動。率領歐洲聯軍意欲再現奧斯曼帝國盛世。開始東進。

在中東、土耳其爆發革命,來自歐洲的穆斯林不斷湧入,支持土耳其人民的歌命事業。庫爾德人和以色列人拋棄前嫌,甚至伊朗的聖城軍也在支援土耳其世俗政權的鬥爭,國際縱隊一時間橫行土耳其。

伊朗此時也未敢坐壁上觀,除卻派出國際縱隊,也不斷滲透伊拉克扶植什葉派政權。然而土耳其內戰以世俗派的失敗告終,歐洲聯軍與沙特阿拉伯聯軍憑藉軍事優勢如風捲殘雲般席捲了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苦苦求饒,但法蘭西斯坦不相信眼淚,德黑蘭從此沒有哭聲。

一時間,什葉派聖祠被一座座鏟平,聯軍放任遜尼派肆意屠殺,流血漂櫓,棄屍盈河。路燈上掛滿的殉難者,將日光遮蔽。鮮紅的血液混著黝黑的石油,燃燒在波斯灣上,紫紅色的油煙隱去了一切哀嚎。

殘存的什葉派轉入地下,不敢作聲,而教內糾纏了數千年的宗派問題終於塵埃落定,全體遜尼派堅定地團結在了法蘭西哈里發的周圍。
中東淪陷,以色列也難逃此劫

哈馬斯的遊擊隊堅持敵後武裝鬥爭,開闢革命根據地,以色列人腹背受敵,力戰不支,最終淪陷。耶路撒冷解放,巴勒斯坦人民喜迎王師,幾路大軍會師耶路撒冷,巴基斯坦、印尼歡欣鼓舞,合兵一處。而印度和東南亞聞風喪膽,不戰而降。
至此,文明意義上的歐洲不復存在,舊大陸基本淪陷,然而在那遙遠的東方,希望之光卻從未黯淡。俄羅斯與東亞成為了舊大陸上最後的堡壘。

寬容的文明享樂而軟弱,因此戰勝不了野蠻文明,但野蠻的文明可以。在傲慢的西方文明眼中,東方和伊斯蘭世界的區別不過是五十步和一百步而已,而在他們的傲慢被火獄吞噬的時候,那些被視為“文明的野蠻人”們卻扛起了對抗野蠻的重任。

中俄都接受過蒙古人的統治,又都流淌著布爾什維克的血脈,共同的歷史記憶結成了牢固的攻守同盟。兩個偉大的民族,堅決不走西方邪路的英明抉擇鑄就了今日抵抗野蠻的堅實壁壘。

俄羅斯新納粹政黨在國家杜馬獲得多數席位,開動宣傳機器鼓動俄羅斯優越性,對車臣與國內穆斯林進行殘酷清洗。一時間排穆運動風起雲湧,堅定勇敢的俄羅斯人民左手伏特加,右手大肘子,胸懸十字架,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排穆運動中去。一旦發現大鬍子卻沒有佩戴十字架的路人,各地糾察隊就將他攔下盤問,每個檢查站的桌上都放著幾樣東西,伏特加大肘子和一把左輪手槍,但當中只有五顆子彈。俄羅斯人民的寬大在於給予敵人死與生的選擇,抽中六分之一彩票的穆斯林將被送入位於遠東的集體農場中去,在那裡,來自中國的管理員們將親切地指導他們飼養一種廣為食用的家畜。農場的生活,頓頓有肉,餐餐有酒,在俄羅斯人眼中,只有灌醉的穆斯林,才是好穆斯林,哈拉哨。

俄羅斯精壯的小夥子們都開赴了衛國戰爭的前線,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與沼澤卻並不寂靜。站在濕寒的沼澤,遠方的白樺樹一顆接著一顆倒下,鳳凰傳奇迴蕩在林間,來自河南、安徽的樸實農民正忙碌地開闢林地,農田與工廠,他們對世界的局勢並不關心,因為互聯網只能看到國內的消息。而這絲毫不妨礙他們的熱情,俄國人許諾給他們許多開拓地的特權,天雖然寒冷,可畢竟比在國內能多收個三五鬥。而那俄羅斯大妞,嘖嘖,也不是老家柴禾妞比的了的。

三千萬來自中國的光棍在俄羅斯,尋找著他們心中的毛妹和寡婦,這畢竟比在國內的配種戀容易。奮戰在工作第一線中俄青年們紛紛把子女郵回中國老家,一個接著一個,全球最大的物流企業瞬封快遞甚至專門開闢了子女郵寄業務。沒了一胎的政策,敞開了生,國家開心,父母高興,老家兒們看著孫子們活蹦亂跳,心裡著實高興。但看著醫院郵寄來的帳單,心裡泛起了一絲憂愁。

中俄合作

長期計生,中國早已步及老齡社會。為了緩解青年壓力,國家承諾集中養老,修建了一大批公立養老院,八十歲以上孤寡以及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優先安置。每晚七點半的新聞採訪中,老人院中和睦歡樂的情景吸引了許多寂寞的老年人,有的人甚至自願去申請入院,結果還要上下打賞才能拿到名額。

一部分老人沒有去那裡,而是選擇了教會。在形勢逼迫之下,國家承認了廣大地下基督教會的存在,他們在農村一面組織剿匪民兵,一面撫恤與救助孤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在綠化與耶穌化之間做了艱難抉擇,由於羅馬教廷已經不復存在,地方教長自聖成為主流,而國家抓住這個時機,把各大基督教派系收編在三自愛國教會名下,總部就設在溫州,溫州一時間成為了東方的梵蒂岡。來自韓國和美洲的傳教士以之為橋樑,構建起了跨越太平洋的基督教同盟。中國則成了連接俄國與美洲的關鍵仲介。

面對西來的壓力,吐掘斯坦淪陷,北疆西域大量難民向東奔逃,在寧夏與甘肅的回軍絞殺下,死傷泰半。中央以西安為中心,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剿匪鬥爭。中國傳統佛道儒俗意識形態溫順平和,貪小膽怯,戰鬥意志完全不如日中天綠教。為了迎合安撫回回,皇漢勢力早已和諧閹割。回教勢力滲透政權軍權裡應外合,國防軍貌似強大卻如散沙,不少陣亡於背後中槍。不得不起用教會基層教會配合行政服務之外的民兵,組織愛國衛道軍、愛國聖母軍十字軍等基層民兵組織,負責鄉鎮自衛與糾察活動。每支部隊都配有政委兩名,分別配合神父和指揮官行動。由於民足識別政策的存在,按圖索驥,身份證上寫著回維東鄉的,一網打盡,送去西伯利亞支援國家建設。基層檔組織在農村擴張,加強排查,鼓勵鄰里舉報,嚴打爆恐,死守滲透。

歷史路徑在背後悄然地指引著他們走向勝利。綠色驚濤無論多麼澎湃,也無擊潰這牢不可破的同盟。莫斯科與西安成為了新的維也納,將東進的伊斯蘭歐洲擋在了門外。

與此同時的美洲,美國人口拉丁化,天主教化,新教倫理動搖,文明衰落,社會動盪,民主黨成為天主教勢力的傀儡,丟失了梵蒂岡的教宗倉皇逃竄到美洲,繼續領導美洲的天主教世界的,然而美國的國內政策陷入混亂,國會山撕逼結果引狼入室,穆斯林群體的活動愈發猖獗,大有重蹈法國覆轍之勢,然而共和黨人卻沒有了自己的麥卡錫與列根。值此危機關頭,茶黨黨人顯示出了真正的愛國情懷,茶黨元老傻啦佩林,不顧艱險,走上街頭,奔走呼號,華盛頓街頭群眾運動風起雲湧,教宗宣佈支持,基督教會在她的感召之下緊密團結在了一起,終於將她推上總統寶座。在國內,團結起來的基督教與不斷滲透的伊斯蘭勢力陷入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一時間恐怖活動此起彼伏,佩林大統領宣佈全國戒嚴,加大監控力度,限制公民自由,傻啦佩林終結了自由主義的歷史,新的寡頭誕生了。

在美洲和東亞的聯合反擊之下,伊斯蘭國際組織終於停止了擴張。受挫的歐洲斯坦聯軍中,一部分極端分子提出了用核子武器轟擊的策略,引發了內部激烈的反對。有識的阿訇和伊瑪目們認為這是提前打開地獄的大門,同歸於盡不是我們的目標。這一爭議導致了隊伍內部的分裂。

在伊拉克和巴基斯坦打了多年遊擊的聖站組織領導人無法認同歐洲派的策略,脫離領導,滲透到東吐掘斯坦打遊擊去了。而後起之秀愛愛死唉唉死組織的領導人高唱著“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烏~瑪~就一定~要實現~”,另立中央,公然對抗以法蘭西斯坦為首的伊斯蘭國際的領導,沙特思前想後,暗中支援,並不斷配置自己在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勢力,然而等待他的卻是轉入地下鬥爭的什葉派民兵組織。

巴基斯坦與北印度伊斯蘭國以及孟加拉錫蘭組成聯盟,不斷蠶食南印度,無暇東顧。東南亞除了越南在頑強戰鬥之外,還餘下一個菲律賓苟延殘喘。這裡遂成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東南亞決戰的最後戰場。然而在中國陸軍與遊擊隊的配合下,不適合叢林作戰的回軍節節敗退。
伊斯蘭聯軍在陸上推進受阻,轉向海上,意圖從中國沿海登陸。中國南海艦隊與俄羅斯遠東海軍與不列顛伊斯蘭國皇家海軍以及法蘭西斯坦聖站海軍在南海殊死纏鬥,難解難分。危難時刻拉丁美國重組太平洋艦隊,完成了對伊斯蘭海軍的最後一擊。

當世界戰的火熱之時,東亞僅有一個國家安寧無事,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日本。北朝的金氏政權在中俄謀劃之下,吞併韓國。而中俄的視線也早已轉向西方。日本的威脅刹那間消失了,修憲最終不得民心,以失敗告終,日本以和平憲法為宗旨,成為了中立國家,儼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東京與神戶的清真寺照樣禮拜,有幾個號稱發動革命的極端分子,也旋即被撲滅,面對一億人口的大國,幾千個穆斯林終究無法成事。一如既往的祥和充斥在電視與大街之上,新宿依舊熙攘,秋葉原宅男擼管照忙。AKB68在遠赴中俄勞軍,綜藝節目吃吃喝喝依舊舞馬一。亂世對於日本人而言,只不過是禪亭外落葉的簌簌聲響罷了。

伊斯蘭聯軍的推進嚴重受挫,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兩大陣營之間的熱戰暫時消停,而暗中的角力卻愈加激烈。

曾經盤踞在尼泊爾和印度南部的喵派組織赤軍回應東亞檔中央的指示,深入地展開了敵後武裝活動,堅持農村包圍城市的鬥爭方針,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充分地利用喜馬拉雅山和南印度複雜的地形,奉行八字方針,發揮遊擊戰的優勢,始終讓佔領軍難以穩定局勢。

另一方面,各大洲的基督教恐怖組獲得拉丁美國的承認與資金,在非洲與印度插入了數把尖刀。印度南部的特裡普拉民族陣線(NLFT),烏干達的聖主抵抗軍(LRA),以及愛爾蘭共和軍(IRA)以及衣索比亞政府遊擊隊,紛紛得到CIA的支持與軍事訓練,以反抗軍的身份開展反伊斯蘭化運動。

在北歐一度臭名昭著的佈雷維克,此時卻被奉為圭臬,他的著作與《窩的奮鬥》一併成為了反抗軍的們的聖經,人手一冊。早已年邁的佈雷維克依舊精神抖擻,臨危受命,成為了歐洲反伊斯蘭組織的精神領袖,他毫不諱言:“我們是殘暴的,但這是必要的殘暴。”在他的領導下,創立了挪威為總部的基督教救世軍,並針對中歐和西歐展開一波又一波地滲透活動。

一名吉哈德的老戰士撥拉了一下布的書,吐口土耳其水煙,喃喃道:我是身經百戰啦,見得多啦,米國的世貿大樓,不比你炸的房子高到哪裡去了,我們一擊拿下;在伊拉克,啊,唉愛死唉愛死,一次就斃掉一百個,你們啊,一有個點子喊的比誰聲都大,可做出的事情啊,唉,耐腐。看了我就生氣。有必要作為前輩,教育一下你們。

老戰士放下煙袋,拿起諾基亞,唯一配得上ak47的手機,打了幾個電話,從中東各地招攬了大批革命老幹部,在亞非拉佈置下天羅地網。從非洲的草原,到亞洲的雨林,聖戰士們一次又一次地挫敗了敵對勢力的反攻倒算,鞏固了哥命成果。事實證明,佈雷維克和其他基督教反抗組織畢竟圖樣,在與聖戰者的對抗中顯得圖森破,最終悉數覆滅。只有久經考驗的印度毛派依靠深厚的群眾基礎,還在堅持鬥爭。

經過長年的正面與敵後戰場的較量,歷史最終定格在了2070年。日本,京都。兩大勢力簽署了和平條約,承認各自的勢力範圍,始稱“京都和會”。最終南北印度分裂,南部成立了毛主義的共和國,而中俄亦失去了新疆與車臣。至此國際局勢轉入和平,再無大的軍事動作。中俄與美洲國家同伊斯蘭教國際聯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經濟體,全球化的歷程就此告終,16世紀以來逐漸被整合為一體的世界,自此分道揚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伊斯蘭世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他們摧毀了西方文明的根基,歐洲,非洲,與亞洲就此緊密地連為一體,法蘭西斯坦的功業超越了阿拉伯世界與奧斯曼帝國,成就了人類歷史一次前所未有的轉折。正因為他們,對上帝的信仰普照世界,無論是以基督徒的方式,還是穆斯林的方式。至於猶太人,又一次開始了漫長的流亡之旅。

巴黎,偶爾有一些反逆者穿上西服走在街頭,無聲地追憶著往昔,而頭戴白帽的信士們對此嗤之以鼻,法蘭西斯坦的正統服飾是端莊的波卡。瞧啊,那黑色罩袍隱去了男人一切放蕩的想像,異性只需透過心靈的視窗,便可洞見彼此內心炙熱的希望。

通往永恆的道路上,抿煮的虛偽被埋葬,只有主的榮光才是自由的真相。南美洲的毒菜政權紛紛上臺,反穆清洗反復激蕩;從法蘭西到澳大利亞,又有多少人以身殉葬。東方大國,一半星月歸於哈里發,一半十字匍匐尋找著天堂。千萬人的墳塋,造就了毒菜者們狂歡的殿堂,無論口稱怎樣的信仰。歷史嘎然而止,爾撒的國沒有降臨,地獄的門,卻已提前洞開。塵埃落定,勝敗誰王?自由女神還矗立在山巔之城,但她手中的火炬卻無法給黑暗的時代帶來一絲光亮。

多年以後,宗教學家矗立山巔,仰望星空,不禁慨歎:主啊!你可曾看到,這小小的星球,已處處閃耀著你的榮光。

沒有回應。

俯首身後寂靜的大海,無聲的雲霧湧動,而他的背影卻堅定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