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州郡割據局面一開,東漢王朝實際上奄奄一息、名存實亡。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長期受曹操控制,及至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去,其子曹丕乃廢獻帝而自立,建國為魏,東漢至是宣告完全滅亡,中國也正式進入「三國鼎立」之時期。

總觀東漢王朝近二百年之歷史,其衰亡之原因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一)外戚宦官亂政:和帝以後的一百多年間,外戚、宦官為爭權奪利而相互傾軋,使朝政日非,王室力量因而大為削弱。
      (二)黨禍摧殘忠良:桓、靈時代的兩次黨錮之禍,延續時間頗長,把朝廷忠良之士摧殘殆盡,使佞臣當道,政治腐敗。
      (三)外患耗費國力:東漢長年對西北羌人發動征討,而東北之烏桓、鮮卑又不時入侵,大大增加軍費開支和百姓賦役。
      (四)民變動搖國本:東漢末年,民變四起。黃巾暴動前後長達十數年方完全平息,從根本上動搖了漢室統治之根基。
      (五)州郡割據稱雄:黃巾主力被滅後,州郡長官及地方豪強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東漢皇帝形同傀儡,漢室天下名存實亡。至曹丕篡代,漢祚遂斷。
   
無論西漢或東漢,均建立在大規模的民變之後,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個盛世,即使以西漢或東漢分別而言亦復如此。一個饒有興味的現象是,不僅漢代,中國歷代的幾個盛朝或盛世,均產生在民變之後:(1)漢朝:西漢建於秦末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的起義之後,東漢建於新末綠林、赤眉、新市、平林、銅馬等起事之後;(2)唐朝:建立於隋末王薄、翟讓、李密、杜伏威、竇建德等起事之後;(3)明朝:建立於元末方國珍、韓林兒、劉福通、徐壽輝、明玉珍、陳友諒、郭子興、朱元璋、張士誠等起事之後;(4)清朝:清朝雖屬滿族入侵中原所建,但卻立於明末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民變之後;(5)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於清末民變之後,反對清朝及北洋軍閥統治的力量先後有同盟會、國民黨、共產黨等。後來國、共逐鹿中原,共產黨暴動的勢力也有朱德和周恩來、毛澤東和彭德懷、賀龍、劉志丹和高崗等數股。

由此可見,歷史上盛朝之出現,可能是大規模民變對舊統治勢力(包括政權、官吏、財產等等)進行掃蕩的結果。但是新的王朝建立後,只能局部地解決原有的社會危機,很快地一切便依然故舊。尤其是那些盛朝,由於承平日久,往往帶來十分複雜的問題,一旦中衰,其動亂便呈現多樣化、深刻化的特點。試觀兩漢,就產生殘害功臣、女人干政、宗室內戰、外戚擅權、宦官專政、朋黨之爭、迫害士子、權臣作亂、宮廷政變、地方割據、武人紛爭、民族戰爭、民變四起等等現象,終於在衰亂中走向覆亡。而這些情況,後來唐、明等幾個盛朝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頗有雷同之處。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九章_東漢之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