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二代在中國歷史上一向被稱為盛世,隋文帝的開皇之治與唐太宗的貞觀之冶則素為史家所稱美,而且二者致治之背景及治績均有相類之處。

首先,貞觀、開皇之治二者之背景有其相似之處:

     (一)國家統一不久:隋文帝於公元581年即位,589年才平陳而完成全國統一。唐太宗輔佐乃父建國和削平群雄,但至他即位後兩年才完全實現一統。二者致治時,紛爭割據之狀態剛剛結束,和平安定的局面有待鞏固。
     (二)經濟亟需恢復:隋文帝即位於南北朝對峙結束之時,唐太宗登基於群雄紛爭之後,當時因戰亂甫告結束,社會瘡痍殘破,經濟均有待恢復與發展。
     (三)舊制有待改革:隋文帝致治時,面臨著廢除相沿已久的門閥制度,中央地方政制、稅制、兵制、選舉制均有待改善。唐太宗即位後,可參照隋制以為借鑒,但煬帝的暴政須加革除,關隴世族之勢力仍極強大,各種制度也都需要補充完善。
     (四)邊患初步解除:二者致治時,北方均面臨東突厥等嚴重邊患,只有解除外患方能致力於修明內政。故隋文帝用計收服突厥,其政治策劃多於軍事行動。唐太宗協助乃父起兵時,也先與突厥結盟,至自己地位鞏固後才降滅之。
     (五)君臣積極施為:隋文帝與唐太宗均為歷史上有名的開明君主,尚儉勤政,勵精圖治。他們的手下都有一批賢臣良吏,能輔佐君主積極施為,以致國家大治、天下太平。

其次,開皇之治、貞觀之治各自的治績在許多大的方面也頗雷同,有些地方雖程度不盡一致,但往往有繼承、發展的關係。茲比較之:

     (一)建立制度:隋文帝創制,唐太宗沿襲隋制而又有所修改補充。
     1.中央官制:隋文帝行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六部(吏、禮、兵、刑、戶、工)制;唐太宗以三省(尚書、門下、中書)長官共議國政,行使宰相職務。
     2.地方政制:隋文帝改東漢末以來的州、郡、縣三級行政制為州、縣兩級;唐初一仍開皇舊制,太宗時依自然形勢分全國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以監察各州。
     3.制訂刑律:隋文帝定 《隋律》,號稱寬平;唐初廢煬帝苛令,太宗頒《唐律》、《唐令》,大體依《隋律》而有所減輕。
     4.採府兵制:隋文帝採用西魏、北周之府兵制,寓兵於農;唐太宗時基本沿襲此制,但間或用募兵制以補其不足。
     5.行科舉制:隋文帝廢九品官人法,設秀才科,開科舉制之先河;唐太宗進一步破除門閥制度的影響,補充完善科舉制,使之固定下來。
     (二)發展經濟:
     1.實行均田:隋文帝仿北魏之均田制,成年男子分露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婦女分露田四十畝;唐太宗繼續實行均田,男丁十八歲以上給田一頃,其中十分之二為永業。
     2.輕徭薄賦:隋文帝為政節儉,注意與民休息,租調徭役比以前減輕;唐太宗時行租庸調法,比之過去的賦稅制度更為合理,促進了農業生產之發展。
     3.置倉濟民:隋文帝廣置官倉、義倉,以防天災之需;唐太宗繼續積穀防饑,並開倉濟民。
     4.社會繁榮:由於採取與民休息之政策,隋初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庫殷實,官倉儲糧可供政府數十年之需;唐太宗時,社會繁榮更超過開皇年間,天下富足,物價低廉。斗米不過三、四錢。
     (三)提倡文化
     1.廣集圖書:隋文帝下詔全國獻書,蒐集整理凡得三萬餘卷;唐太宗置弘文館,聚圖書二十萬餘卷。
     2.尊士興學:隋文帝禮聘儒士在朝講學經義,使文教大興;唐太宗聘官吏為學士,詔修諸經正義,復大辦學較,設國子監,使學風大盛。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五章_初唐之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