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雖可欺負恩主的孤兒寡婦於一時,卻並無好報應,他自己後來就死得不明不白。趙匡胤死於開寶九年(976年)十月,臨終傳弟而不傳子,其去世及傳位在歷史上乃是一個「千古之謎」。傳太祖係暴斃,死時僅其弟匡義在場,當時宮人見有燭影,聞有斧聲,並聽見太祖說「你好!」旋由匡義出來宣佈皇上駕崩,並繼兄即位,是為宋太宗(976一997)。

關於此「燭影搖紅」一案,宋人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有云,謂「太祖病重,召光義囑以後事,令左右俱出不得與聞,時宮外之人遙見宮內燈影下,光義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後太祖引柱斧戮地,大聲曰好自為之!即沒」。唯《宋史》失載。後世或疑此乃弟弒兄之舉,因無確證,遂成「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另外太宗繼兄即位之因由,也是一樁歷史疑案。趙匡胤的母親杜氏共生子五,長匡濟,次匡胤,三子匡義,四子匡美,五子匡贊,長子、五子早亡。傳匡胤即位後,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杜太后在病危時召他與趙普入侍,問匡胤為何能得到天下?太祖不能對,其母云「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乃命趙普記之,寫下誓書,放在金匱之中,命宮人嚴密掌管,史稱「金匱之盟」。

後世史家對此亦多表懷疑,蓋匡義、趙普在宋初歷史中均為神秘人物,匡義參與陳橋兵變、接掌禁軍、繼兄登位,趙普則參與陳橋兵變、金匱之盟及杯酒釋兵權等之預謀。匡義(改光義)為人陰鷙,其兄之暴斃他涉嫌已深,而他登位之後又用一系列奸酷行徑使「金匱之盟」到自己而止。本來太宗未即位時為開封尹,及即位乃以其弟光美(改廷美)代為開封尹,封齊王,封太祖子德昭為武功郡王、德芳為興元尹。但不久太祖諸子及光美或罷或流而一一死去,後來太宗遂傳位於子。據《宋史》卷二四四載,「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於是廷美遂得罪。」所以宋朝除趙匡胤外,從北宋太宗到南宋高宗,都是趙匡義的嫡系,至宋高宗斷子絕孫,才傳給宋太祖的七世孫即南宋孝宗。此事再度證明,人們之間即使親如兄弟,亦多可共患難、不易共富貴,一遇權位、金錢之爭﹐往往演出一幕幕宮廷政變或殘酷競爭。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九章_北宋之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