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其衝突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烏克蘭是西方與俄羅斯數十年來的拉鋸焦點
(來源:半島電視臺)
Published On 2022年2月24日
自1991年獨立以來,位於東歐的烏克蘭一直是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拉鋸焦點,而俄羅斯一直對該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近年來與歐洲拉近關係的舉動感到不滿。
獨立與繼承的核武器
1991年12月1日,當時的蘇維埃共和國烏克蘭就其獨立問題舉行了公投,並得到了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承認。
同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簽署了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但是烏克蘭卻在5年後尋求擺脫其強大鄰國的政治監護,儘管這種監護已經持續了近300年的時間。
此舉產生的結果就是,該國沒有完全遵守“獨聯體”的義務,而獨聯體是一個由俄羅斯主導的結構,目的是將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送回原軌道。
在冷戰結束的幾年之後,根據1994年12月5日在布達佩斯簽署的協議,俄羅斯、英國和美國承諾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與邊界,以換取基輔放棄從蘇聯繼承而來的核武器。
與俄羅斯簽署友好條約
1997年5月31日,俄羅斯與烏克蘭簽署了友好合作條約,但是這項條約並未去除基輔與北約之間的“曖昧關係”,與此同時,俄羅斯強烈反對烏克蘭或任何其他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
這項條約及其附件文本,特別敲定了在黑海海域共用前蘇聯艦隊等棘手問題。需要指出的是,這支艦隊停靠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俄羅斯保留了大部分艦船的所有權,但卻為使用塞瓦斯托波爾港而向烏克蘭支付少量費用。
與此同時,作為基輔最重要交易夥伴的俄羅斯,卻對高度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烏克蘭保留了“經濟武器”。
2003年,基輔簽署了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建立共同經濟區的協議,這促使歐盟警告它稱,此舉可能會阻礙它靠近歐盟,或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基輔的親西方統治者
2004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因舞弊而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抗議,民意調查也被取消。這場被控造假的選舉導致俄羅斯公開支持的候選人亞努科維奇獲勝。
“橙色革命”領導人、親西方的尤先科在12月26日獲得的勝利,標誌著烏克蘭在徘徊於歐洲與莫斯科之間的前總統庫奇馬的10年統治之後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需要指出的是,尤先科在競選期間被曝遭遇下毒事件。
這位烏克蘭新總統一上臺,便立即重申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願望,儘管這項要求遭到了歐盟委員會和北約的反對。
2008年,在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北約領導人同意烏克蘭最終將加入北約,從而激怒了俄羅斯。
俄烏兩國發起了多場政治和貿易戰,其中最重要的是2006年和2009年的兩場天然氣戰爭,這兩場戰爭中斷了歐洲的能源供應,同時也破壞了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廣場革命”
2010年,烏克蘭新總統亞努科維奇當選,並啟動了該國與俄羅斯和解的進程,同時強調該國與歐盟的融合仍然是首要任務——自2008年以來,烏克蘭一直在與歐盟制定“聯合協議”。但是在2013年11月,迫於克里姆林宮的壓力,烏克蘭總統在最後一刻拒絕了與歐盟簽署協議,並重新開啓與莫斯科之間的經濟關係。
這一轉變引發了一系列親歐洲的抗議運動,而這些抗議活動的中心就是基輔的中央廣場。
這場革命在2014年2月以亞努科維奇逃往俄羅斯而告終,亞努科維奇隨後被革職,而在此前,針對抗議者的血腥鎮壓導致了數百名示威者和20名警察死亡。
吞併克里米亞與戰爭
在這場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候,俄羅斯特種部隊在克里米亞半島上控制了一些戰略要地。
2014年3月,莫斯科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從而引發了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與俄羅斯之間最為嚴重的一場外交危機。
當年4月,親俄羅斯的分裂分子佔領了頓巴斯地區(烏克蘭東部講俄語的工業區)的關鍵據點,衝突在同年5月演變為一場戰爭。
自2014年以來,這場衝突已經造成超過1.4萬人死亡。
烏克蘭與西方發現,俄羅斯組織這些分離主義行動的目的,是要讓烏克蘭為其政策向西方傾斜而付出代價。
在烏克蘭邊境部署超過十萬名士兵之後,普京於2022年2月21日承認了兩個分離主義“共和國”的獨立,並下令在該地區部署部隊,但沒有透露這種部署的規模或時間計畫表。
本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在烏克蘭開啟“軍事行動”。
(來源 : 半島電視臺 + 法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