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小心日本德國日本重新武裝

特朗普警告:警惕德國日本重新武裝,誰和它們搞一起,准沒好下場
特朗普發出警告,警惕德日重新武裝起來,這不是一件好事!

3月10日,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烏克蘭危機使全球地緣政治處於急速變化的激蕩之中,世界各國都應對德國與日本的“武裝化”保持關注。特朗普警告,德國與日本在二戰中的歷史表明,兩國重新走向“武裝化”,對世界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任何國家與德國、日本保持密切關係,註定不會得到好結果。特朗普認為,如果德國與日本“重新武裝”起來,會為目前的國際體系帶來破壞性影響,同時也會給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脅。對特朗普的結論進行具體分析,作出以上判斷的最大依據來自對歷史的縱向比較。如果對二戰歷史有足夠的瞭解,並熟悉德國、日本崛起的歷史,便能夠意識到,特朗普的觀察確實具有一定道理。

一戰結束後德國成為戰敗國,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國、法國、義大利對德國極限施壓,一度將德國逼入絕境。除魯爾礦區被法國佔領外,德國還被要求賠償根本無力承擔的巨額賠款,更為致命的是,德國的軍備力量被大幅削弱,後續發展也遭到多方限制,德國的軍隊規模縮減至10萬人,且只允許裝備輕武器,主要負責員警隊伍的相關任務。巴黎和會結束後,歐洲獲得短暫和平,隨著工業化不斷發展,蘇聯日益展現出強大的力量,而西方社會的週期性經濟衰退引發了多次工人罷工,蘇聯的誕生證明工人階級確實具有推翻舊有秩序的力量,西方各國因此感到恐慌,並開始敵視蘇聯。與此同時,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逐漸崛起,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和法國為將禍水東引,默許希特勒在德國瘋狂擴張軍備規模,並撕毀《凡爾賽條約》,最終導致二戰爆發。

特朗普將這段歷史與德國、日本目前的武裝化趨勢進行縱向比較,認為世界和平將因此遭受巨大威脅,的確具有一定合理性。俄烏衝突爆發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於2月27日宣佈增加1000億歐元的軍費開支,並將投入大量精力打造維護國家安全的國防軍。朔爾茨的“重新武裝”計畫,之所以遲遲未能得到德國議會和政府的批准,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在能夠得到北約庇護的前提下,德國不需要自行發展軍備;第二,德國一直恪守戰後頒佈的《和平憲法》,嚴格限制軍備發展。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德國各方一致同意提高軍費開支,將其提升至GDP總量的2%,與北約規定持平。德國還計畫重金打造國防軍,以便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在新的地緣政治時代到來後,能夠更為從容地面對外部威脅。日本的情況與德國類似,巴黎和會後,華盛頓會議於1921年召開,並簽訂包括《九國公約》在內的三個條約。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明目張膽地突破《九國公約》對海軍發展的限制,傾舉國之力大力發展海軍及陸軍,並悍然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正式成為二戰的策源地之一。

瞭解特朗普做出判斷的依據,再對這番言論的合理性進行詳細解讀,總體而言,特朗普雖然曾有過諸多驚人之舉,但此次發出的警告仍應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視。

首先,從德國方面進行分析,此次俄烏衝突必然會對歐洲大陸的地緣政治產生巨大影響。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原本希望通過和平的政治外交手段干預俄烏衝突,進行積極斡旋,但美國從中作梗,烏克蘭作為當事方也沒有拿出足夠的誠意配合談判。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兩個主要國家在近在咫尺的歐洲戰事中竟然毫無作為,德國與法國也在不斷思考其中的原因,並試圖尋找破解之法。僅從德國方面而言,最為根本的原因是,軍事發展的程度十分有限。在經濟領域,德國是全球第5大經濟體,但軍事實力卻虛有其表,整個國家的發展並不均衡,是一個“跛腳國家”。事實上,正是德國學者率先在20世紀提出地緣政治概念,隨後德國也確實以此為指導,踐行所謂的“生存空間戰略”。在地緣政治時代,軍事力量仍是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延伸自身意志最為有利的工具,因此朔爾茨提出增加1000億歐元的國防預算後,德國議會也迅速批准這一提案。俄羅斯在對待烏克蘭危機時的果斷作風使德國充分意識到,軍事力量在當前國際關係中仍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終決定增加軍費開支,並重新打造國防軍。德國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及強大的經濟實力,一旦重新武裝起來,將在歐盟及北約內部產生重大影響,必然會突破現有的組織結構,為整個歐洲的政治生態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

其次,從日本方面展開解讀。近年來日本表現得十分活躍,根本原因在於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本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部分學者甚至表示,日本已經迎來第三次開國的戰略視窗期。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晉三不斷炒作戰爭風險,並揚言將插手中國的臺灣問題,甚至公開表示:“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而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及防衛大臣岸信夫在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面,也展現出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日本甚至揚言將建立對敵發起攻擊的基地,並打響先發制人的戰爭。如今美國為了在亞洲對中國形成制衡,已使出渾身解數並顯出力不從心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然會放鬆對日本的限制。正如日本學者所言,日本確實迎來了第三次開國的戰略視窗期,日本企圖通過修改戰後頒佈的《和平憲法》,採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大力發展日本海上自衛隊,希望使日本重新成為“正常國家”。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則表明日本能夠對外發起戰爭,同時也能夠名正言順地進行軍隊建設。對亞洲地區而言,日本的“正常”並不會帶來福音,反而將埋下存在巨大隱患的“地雷”。
基於以上分析可知,特朗普的觀察十分正確,能夠得到各方的認同,國際社會確實應該警惕德國與日本“重新武裝”這一趨勢。二戰距今不過幾十年,德國與日本仍然存在軍國主義土壤,一旦在合適的時機得以爆發,必定會掀起滔天巨浪。以烏克蘭危機為例,目前已有100余萬烏克蘭難民湧入波蘭,最終必將流向德國,近年來德國逐漸成為各國難民的首選目的地。一方面,德國自2015年開始接收大批中東難民;另一方面,包括新納粹主義分子在內的烏克蘭民眾也將借由難民潮湧入德國,以便在德國尋找精神上的慰藉。眾所周知,德國是納粹主義的發源地,此次烏克蘭危機引發的難民潮絕不僅是人道主義危機,還會助長歐洲的極端主義,德國未來的走向也尚未可知。

對中國而言,德國與日本的“重新武裝”趨勢同樣值得關注。日本企圖通過修改《和平憲法》,重新成為“正常國家”爭取對外戰爭權,中國必須對此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需要在政治、外交層面對日本的企圖進行揭露和約束;另一方面,必須依靠自身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歸根結底是要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蓬勃勢頭,並不斷提升國防力量。在擁有強大的經濟及軍事實力後,才能真正地維護中華民族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現有地位,並成功躍上更高層次。

特朗普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小心日本德國,美國務必警惕
2022-03-14 17:59:25 來源: 浩若蒼穹

根據俄新社報導,特朗普近日警告稱,存在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相信我們對於特朗普喜歡在社交軟體上“迷惑”發言這一特點都不陌生了,有時他的一言一行常常能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而這一次,特朗普之所以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這麼說,他認為是由於德國和日本軍事力量的加強,讓美國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機。德國和日本究竟做了什麼?難道德國和日本真的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嗎?

德國、日本同時擴軍

特朗普表示,德國突然間將1000億歐元投入到了軍隊建設當中,而日本與此同時也投入了大批的資金到軍事建設中。要說別的國家將財政投入到什麼方面,這本來就不關自己的事。俗話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特朗普不這麼認為。他讓大家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什麼?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們知道,二戰是法西斯國家發起的,日本作為侵略過我國的國家就是其中之一。特朗普表示,徳日突然間又擴張軍事力量,難保不是在故技重施。他還說這是對美國的不尊重,是對美國力量的蔑視。其實特朗普說這話的背後原因無非就是在暗指拜登無力掌管美國的局勢,從而導致了美國國際地位的下降。因此德日才會對美國造成威脅。這一套邏輯確實很有美國“那味兒”了,畢竟在他們眼裡確實自己就是世界霸主,別國最好都要圍著他們轉。

且不說德日擴軍的真正意圖是什麼,畢竟那本來就是他們自己國家的內政。就說德日能否對美國造成威脅還未可知,要知道美國的軍事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警又是從何得出的呢?而且這還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表示出這個預警了。就連拜登也曾說過當前緊張的世界局勢可能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警

特朗普為什麼此次提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其中不乏火上澆油的意思。因為拜登上位以來,特朗普的種種此類行為都沒有停止過。事實上,宣揚緊張氣氛,挑起輿論這些手段一直都是美國部分政客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時候,特朗普的言行無疑是在找拜登的麻煩。他甚至在節目中直言“美國在被不夠資格的人領導……我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從而讓大家保持警惕。

而拜登之所以會提到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想震懾自己國家的盟友們。例如北約成員國、歐盟等,目的就是為了拉攏他們繼續向美國靠攏,做美國的“小弟”。同時,美國在如今形勢緊張的局勢當中,製造輿論,挑唆關係很有一手,但是實際做起來,卻是置之不理的。因此,拜登提到了三戰也是為了拒絕軍事介入烏克蘭的危機當中。

結語

總之,德國和日本的蠢蠢欲動確實讓人感到擔憂,不過俄羅斯也好,美國也好,是不會隨意動用核武器這張王牌的,因為真的到那一天,整個世界都會陷入混亂。這才是讓我們這些愛好和平的國家所擔心的,至於政客們渲染的緊張氣氛,我們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