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甲編
(一)商、周(約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前221年)
1.商之社會與文化
《史記》有關殷商的記載
河南安陽小屯殷墟的發掘
殷墟甲骨文簡介
甲骨文中的商代經濟、文化資料
2.西周之封建
武王克商建周
周初之兩次封建
封建及宗法、井田制度的內容
3.春秋戰國之政局
王權衰微與霸政之興起
齊桓公稱霸天下
晉文公繼起爭霸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秦統一六國
(二)秦、漢及魏晉南北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
1.秦之政治措施
秦王政自稱始皇帝
廢封建,置郡縣
出巡天下,勒石紀功
確立法度,加強統治
統一文字,焚書坑儒
嚴刑峻法,苛政害民
2.漢武帝之政治措
削弱封國,加強中央集權
打擊豪強,實行鹽鐵官營
獨尊儒術,建立士人政府
武帝末年危機及時人之評價
3.王莽篡漢及其新政
西漢末期的社會危機
王莽之身世
王莽改制之內容
(1)王田、私屬
(2)五均、六莞
(3)更改幣制
新政的擾民及失敗
4.東漢宦官與外戚之爭
戚宦相爭之酷烈
黨錮之禍
戚宦擅權之惡果
5.三國鼎立
東漢末的州郡割據
官渡之戰與曹操統一北方
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之形成
三國的並立紛爭
6.西晉之政局與衰
西晉初年之政治
八王之亂
永嘉之亂與西晉的滅亡
7.南北對峙
晉室南渡與北伐
淝水之戰
南北朝對峙與重新統一
(三)隋、唐及五代十國(公元581年至公元960年)
1.隋之建設與衰亡
隋代之建設
(1)開運河
(2)置倉庫
(3)修馳道
(4)築橋樑
煬帝的暴政
民變四起與隋之速亡
2.唐之盛世
貞觀之治
開元之冶
3.安史之亂與唐之衰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
宦官弄權禍政
牛李朋黨之爭
唐末的社會危機及民變
4.五代十國之政治與社會
五代藩帥之強暴行徑
五代十國社會狀況
(四)宋、元、明(公元960年至公元1644年)
1.宋初之中央集權政策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分割相權
強榦弱枝
杯酒釋兵權
重文輕武
2.北宋變法
王安石及其變法主張
熙寧新政之內容
(1)均輸法
(2)清苗法
(3)農田水利法
(4)免役法
(5)市易法
(6)方田均稅法
(7)保甲法
(8)保馬法
(9)設軍器監
(10)置將練兵
新法的廢罷
3.南宋偏安全
靖康之禍與宋室南渡
岳飛之抗金及被害
紹興和議
采石之戰
南宋之滅亡
4.元之統治政策
元朝之建立
政治壓迫與民族歧視
軍事鎮壓與管制
佔民田與掠民為奴
官吏的貪殘與奢侈
濫發紙幣,通貨膨脹
民變四起與元之覆滅
5.明之君主集權
殘殺大臣
廢除宰相
分封藩王
設立廠衛
廷杖與文字獄
6.明之政局與衰亡
宦官擅政
滿洲入侵
民變四起與明之覆滅
(五)清(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1.清初之統治政策
清兵入關及屠掠
清初之文字獄
(1)莊氏《明史》案和《南山集》案
(2)呂留良案
(3)胡中藻案
搜燬反清書藉
推行保甲制度
2.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前的中英關係
林則徐禁煙
鴉片戰爭經過
中英《南京條約》
英佔香港的最早告示
3.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的興起
《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的內鬨
太平天國的敗亡
孫中山《太平天國戰史序》
基督新教與太平天國
4.英法聯軍之役
英法聯軍之役經過
中英《天津條約》
中英《北京條約》
中俄《璦暉條約》
5.洋務運動
“師夷長技以制夷”
洋務派之事蹟
6.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之經過
中日《馬關條約》
7.列強勢力範圍之劃分
1896年的中俄密約
香港新界之租借
(1)《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2)清朝官吏之有關奏摺
(3)中英香港新租界合同
中英有關割讓香港三條約原件之典藏現況
8.戊戌變法
康有為、梁啟超之主張
康有為上書
光緒帝定國是詔
維新派之事蹟
9.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義和團傳單
八國聯軍告示
清朝皇帝諭旨
中外《辛丑條約》
10.孫中山先生之革命運動及中華民國之成立
孫中山先生自傳
興中會章程
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
清朝末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詔書
(六)現代(公元1911年至公元1976年)
1.民初之政局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有關文詞
(1)就職誓辭
(2)宣言書
(3)辭職文
有關中華民國建立之回憶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誓詞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摘錄)
中華革命黨創立的有關文件
孫中山《討袁宣言》
孫中山《護法宣言》
2.五四運動
五四時的學生宣言
五四運動的大略經過
對五四運動的回憶
孫中山談五四運動
3.中國共產黨之興起及國共關係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
陳獨秀關於共產黨組織、宣傳工作的通告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孫中山生生遺囑
國民黨”西山會議”派之主張
國民黨人筆下之”南昌暴動”經過
4.國民革命軍北伐
孫中山《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北伐初國民革命軍之組成
北伐後之中原大戰
有關西安事變的部分文電
國民政府對張學良的審判
5.中日戰爭
九一八事變之經過情形
張學良報告日軍入侵之電文
日本佔領軍佈告
七七事變經過
國共再次合作之實現
(1)共赴國難宣言
(2)蔣中正對中共宣言的談話
(3)毛澤東致蔣中正
日木戰犯的審判
中國參與聯合國之創立
6.戰後之國共關係
毛澤東在重慶的書面談話
國共《雙十會談紀要》
馬歇爾來華所攜之訓令
(1)杜魯門總統致馬歇爾特使函
(2)美國對華政策全文
(3)國務卿致陸軍部長函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軍管會佈告
7.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成立及國民政府之遷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概況
國民黨在台灣施行之土地改革
8.當代中國之概況
初期外交向蘇聯”一邊倒”
展開鎮壓反革命運動
在思想文化領域肅清”異己”
胡風事件和肅清反革命運動
反對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鬥爭
(1)部分”右派分子”的言論和回憶
(2)中共展開反右派鬥爭
(3)毛澤東親自執筆的”反右”社論
“三面紅旗”和大躍進運動
(1)農業生產的”衛星”
(2)歌頌人民公社的”特寫”
(3)鋼鐵生產的”衛星”
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信號
十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1)標誌文革正式開始的”五.一六”通知
(2)燃點文革之火的《人民日報》社評
(3)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文件
(4)紅衛兵”破四舊”運動
(5)中共九大新聞公報
(6)動員”批林批孔”的黨刊短評
(7)號召”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黨報社論
(8)”四五”天安門廣場詩
(9)鎮壓天安門運動的黨報社論
(10)”四人幫”的垮台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乙編
(一)重要制度
1.秦漢之宰輔制度
秦、漢三公九卿之演變
秦、漢之官爵
2.唐、宋、明、清之中央制度
唐之三省制
宋之中央官制
明之內閣制
清之內閣及軍機處
3.漢代之察舉徵辟及魏晉南北朝之九品中正制
漢代之察舉徵辟
魏晉南北朝之九品中正制
4.唐、宋、明、清之科舉制
唐繼隋行科舉制
宋之科舉制
明之選舉制
清之制舉
5.唐、宋、明、清之重要兵制
唐之府兵制
宋之禁軍與廂軍
明之衛所制
清之八旗兵制
(二)經濟發展
1.春秋戰國之工商業發展
春秋時期之工商業
戰國時期之工商業
2.漢代重農抑商政策
漢朝之重農抑商
歷代”重農抑商”之觀察
3.唐代賦役與經濟發展
唐之均田制與租庸調制
唐代之兩稅制
唐代經濟之發展
經濟重心之南移
4,宋代之工商業與海上貿易
宋代手工業之發展
宋代國內商業之繁榮
市舶司及宋代之海外貿易
5.明代賦役與經濟發展
明代之一條鞭法
明代工商經濟之發展
(三)中外交通
1.張騫、班超通西域
張騫首通西域
班超再通西域
西漢通西域的海道
2.唐代中外文化交
隋唐與西域之交通
玄奘西遊印度取經
鑑真東渡日木播教
大秦景教傳入中國
3.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元代之海外貿易
元代之中外交通
元代之東西文化交流
4.鄭和下西洋
鄭和生平大略
鄭和七下西洋之經過
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記載
5.明清兩代傳教士之東來
歐洲人之東來
明人關於利瑪竇等的記載
明清來華之西方傳教士
(1)明代後期
(2)清代前期
(3)清代後期及近代
(四)學術思想與宗教傳播
1.先秦學術思想
老子生平、思想
孔子生平、思想
墨子生平、思想
莊子生平、思想
孟子生平、思想
荀子生平、思想
韓非生平、思想
2.魏晉清談
何晏、王弼與玄學
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
3.宋明理學
朱熹生平、思想
陸九淵生平、思想
王守仁生平、思想
4.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文選
(1)《敬告青年》
(2)《文學革命論》
(3)《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4)《新青年宣言》
胡適文選
(1)寄陳獨秀》
(2)《文學改良芻議》
(3)《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附:李大釗《再論問題與主義》
陳獨秀談魯迅
5.佛教及道教之傳播
道教之特徵
道教對中國社會之影響
佛教立足中土之原因
佛教對中國社會之影響
中國佛教的若干特點
附:本書引用書目
《逸周書》
《周禮》
《禮記》
《管子》
《老子》
《論語》
《左傳》
《公羊傳》
《墨子》
《莊子》
《孟子》
《列子》
《韓非子》
《呂氏春秋》
《戰國策》
《過秦論》(西漢 賈誼)
《史記》(西漢 司馬遷)
《鹽鐵論》(西漢 桓寬)
《漢書》(東漢 班固)
《說文解字》(東漢 許慎)
《三國志》(晉 陳壽)
《抱朴子》(晉 葛洪 )
《後漢書》(南朝宋 范曄)
《晉書》(唐 房玄齡等)
《隋書》(唐 魏徵等)
《大唐創業起居注》
《貞觀政要》(唐 吳兢)
《大唐西域記》(唐 玄奘譯﹑辯機撰)
《唐六典》(唐 張九齡等)
《唐大和上東征傳》(日 真人元開)
《安祿山事蹟》(唐 姚汝能)
《通典》(唐 杜佑)
《茶經》(唐 陸羽)
《陸宣公奏議》(唐 陸贄)
《權載之文集》(唐 權德輿)
《順宗實錄》
《唐國史補》(唐 李肇)
《昌黎文集》(唐 韓愈)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全唐文》
《唐文粹》
《舊唐書》(後晉 劉昫等)
《唐會要》(宋 王溥)
《太平廣記》(宋 李昉等編)
《武經總要》(宋 曾公亮)
《新唐書》(宋 歐陽修等)
《新五代史》(宋 歐陽修)
《長安志》(宋 宋敏求)
《資治通鑑》(宋 司馬光等)
《涑水紀聞》(宋 司馬光)
《臨川先生文集》(宋 王安石)
《夢溪筆談》(宋 沈括)
《范太史集》(宋 范祖禹)
《萍洲可談》 (宋 朱彧)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宋 徐兢)
《靖康紀聞》(宋 丁特起 )
《宋朝事實》(宋 李攸 )
《東京夢華錄》(宋 孟元老)
《夢粱錄》(宋 吳自牧)
《都城紀勝》(宋 耐得翁)
《東都事略》(宋 王稱)
《嶺外代答》(宋 周去非)
《續資治通鑑長編》(宋 李燾)
《容齋隨筆》(宋 洪邁)
《三朝北盟會編》(宋 徐夢莘)
《朱子語類》(宋 朱熹)
《大學章句》(宋 朱熹)
《陸九淵集》(宋 陸九淵)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宋 李心傳)
《金陀續編》(宋 岳珂 )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宋 楊仲良)
《雞肋編》(宋 莊季裕)
《宋朝諸臣奏議》
《宋會要輯稿》
《癸辛雜識續集》(元 周密)
《文獻通考》(元 馬端臨)
《宋史》(元 脫脫等)
《真臘風土記》(元 周達觀)
《島夷誌略》(元 汪大淵)
《金華黃先生文集》(元 黃溍)
《陶記》(元 蔣祈)
《石田集》(元 馬祖常)
《元典章》
《元史》(明 宋濂等)
《誠意伯文集》(明 劉基)
《南村輟耕錄》 (明 陶宗儀)
《高太史?藻集》(明 高啟)
《北巡私記》(明 劉佶)
《庚申外史》(明 權衡)
《天妃靈應之記》(明 鄭和等)
《前聞記》(明 祝允明)
《王文成公全書》(明 王守仁)
《四友齋叢說》(明 何良俊)
《翦勝野聞》(明 徐禎卿)
《宋史紀事本末》(明 陳邦瞻)
《南宋書》(明 錢士升)
《松窗夢語》(明 張瀚)
《春明夢餘錄》(明 孫承澤)
《萬曆野獲編》(明 沈德符)
《明實錄》
《宋元學案》(清 黃宗羲)
《天下郡國利病書》(清 顧炎武)
《明書》(清 傅縰麟)
《明史》(清 張廷玉等)
《廣東新語》(清 屈大均)
《大義覺迷錄》(清 雍正)
《四庫全書總目》
《清代文字獄檔》
《內閣小記》(清 葉鳳毛)
《嘯亭雜錄》(清 昭槤)
《廿二史劄記》(清 趙翼)
《簷曝雜記》(清 趙翼)
《樞垣記略》(清 梁章鉅)
《金石萃編》(清 王昶)
《鮚埼亭集外編》(清 全祖望)
《聖武記》(清 魏源)
《海國圖志》(清 魏源)
《清實錄》
《東華錄》(清 王先謙)
《清朝文獻通考》
《太平天國印書》
《明清史資料》
《明清史論著集刊》
《清史稿》(趙爾巽)
《書林清話》(葉德輝)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
《觀堂集林》(王國維)
《胡適文存》(胡適 遠東圖書館1953年版)
《陳獨秀文集》(陳獨秀 龍文書店1964年版)
《考古學基礎》(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中華書局1962-1982年版)
《中外交通史》(陳佳榮 學津書店1987年版)
《中國宗教史》(陳佳榮 學津書店l988年版)
《臺灣史略》(元邦建 中流出版社1990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朱玉湘等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1992年出版 )
《宇宙風》
《人民日報》
《文匯報》
《解放軍報》
《紅旗》
《歷史教學》
《傳記文學》
《農業考古》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各種著作目錄或簡介(“陳佳榮著作目錄一覽”)﹕《中國歷史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