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國勢國力本已積貧積弱,而政治之混亂亦不減於他朝,諸如政變、黨爭及外戚擅政、權臣作亂之事不絕於兩宋。而在外患激烈的狀況下,朝廷內亂就使得國家更加衰微,尤其是南宋偏安之朝廷更是如此。岳飛曾云,「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可惜的是南宋天下在這兩方面始終不得太平。和北宋略有不同,南宋的宰相之權較大,他們多兼樞密使,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有時還兼領財政。在南宋的一百五十多年間,共出四大權相,他們不僅大權在握,而且其為政往往還夾雜著「黨爭」及「和戰之爭」,遂使南宋之朝政﹐鮮有安寧之時。
所謂「四大權相」,指的是高宗時的秦檜,寧宗時的韓侘冑,寧宗、理宗時的史彌遠,理宗、度宗時的賈似道。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而秦檜一人居於相位即達十九年之久。秦檜之陷害岳飛、對金乞和已如前述,在他的操縱下、朝政不堪聞問,據《宋史.秦檜傳》說,「一時忠臣良將誅鋤殆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爭以誣諂善類為功。……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佞諛,不避形跡」。檜子秦熹亦於紹興十八年知樞密院事,旋為觀文殿學士兼侍讀,是為父子同時當朝。後來檜死,虞允文有云「秦檜盜權十有八年,檜死,權歸陛下」。
高宗末年,傳位給孝宗,退為太上皇。高宗子早卒,儲位久懸,北宋太宗一系至此而絕,孝宗則為太祖之後。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也傳位給太子光宗(1189一1194),自稱太上皇。光宗昏庸無能,朝政決於皇后李氏。李氏離間孝宗、光宗二宮,紹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死,光宗始終末入宮探視或治喪。於是中外洶洶,百官相與慟哭於宮門,宗室趙汝愚(1140一1196)以及外戚韓侘冑(1152一1207)遂擁立光宗之子即位,是為寧宗,改元慶元。後趙、韓爭權,趙汝愚聯合道學家朱熹(1130一1200)、吏部侍郎彭龜年等,攻擊韓侘冑「竊弄威福,不去必為後患」。韓侘冑乃斥道學為「偽學」,加以禁止,又貶逐趙汝愚、周必大(1126一1204)、朱熹、彭龜年、陳傅良、蔡元定等五十九人。史稱「慶元黨禁」。
及至韓侘冑死後,史彌遠繼之專權,政事益壞。嘉定十七年(1224年),寧宗死而無子,史彌遠遂矯詔立宗室子貴誠(北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代孫)為帝,更名昀,是為理宗(1224一1264)。史彌遠在寧宗時已做了十七年宰相,接著又在理宗朝做了九年,前後用事凡二十六年之久。史稱南宋之奸相有秦檜、史彌遠及後來的賈似道(1213一1275)等。史彌遠握權之久過於秦、賈兩人,在其秉政時期,任小人,逐君子,擅權害政,海內積痛莫敢言。後來史彌遠死了,其姪史嵩之又把持朝政多年,一味獨斷專行,排斥異己。
南宋理宗在位共四十二年,其政權操於奸佞之手,幾佔去三分之二時間。南宋亡國之根,於其時已種下。理宗末年,重用外戚賈似道。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南侵,似道以右丞相領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曾私向敵軍乞和。此後專權多年,用重法督責諸將.大肆掠奪民田。至度宗時(1264一1274)權勢更盛,封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朝廷大政都在其西湖葛嶺的私宅中裁決之。及至「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稱之曰『師臣』而不名,朝臣皆稱為「周公』。……命入朝不拜,朝退,帝必起避席,目送之出殿廷始坐。繼又令十日一入朝」,「似道既專恣日甚,畏人議己,務以權術駕馭上下,以官爵牢籠一時名士,又加太學餐錢,寬科場恩例,以小利啗之。由是言路斷絕,威福肆行,相視以目」。在賈似道的專政下,南宋末年政治黑暗至極,幣值跌落,物價飛漲,官吏肆虐,民不聊生。「權臣用事以來,戕賊元元,殆非一事。……江湖、閩、廣三衢之盜相挺而起,生靈荼毒幾千萬人,戶口減少殆什七八。幸而無盜者,又以官吏爭自為盜,田里荒寂,州縣蕭條」。於是﹐南宋終於難免被外敵滅亡之危機。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二十章_南宋之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