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四年(400年)秋,法顯等出陽關後就進入沙漠地帶,據《佛國記》載「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他們足足走了十七天,才穿過這一千五百里的流沙途程而抵達鄯善。不久又由鄯善北上至焉夷(即焉耆),智嚴、慧簡、慧嵬三人為求行資而東返高昌。法顯等則沿西南行赴于闐。其間用一個多月穿越今塔克拉瑪千大沙漠,「路中無居民,沙行艱難.所經之苦,人理莫比」。
法顯等到達于闐大約在隆安五年(401年)初,於此停留了三個月。後來僧紹一人隨外國僧人向罽賓去了,法顯等則經過子合(即朱駒波)、於摩(即漢盤陀、渴槃阤)而至竭叉(應即疏勒),並於是年冬天登上蔥嶺。據法顯記,「蔥嶺冬夏有雪,又有毒龍,若失其意,則吐毒風、雨雪、飛砂、礫石,遇此難者,萬無一全,彼土人即名為雪山人也」。蔥嶺之南有陀歷國(今巴基斯坦北端之達利爾 Darel),已是北天竺境,「 於此順嶺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岨,崖岸嶮絕,其山唯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投足無所。 下有水名新頭河,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躡懸絙縝過河,河兩岸相去減八十步.九譯所絕,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足見其途程之險峻。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三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海陸對外交通_第三章 法顯之訪印及其貢獻_
第一節 法顯西行求法之動機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