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航海女神天妃之加封,並列入國家祭典,乃元代海外交通事業日益發達之反映。天妃又有神女、龍女、靈女、玄女、聖妃、天后、天母、聖母、聖姑、神姑、媽祖、馬祖、婆祖等等稱呼,原係莆田湄洲(今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島)人林願(一作林惟愨)之第六女.叫默娘,誕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庚申三月廿三,逝於雍熙四年(987年)丁亥九月初九。相傳其昇天後屢屢顯應於海上,保佑船舶之平安,被稱為「福建海神」或「泉州海神」,並成為東亞沿海居民普遍崇祀、家喻戶曉的航海女神。

南宋丁伯桂 《艮山順濟聖妃廟記》有云,「神莆陽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廟祀之,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莆臨海有堆,元祐丙寅(元年,1086年)夜現光氣,環堆之人一夕同夢,曰『我湄洲神女也,宜館我於是』,有祠曰聖堆。宣和壬寅(四年,1122年),給事路公允迪載書使高麗,中流震風,八舟沉溺,獨公所乘,神降於檣,遂獲安濟。明年奏於朝,賜廟額曰順濟。紹興丙子 (二十六年,1156年),以郊典封靈惠夫人,……  (紹熙三年) 易爵以妃,號惠靈」。

據諸書所載,兩宋對聖妃之封凡一十有四:順濟(宣和五年,1123年),靈惠(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昭應(紹興三十年,1160年),崇福(乾道二年,1166年),善利(淳熙十一年,1184年),惠靈(紹熙三年,1192年),助順(慶元四年,1198年),顯衛(嘉定元年,1208年),英烈(嘉定十年,1217年),嘉應(嘉熙三年,1239年),協正(寶祐二年,1254年),慈濟(寶祐三年,1255年),善慶(寶祐四年,1256年),顯濟(景定三年,1262年)。《夢粱錄》卷十四外部行祠曰,「順濟聖妃廟,在艮山門外,又行祠在城南蕭公橋及候潮門外瓶場河下市舶司側。按廟記:妃姓林,莆田人氏,素著靈異,立祠莆之聖堆。宣和賜廟額,累加夫人美號,後封妃,加號曰靈惠協應嘉順善慶聖妃。其妃之靈者,多於海洋之中,佑護船舶,其功甚大,民之疾苦,悉賴帡幪」。然則宋時不僅莆田,中國的東﹑南沿海均以聖妃為航海之神而立廟崇祀矣!

及至元代,對天妃之封典顯為擴大,由聖妃而進封為天妃。據 《元史》本紀,元廷對天妃之加封有五次。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六月「癸酉,詔加封南海明著天妃為廣祐明著天妃」(世祖本紀)。大德三年二月壬申,加「泉州海神曰護國庇民明著天妃」(成宗本紀)。天曆二年(1329年)十月 「己亥,加封天妃為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賜廟額曰靈慈,遣使致祭」(文宗本紀)。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甲辰,詔加號海神為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順帝本紀)。

《元史.祭祀志》曰,「南海女神靈惠夫人,朝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興化等處皆有廟。皇慶(1312-1313年)以來,歲遣使齎香遍祭」。如 《元史》本紀載,至治元年(1321年)五月、三年(1323年)二月,泰定三年(1326年)七月、四年七月,致和元年(1328年)正月,均遣使祀海神天妃。大約每年海運,均須先期祀祭天妃。毋敢懈怠。至於民間凡南北通海之地,舶人祀之尤勤,舶中來往晝夜香火不絕。

後來﹐明清時代對天妃之封典有增無已。如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之為「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永樂七年(1429年)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鄭和下西洋時,曾於宣德六年(1431年)在婁東劉家港天妃宮刻石《通番事蹟記》,在長樂南山寺刻石《天妃之神靈應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進一步封天妃為「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嘉慶五年(1800年),天后之全銜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后之神」 。有清一代之敕封、詔封、欽定等凡十二次。

    實際上,歷代王朝對天后的晉封,不過體現朝廷對航海交通之鼓勵與重視。而對天后之誠摯祭祀,主要植根於民間之中。自中國的渤海和朝鮮、日本以南,沿蘇、浙、閩、粵、臺、澎,乃至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天妃廟、天妃宮、天后廟、天后宮數以千計,香火興旺。天后的故鄉莆田一帶自不待言,南海各地亦頗茂盛,如香港的佛堂門、鯉魚門、銅鑼灣、香港仔、筲箕灣、石澳、赤柱,九龍的榕樹頭,以及長洲、青衣、坪洲等離島,均有天后宮廟之建立。銅鑼灣天后廟前之大道即名為天后廟道,地下鐵道站亦以「天后」命名。澳門的天后廟稱「媽祖閣」,或謂該地之葡文名Macau(馬交)即其省譯。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六編  蒙古西征與元代中西交通之鼎盛_ 第三章  元代海外貿易與航海之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