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關中外交通之載藉頗多,如上述之 《西遊錄》、《長春真人西遊記》、《西使記》、《真臘風土記》、《南海志》、 《島夷誌略》。另尚有周致中之《異域志》,該書著錄有二百來個國家、地區,編成一百五十多條。其中大多採自《山海經》及唐、宋諸書,然也有一部分元代的重要外國地名,如緬人國、遲羅、潦查或老抓(Laos)、大琉球國(指今琉球群島)、西洋國(指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一帶)、撒母耳干(Samarkand)、虎六母思(即波斯灣口之忽魯謨斯Hormus)、可只(即渴石Kesh)、馬羅(即馬里Mary)等等,對研究當時之中外史地﹐頗有參考價值。
不過除《西使記》載及蒙古西征木剌夷、報達、天房等的一些情況外,有關元朝同中亞、南亞、西亞諸國之政治往來,則多散見於《元史》本紀與列傳。據不完全的統計,終元之世朝廷一直同四大汗國保持密切的來往,尤以伊兒汗國為最: (1)同察合台、窩闊台汗國:大德八年(1304年)、九年、十年、十一年,至大元年(1308年)、三年,延祐元年(1314年)、二年,至順二年(1331年)、三年;(2)同欽察汗國:憲宗三年(1253年),元貞元年(1295年),延祐元年、七年,泰定三年(1326年),至順元年(1330年)、三年,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三年,至正二年(1342年)、五年、十三年; (3)同伊兒汗國:大德八年(1304年),泰定元年(1324年,四次)、二年、三年(六次)、四年(二次),至順元年、二年(三次)、三年(四次)。
元朝同南亞的印度、斯里蘭卡之關係也是頗為密切的,故《元史.外夷傳》專為印度南端的馬八兒、俱藍等國列傳,謂「海外諸蕃國.惟馬八兒與俱藍足以綱領諸國,而俱藍又為馬八兒後障,自泉州至其國約十萬里。其國至阿不合大王城,水路得便風,約十五日可到,比餘國最大」。前面已經提過,俱藍又作閣藍乃今之奎隆(Quilon)。馬八兒(Maabar)在印度南端的馬納爾(Manaar)灣沿岸一帶,阿拉伯語名渡頭曰Maabar,馬八兒原指斯里蘭卡北部與印度南端渡海往來之處即今之亞當橋(Adam’s Bridge),後引申為印度南端之國名。《諸蕃志》提到「南毗無離拔國」,《南海志》載及「南毗馬八兒國」,鄙意無離拔﹑馬八兒的語原或與南毗國所在的Malabar海岸有關。又阿不合,《元史.宗室世系表》作阿八哈,《元史.世祖本紀》亦作阿八合,為旭烈兀汗之長子,繼父為伊兒汗(1265一1282在位),阿不合大王城或指伊兒汗國之都城大不里士(Tabriz),唯自印度南端前往十五天似難抵達。另 《元史》卷八提到 「(至元十年正月己卯)詔遣扎朮阿押失寒、崔杓持金十萬兩,命諸王阿不合市藥獅于國」,獅子國即今斯里蘭卡。
據 《元史》本紀及外夷傳所載,有元一代馬八兒國入貢約十四次:至元十六午(1279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廿一年、廿三年(兩次)、廿四年(兩次)、廿五年、廿六年、廿八年,大德元年(1297年),延祐元年(1314年)。元廷遣楊庭璧、亦黑迷失等出使其國則有將近十次之多。元使楊庭璧等等前往招諭俱藍(或閣藍)也有六七次,彼國來朝入貢凡三次:至元十七年、十九年和二十四年。另至元廿一年(1284年),亦黑迷失曾出使僧伽剌國,至元廿八年十一月「遣左吉奉使新合剌的音」,至元廿九年十月「甲辰,信合納帖音國遣使入覲」,至元三十年又遣使赴信合納帖音等國。僧伽剌、新合剌、信合納均為梵文Sinhala之譯音(義為執獅子),的音、帖音為dvipa之對音(義為洲、島),Sinhala-dvipa即執師子國、獅子國,指今斯里蘭卡。汪大淵《島夷誌略》也載及僧加剌和該島的高郎步、大佛山等地,均有助於研究元代同今斯里蘭卡之往來。
元代對中亞`西亞各地之認識,還有一極堪注意者,即《元經世大典地里圖》與《元史.地理志》所列的西北地名。該圖原附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虞集等所撰的《經世大典》中,但原書已伕,後清魏源從《永樂大典》錄出此圖,刊於 《海國圖志》道光間之五十、六十卷本。《元經世大典地里圖》所列地名,與《元史》卷六十三地理志之 「西北地附錄」大致相符。均為研究當時亞洲歷史與中西交通之重要資料。
茲據 《元經世大典地里圖》,參以 《元史地理志》將西北地名略引於下並加淺釋:
(一)察合台汗國篤來帖木兒(1321一1331在位)所封地:
畏兀兒地:指維吾爾族地區。圖位羅布泊北面一帶。
合剌火者:又作哈剌火州、和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
魯古塵:今新疆魯克沁。
他古新:今新疆托克遜。
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面之破城子。
彰八里:今新疆昌吉。
古塔巴:今新疆呼圖壁。
仰吉八里:今新疆瑪納斯。
也迷失:應即也迷里,在今新疆額敏南面。
普剌:今新疆博樂。
柯耳魯地:指突厥一部柯耳魯(Karluk)人住地。圖位今新疆賽里木湖附近。
阿里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
亦剌八里:今新疆伊寧市。
亦云赤:在伊犁河畔,或指伊犁。
苦叉:今新疆庫車。
八里茫:在新疆阿克蘇東面,或謂即其近郊之伴爾滿。
倭赤:今新疆烏什。
忽炭:又作斡端、和闐,今新疆和田。
可失哈耳:即喀什嘻爾,今新疆喀什市。
途魯吉:或謂即突厥之轉音。圖位今新疆西北邊境之圖嚕噶爾特山口一帶。
阿忒八失:原蘇聯的阿特巴什(Atbashi)
訛跡邗:原蘇聯的烏支根(Uzgen)
柯散:Kasan,原蘇聯納曼干(Namanghan)西北面之Kassansay。
巴補:Pap,原蘇聯納曼干之西面。
麻耳亦囊:原蘇聯的馬爾格蘭(Margelan)。
忽氈:Khojend﹐原蘇聯的列寧納巴德(Leninabad)
察赤:Chach,原蘇聯的塔什干(Tashkand)
兀提剌耳: Otrar,原蘇聯土耳其斯坦(Turkestan)東南面。
柯提:Kath,原蘇聯之烏爾根奇(Urgench)。
的里安:在原蘇聯之達爾甘阿塔(Dargan Ata)。
不花剌:原蘇聯之布哈拉(Bukhara)。
撒麻耳干:原蘇聯之撒馬爾罕(Samarkand)。
那黑沙不:在原蘇聯之卡爾希(Karshi)。
忒耳迷:原蘇聯之捷爾梅茲(Termez)。
巴答哈傷:今阿富汗北部之巴達赫尚(Badakhshan)。
可不里:今阿富汗之喀布爾(Kabul)。
途思:據圖應在喀布爾北面,或指阿富汗之Doshi。一說為伊朗馬什哈德(Meshed)西北之
古城Tus。
哥疾寧:今阿富汗之加茲尼(Ghazni)。
(二)欽察汗國月祖伯(1313一1341在位)所封地:
賽蘭:Sairam,在原蘇聯奇姆肯特Chimkent東面。
巴耳赤邗:Barjligh-Kent,應位錫爾河(Sir daria)畔,今地不詳,或指原蘇聯之土耳其
斯坦附近。
氈的:Djend,在原蘇聯克齊爾-奧爾達Kzyl-Orda東南。
花剌子模:Khorazm,故都為玉龍傑赤,即原蘇聯之庫尼亞烏爾根奇(Kunya-Urgench)。
不里阿耳:指Bulgar人之居地,故址在原蘇聯喀山(Kazan)以南。
撒耳柯思:指Cherkes人之居地,在高加索之西部。
阿蘭阿思:或指奄蔡人(Aorsi,或Alani)之居地,在高加索之北部。
欽察:Kipchak,居地在裏海、黑海之北。
阿羅思:指俄羅斯(Russ)人之居地。
撒吉剌:或謂即今克里米亞(Crimea)半島之古名Saqlab。
(三)伊兒汗國不賽因(1317一1335在位)所封地:
巴里黑:今阿富汗北部之巴爾克(Balkh)。
塔里千:Talekan,今阿富汗邁馬納(Maimana)西面。
麻里兀:Merv,即原蘇聯之馬里(Mary)。
巴瓦兒的:Bavard,在馬里之西南面。
撒剌哈歹:或應作撒剌哈夕,今伊朗東北之薩臘赫斯(Sarakhs)。
乃沙不耳:今伊朗之內沙布爾(Neyshabur)。
法因:或指伊朗東部的加恩(Qayen)。
不思忒:Bust,今阿富汗坎大哈(Kandahar)西面之比斯特堡(Qala-yi-Bist)。
塔八辛:或謂即伊朗克爾曼(Kerman)東北之Tabasin。
巴某:或即克爾曼東南之巴姆(Bam)。
達耳班:或謂在伊朗西北部,即裏海西岸、高加索山以南的Derbend。
巴耳達阿:或謂在裏海西面,即近庫拉河(Kur R.)之古城Bardaa。
的希思丹:或謂在裏海東南面,即阿特臘克(Atrak)河上之Dihistan。
朱里章:Jurjan,在今伊朗之戈爾甘(Gorgan)。
撒里茫:或謂即伊拉克東北之蘇萊曼尼亞(Sulamaniyah)
阿八哈耳:Abhar,在伊朗蘇丹尼耶(Sultanieh)東南。
孫丹尼牙:今伊朗北部之蘇丹尼耶。
贊章:今伊朗之贊兼(Zanjan)。
塔米設:或今伊朗北部之加姆薩爾(Garmsar)
撒里牙:在裏海南岸,即伊朗之薩里(Sari)。
阿模里:今伊朗北部之阿莫勒(Amol)
可疾云:今伊朗北部之加茲溫(Kazvin)。
阿剌模忒:Alamut,即木剌夷之舊都,在加茲溫北面。
西模娘:今伊朗北部之賽姆南(Semnan)。
胡瓦耳:今伊朗中部之胡爾(Khvor)。
低廉:據圖位應即今伊朗之德黑蘭(Tehran)。
柯傷:今伊朗中部之卡善(Kashan)。
撒瓦:今德黑蘭西南之薩韋(Saveh)。
亦思法杭:今伊朗中部之伊斯法罕(Isfahan)。
那哈完的:Nahavand,在伊朗哈馬丹(Hamadan)南面。
蘭巴撒耳:據圖位或在伊朗西部之納夫特沙赫(Naftshahr)。
乞里茫沙杭:今伊朗西部之克爾曼沙赫(Kermanshah)。
羅耳:Lor,在今伊朗西南部之羅里斯坦(Lorestan)。
設里汪:指伊拉克東北部的哈拉卜賈(Halabjah),一名Sirwan。
毛夕里:今伊拉克北部之摩蘇爾(Mosul)。
兀乞八剌:或謂即巴格達(Baghdad)北面之古城Okbara。
瓦夕的:或謂在伊拉克庫法(Kufah)與巴士拉(Basrah)之間,今地不詳。
苦法:即伊拉克之庫法。
泄剌失:應作泄剌夫(Siraf),中世紀名港,故地在今波斯灣北岸之塔黑里(Taheri)。
設剌子:今伊朗西南部之設拉子(Shiraz)。
可咱隆:今伊朗西南部之卡澤龍(Kazerun)。
忽里模子:即波斯灣之Homuz。
八吉打:即伊拉克之巴格達。
怯失:今波斯灣之卡伊斯(Kish)島。
八哈剌因:今波斯灣之巴林(Bahrain)。
(四)其他域外地名:
乞失迷耳:即今克什米爾(Kashmir)。
丹牙:或指今土耳其之阿達納(Adana)。
吉思答你:或指今土耳其之伊斯肯德侖(Iskenderun)。
的迷失吉:即今敘利亞之大馬士革(Damascus,一作Dimashq)。
迷思耳:Misr,即指埃及。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六編 蒙古西征與元代中西交通之鼎盛_ 第四章 元代對西方諸國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