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在中國之遊歷
波羅等人抵達上都後,即覲見元世祖,並獻上教皇的書信、禮物及聖油,忽必烈對他們之到來表示歡迎。據馬可波羅自稱,他很快就學會了蒙古人的騎射、禮儀和風習,又通四種語文,故深得大汗之寵愛,留仕元朝十七年。世祖常派他為欽使,到帝國各地及藩屬國去履行使命,藉此馬可遂遍歷了中國各地。他在中國的遊歷,規模較大的主要有兩次,一乃由河北出山、陝而至西南,一順大運河而南下華東地區,茲略述如次。
馬可波羅謂大汗曾派其為專使,西行近半年。他自汗八 (Cambaluc)即大都(Taidu)西行,渡普利桑乾何(Pulisanghin,今又稱永定河),過一雕有獅子的精美石橋(即盧溝橋),經涿州(Jonju,今河北涿縣)而抵太原府(Taiuanfu)。又西南行,經平陽府(Pianfu,今山西臨汾)、太津(Thaigin。或即山西西南部之河津),在此渡過哈剌木連(Caramoran,此指黃河),經開昌府(Cachanfu,或在陝西同州)而至京兆府(Kenjanfu,指西安),進入關中(Cuncun)地區,復南下到阿克八里蠻子(Acbaluc Manji,指漢中府),入成都府(Sindufu)。
由四川之成都,馬可波羅曾經吐蕃(Tebet,今西藏)的部分地區,進入建都 (Caindu,羅羅斯宣慰司地,在建昌即今四川西昌一帶),後渡不魯斯 (Brius) 大河 (指金沙江) 而抵哈剌章省(Carajan,哈剌章指雲南大理,此處泛稱雲南全省)。先抵達押赤(Yachi﹐指雲南昆明),該地有一極大之湖(指滇池)。復西行至哈剌章城(指大理),又至札爾丹丹(Zardandan,指金齒部)地區之永昌(Yochan)。從永昌一帶,馬可波羅曾進入緬國(Mien),到過緬城(即今緬甸蒲甘Pagan)。其《行紀》詳述了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將納速剌丁征緬之役,同時也介紹了班加剌(Bangala,即孟加拉Bengal)、交趾國(Caugigu,今越南北部或老撾一帶)的一些情形。
馬可波羅在離開交趾後,即來到阿泥(Aniu,或指和泥路,在雲南元江東南),復東北至禿剌蠻(Toloman,今雲南昭通至四川筠連一帶)。他由禿剌蠻地返回成都花了二十四天,中經一城或謂即敘州(Chuju,今四川宜賓),然據行程推論似應於犍為(今四川樂山東南)一帶求之。馬可由成都順原路回到涿州,遂結束了他的西南行。
馬可波羅開始其東南之行程也從涿州起,大抵順大運河而南下。即先至海津(Cachanfu,天津一帶),經滄州(Changlu,在河北)、景州(Changli,今河北景縣一帶)、濟南(Tandinfu,譯音應作泰定府)、臨清(Sinjumatu,譯音或為清州碼頭,據文載運河在此分支作東、西流)、任城(Linjin,今山東濟寧)、邳州(Pinju,今江蘇邳縣南),來到楚州(Chinju,今江蘇淮安舊為楚州治所)地界,由此渡過黃河(Caramoran),河北岸即海州(Caiju)小城,南岸為淮安州(Coiganju)。
由淮安南下,馬可波羅稱為蠻子 (Manji) 大省,即原南宋之轄地。經寶應 (Paukin) 、高郵(Cauin)而至泰州(Tinju),由泰州東行可抵靜海(Chinju,今江蘇南通)而出海。復由泰州南下至繁華之大都市揚州(Yanju)。馬可自謂曾奉大汗之命治理揚州三年,不過此事尚乏確切史料可資印證。在提到揚州的時候,馬可波羅又插敘西面的南京省 (Nankin,指開封府) 及襄陽府(Sanianfu)。他述及元軍久攻襄陽不下時,不無得意地提到,波羅兄弟曾向忽必烈獻計製造投石機,以助攻下襄陽城。唯襄陽圍攻與波羅一家來華之年代不無鑿枘之處。
馬可.波羅又從揚州南至真州 (Sinju,今江蘇儀征) 、瓜州 (Caiju) ,由此渡過極長的大江(Kian,指長江)而至鎮江府(Chinghianfu),復南下經常州(Canju)、蘇州(Suju)、吳江州(Vuju)、烏程(Vughin,今浙江吳興),而抵南宋之京師(Kinsai)亦即杭州城。從杭州,馬可又直下東南沿海一帶,經桐廬 (Tanpjuju,在今浙江) 、婺州 (Vuju,今浙江金華) 、衢州(Ghiuju,今浙江衢縣)、常山(Chan Shau,在今浙江)、信州(Cuju,今江西上饒),而進入福建地區(Choncha)。從信州越過武夷山﹐ 即至建寧府 (Kenlinfu) ,由建寧東南而至侯官(Unken,一說為尤溪),再走十五公里即抵福州(Fuju)。由福州東南又至刺桐城(Zaituen,即泉州)、汀州(Tiunju,另有漳州、德化等說)。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六編 蒙古西征與元代中西交通之鼎盛_ 第五章 元代西方人之來華_
第二節 波羅父子東遊及《馬可波羅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