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鄭和七下西洋之經過
鄭和生平大略
鄭和(1371一1435﹐或1433﹖),本姓馬,回族,世奉伊斯蘭教。其先原居西域,後徙雲南昆陽州(今晉寧縣j。祖、父兩代都曾至天方(麥加Mecca)朝聖,被尊稱哈只(Hadj),意即朝聖者。故和自孩提時代對外洋情況即有所瞭解。明初和入宮為宦官,撥歸燕王朱棣府邸聽用,後在靖難之變中隨侍燕王軍中,多立奇功。及成祖即位,乃以和為內官監太監,專司營建宮室及供應皇宮所需,並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賜姓鄭,曰鄭和。不久和遂奉命率龐大艦隊通使西洋,為欽差總兵太監,世稱其「三寶(保)太監」。
關於鄭和之事蹟,《明史》卷二○四.宦官有其專傳,但比較簡略。其文謂「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凡三十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宜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云」。
若據後來發現的鄭和家譜等資料﹐則對其先世、生平均可作進一步之瞭解與研究。明人李至剛於永樂二年曾撰有鄭和父《馬公墓誌銘》,謂 「故公字哈只,姓馬氏。世為雲南昆陽州人。祖拜顏,祖妣馬氏。父哈只,母溫氏。公生而魁岸奇偉,風裁凜凜可畏,不肯枉己附人。……生子二人,長文銘,次和,生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賦性公勤明敏,謙恭謹密,不避勞勩,縉紳咸稱譽焉。……公次子和,才負經緯,文通孔孟,特選於(宮廷),敕諭於諸番國並海外公幹教化。諸番王等無不祇順,共皆仰體皇仁,恪遵敕諭,攄誠來朝,又乃稱和公之德而揚和公之行,可謂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者矣」。另雲南玉溪鄭氏收藏的《鄭氏世系家譜)有云,「一世祖本姓馬,諱和。時太祖高皇帝第四子燕王,建文四年起兵,六月即位,國號永樂,後諡成祖文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壽六十五歲。公和始事於永樂二年正月初一。御書鄭字,賜以為姓,乃名鄭和,選為內官監太監。於永樂三年正月,公和奉命初使西洋,有《(瀛涯勝覽》一集,以垂後祧。……歷事三主,至宣德六年欽封公三保太監。公以兄文銘之子立嫡,名賜,皆顯宦焉」。
或謂三保為鄭和之小字,唯上引墓誌、家譜不之載,另與和同時代內官之稱三保者尚多,有楊三保、王三保等等。二保又作三寶,佛家稱佛、法、僧為 「三寶」,其名或出於此。蓋鄭和雖世為伊斯蘭教徒,然明代中官好佛者眾,和亦未能外,姚廣孝題記《佛說摩利支天經》有「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佛善,…… 」 云云。至於後來鄭和之經歷,則與下西洋之過程﹐密不可分耳。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 第一章 鄭和下西洋_
第三節 鄭和七下西洋之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