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普塔克(Roderich Ptak)著 (澳門)鄧安琪譯
上海鄭和研究會主辦《鄭和研究動態》2008年第三期(總
第九期﹐9月30日)[ 編者按]《鄭和與海上絲綢之路》這
部集結同名學術研討會論文的專著﹐於國外受到好評﹐德
國著名漢學家普塔克在法國學術雜誌《群島》(Archipiel)
第71期(2006年)發表了一篇評價頗高的書評﹐後由鄧安
琪整理譯成中文並刊登於2006年6月出版的《澳門研究》
雜誌第34期。2008年7月﹐普塔克教授來華﹐將本文提
供本刊。現將全文轉載如下﹐以供更多的讀者參考。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於2005年9月9-10日舉辦了一次影響深遠的學術研討會 ―“鄭和與海上絲綢之路―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並於會後出版了專著《鄭和與海上絲綢之路》。這是該研究中心出版的澳門研究系列叢書之一﹐論文集附有中英文目錄對照﹐共刊載了14篇論文﹐由澳門大學副校長黃亞鈞作序﹐澳門研究的著名學者楊允中寫跋﹐並由澳門基金會贊助出版。
論文集以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為主題﹐但也論述了中國明朝前到清朝的航海史﹐以至葡萄牙人到達中國南方海岸的某些方面。本書可被視為澳門正式紀念鄭和七下西洋的一個成果﹐其性質與2005年在華語世界出版的論文集迥然不同。本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有幾篇論文具有點評的意味。總體而論﹐與其他同類的論著相比較﹐本書的內容豐富多采。以下就各篇論文的主要觀點及論據逐一加以評述。
(注﹕評述的有下列作者的論文-
范金民〈鄭和遠航世界的歷史地位〉
楊允中〈鄭和精神與海洋文明〉
潘群〈鄭和蹤跡建文考〉
陳信雄〈600年來鄭和形象的演變〉
鄭培凱〈鄭和與哥倫布﹕歷史錯亂的軌跡〉
耿昇〈遠航600載﹐環球共注目―法國漢學界有關鄭和下西洋的研究〉
時平〈鄭和海權的中斷與明初“大一統”的制約性因素探析〉
莊國土〈明朝前期海外政策和中國背向海洋的原因―兼論鄭和下西洋對中國海洋發展的危害〉
萬明〈走出鄭和下西洋認識的誤區―下西洋終止相關史實考辨〉
賀聖達〈中國古代海外交往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兼論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航海事業的中衰〉
金國平〈從龍涎香看停下西洋與澳門開埠的關係〉
陳佳榮〈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夕陽〉
鄭國強〈鄭和下西洋與澳門開埠初探―從“下西洋”到“抗東洋”雙甲子之年的歷史思考〉
李紅〈從朝貢貿易網到自由貿易網―中國與東南亞的區域合作及其對澳門的影響〉)
……………………………………………………..
第十二篇具代表性的論文是陳佳榮《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夕陽》。部分內容讀起來不無諷刺意味﹐其他部分則直率地批評了現今認為鄭和下西洋是一系列宏大的歷史事件的觀點。例如﹐明朝前期鄭和七下西洋的艦隊路線幾乎一成不變﹐大抵均從東海入南海﹐轉赴印度洋。由此可見﹐在航海技術上並非開拓性的創新。又或者說﹐下西洋未必是完完全全的和平外交﹑友誼之旅。其實﹐朝廷並未有考慮建立“殖民地”﹐卻企圖壟斷貿易﹐致使私人貿易處於極大的劣勢。最後﹐海洋“擴張”無甚麼價值﹐未帶來基本的變化或創新。在歐洲﹐歷史有著不同的軌跡。私人的探險行為不但對新世界的發現作出了貢獻﹐為通商貿易帶來契機﹐這些變化對歐洲本身﹐及其海外領地﹐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文章在結尾時﹐對當前“和平崛起”口號的提倡和北京提倡自由貿易的努力提出了一些批評性的問題﹕究竟世界局勢能否允許中國逐步“和平崛起”﹖潛台詞是﹐在原料﹑權力及影響等問題上﹐英美會否輕易地挑起更大的衝突……
…………………………………………………….
本簡短書評旨在表明﹐楊氏主編的《鄭和與海上絲綢之路》這部論文集可取之處頗多。從質量上講﹐包括多樣性﹐肯定是同類型著作中最引人入勝﹑最令人振奮的一部。某些學者傾向性地認為近期大量問世的有關鄭和的漢語出版物都是一味的宣傳而不予以重視。我敢肯定﹐讀罷本書﹐人們會有完全相反的感覺。的確﹐不無政治成份﹐但它們寫於筆觸細膩及意味深長的表達之中。對“鄭和研究一族”而言﹐本書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而且﹐論文的大部分作者都是鄭和研究的著名學術權威。在此﹐我們要感謝澳門基金會及澳門研究中心適時地出版了《鄭和與海上絲綢之路》一書。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_評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