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至2009年3月16日﹐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法國大革命”展覽﹔內容包括1789-1799年的法國大革命﹐1830及1848年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次展覽實物不多﹐多為報章﹑版畫﹑油畫﹑照片之類或其複製品﹐由加那瓦雷博物館及巴黎市立歷史圖書館提供藏品。其中巴黎圖書館所藏500片玻璃底片﹐由業餘攝影師希波利特‧布蘭卡特所拍﹐是為巴黎公社運動的真實見證。這是巴黎市內首次運用攝影技術來記錄政治事件﹐亦是該批像片首次在巴黎以外地區作公開展出﹐實在彌足珍貴。
筆者對法國大革命向懷濃烈興趣﹐且因長期從事其歷史的教學或相關教科書之編撰﹐故於2009年1月14日前往參觀﹐果然不虛此行﹐並且勾起自己的一些回憶與聯想。
研究歷史須客觀持平
筆者自1958年9月至1982年3月﹐任教於北京的中央民族學院歷史學系﹐前後達廿四載。當時講授的主要課程是世界近代史﹐內容自然少不了英﹑美﹑法﹑俄等國的革命。記得當時很努力地學習馬列著作﹐奉命主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世界歷史》﹐於是在指導同學之餘﹐自己通讀了馬﹑恩﹑列﹑斯﹑毛的全集﹑選集一百多卷﹐並積下厚厚一本的索引。在教課時﹐自然須運用馬列主義觀點﹐批判“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口號的“虛偽性”﹐並對熱月政變及熱月黨大加撻伐。
1976年的“四五”之夜﹐自己仿彿從夢中醒來﹐一部通讀過的“廿六史”﹑“十通”竟與那一百多卷馬列經典冶為一爐。原來自古代的文字獄到現代的文革(劫)﹐從專制帝王到近代無冕之皇或“紅都女皇”﹐由漢唐宋明的“黨爭”至現代的“派性”﹐竟是一脈相承。在自命覺悟之下﹐曾於課堂上誇下海口﹕“作為歷史教師﹐如不能說出心中所思﹐就不配站在此講壇上﹗”終於覺得自己還是很難登台講出真心話﹐於是有播遷南溟﹑跨過羅湖之舉。
來到香江此岸﹐不知不覺已近廿七載。雖然仍常涉及歷史教學與研究﹐唯歲月卻在平淡中流駛﹐因為毋須擔心誰會干預自己對歷史所下的判斷。學術自由似早成家常便飯﹐故不覺其珍貴了。參觀“法國大革命”展覽﹐忽然因其分期而再度激起一番思浪。記得來港編教科書時﹐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結束年份﹐有過一些考量。如在內地﹐常以1794年的熱月政變為革命失敗之終點﹔但我考慮再三﹐還是將之標至1799年的霧月政變。今見展覽資料﹐亦將法國大革命分為三段﹕自由主義革命(1789-1792)﹔激進革命(1792-1794)﹔邁向獨裁(1794-1799)。可謂英雄所見略同﹐說明對歷史研究應持客觀之態度﹐不可受人為的意識型態所左右。
多少罪惡假自由以行
提起法國大革命﹐就想起孕育﹑醞釀了她的啟蒙運動﹔記得那些終身難忘的先哲格言﹕“歷史其實就是張罪惡﹑災禍的畫卷”(伏爾泰)﹐“人生而自由﹐但卻常被套著枷鎖”(盧梭)。當然﹐最簡明扼要也最震撼人心的﹐還是那句口號﹕“不自由﹐毋寧死﹗”
自195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以來﹐經過從事五十多年的歷史教學與研究﹐尤其是度過那“史無前例”的“十年文革史”﹐方對各國人民無不捨身奮鬥爭取的“自由”﹐有了深一層的體會。或謂法國大革命﹐從攻佔巴士底獄到建立雅各賓專政﹐一步步不斷螺旋式地上昇到頂峰﹔其實這保守-溫和-激進的階段﹐也是爭取自由-革命恐怖-走向獨裁的進程。瑪麗‧安東尼特﹑路易十六﹑丹東﹑羅伯斯比爾﹐不論右派﹑中派﹑左派﹐都像走馬燈式地﹐一個個在斷頭台這怪物之下討生活。那些手執棍棒﹑到處搜查貴族分子的巴黎婦女﹐簡直像極了文革中北京街道委員會的革命老大娘。
看過英國狄更斯的《雙城記》﹐以及法國雨果的《九三年》﹐怎能忘記法國大革命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情景﹖不過最讓人不能忘懷的﹐卻是羅蘭夫人那一名句﹕“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如果聯繫到十月革命中時時﹑處處“以革命的名義”﹐行布爾什維克的恐怖﹔回想起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式的打砸搶﹕那麼法國大革命中的過激行為﹐就等若“小巫見大巫”了。
矮子偉人的歷史作用
觀摩展覽﹐最後又見到發動霧月政變時的拿破侖形像了。筆者常想﹐讀歷史的必然有崇拜者。點擊南溟網主頁的南溟集篇首﹐讀者應可猜到﹕南溟子崇拜的中外歷史名人有四﹐即中國項羽﹑法國拿破侖﹐外加老子與李白一類的詩仙了。不過﹐今日再見波拿巴﹐勾起的卻是長年孕育的腹稿﹕《論矮子在歷史上的偉大作用》。
筆者常懷宏偉的夢想﹐但許多腹稿均未能問世。猶記1989年6月4日前﹐想寫《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史》或《中國民主運動七十年史(1919-1989)》﹐1997年7月1日前﹐想編撰《論歷史上的紅與黑》﹐但都未竟其功。這《論矮子偉人》﹐也是有感而興﹕原來各國許多偉大事業﹐都由一些矮小之人來完成。謂予不信﹐試想﹐法國中世紀的矮子丕平﹑近代的拿破侖﹐德國的希特勒﹐俄羅斯的普京﹐中國的鄧小平﹐等等。
記得有哪位物理學家﹐說過物質不滅定律﹔又有哪位生物學或哲學家說過﹐世人並無聰明或傻瓜之別﹐傻瓜或將天才全用在說傻話﹑做傻事上了。矮小之人﹐不長個子﹐但心思多﹐物質對稱﹑平衡吧﹖﹗就拿普京來說﹐當2000年筆者擔任中華萬年網總編輯時﹐曾在與讀者交流時﹐把他比作“俄國的拿破侖”﹑“當代的彼得大帝”﹐此種預言是否可靠﹐還是留給歷史老大爺來作評判吧﹗
(南溟子於2009年1月14日香江之夜)
[補充資料]
2013年5月29日,收到台南王仁志學友轉來的佚名〈經典〉。其中一段和本小品主題有關,特轉載於下:
「【身高很重要嗎?名人身高是這樣的(厘米)】拿破崙165,鄧小平157,列寧164,斯大林162,赫魯曉夫166,普京170,亞歷山大大帝150,查理大帝150,墨索里尼160,希特勒165,杜魯門163,盧武鉉168,豐臣秀吉152,魯迅158,孫中山158,普希金165,愛因斯坦164。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歲;胡適,27歲;劉半農,27歲;劉文典,27歲;林損,27歲;周作人,33歲;陳獨秀,39歲;朱希祖,39歲….. 校長是蔡元培,50歲。最年輕的是畫法研究會導師徐悲鴻,23歲。這個年齡,擱現在許多人還是”啃老一族”,而前輩們已經成為大師了。」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即興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