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網絡版作者按]
本文作者於2007年9月由香港大學圖書館,看見了明代葉盛《水東日記》“四庫全書”版、嘉靖版卷十七所刊嚴節摹繪的元代清濬《廣輪疆里圖》兩種,復蒙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歷史研究所現主任張素玢教授協助,找到了《水東日記》弘治版卷十七所刊另一種同樣的地圖,並就此於2007-2009年在《海交史研究》發表了數篇文章。後由網頁資訊獲悉,名古屋大學宮紀子教授早有專著介紹以上圖幅。若然,自己撰寫上述文章時雖完全沒有看過宮女士的大作,畢竟屬於資訊不達或孤陋寡聞,實在未敢掠美。
近由香港大學圖書館閱得宮紀子教授的兩部大作(圖書館均2010以來始編目上架),證實她早在2006年已出版專著,披露了《水東日記》三種不同版本的清濬《廣輪疆里圖》摹繪圖。現將其出處刊載如下:宮紀子《モンゴル時の出版文化》,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6,pp.487-651;宮紀子《モンゴル帝国が生んだ世界図(地図は語る)》,東京: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07,pp.1-65。
[2013年12月22日]
明初的〈大明混一圖〉(1389)及朝鮮〈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早過狄亞士約100
年﹐已繪畫了南非的大三角。據〈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跋文﹐該圖底圖之一為元天台僧
人清濬的〈混一疆理圖〉。經學者探尋﹐知明葉盛《水東日記》(1474年前)卷十七記及清
濬繪畫的〈廣輪疆里圖〉(1360)。《水東日記》並不難覓﹐而且台北﹑北京都在20世紀60-
80年代﹐出過各類版本的影印本或校注本﹐為何在探討〈大明混一圖〉等底圖時﹐諸文長期
均謂清濬圖已失傳呢﹖原來並非所有《水東日記》版本都附有清濬地圖的﹐許多版本只有文
字記載而未附錄地圖。
本網網主在2007年9月1日﹑22日﹐先後於香港大學圖書館﹐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所
收的《水東日記》版﹐及《水東日記》嘉靖癸丑刻本(縮微膠卷)﹐看到兩張簡﹑詳不同的清
濬《廣輪疆里圖》原圖摹本﹐於是複製公佈並撰文介紹[參見〈清濬“疆圖”今安在﹖〉(已載
於《海交史研究》2007年第二期) ﹐〈 現存最詳盡﹑準確的元朝疆里總圖 ― 清濬《廣輪疆
里圖》略析〉] ﹐同時另作附錄[(明)葉盛《水東日記》版本]。鑒於自己所搜集版本很不完全﹐
尤缺台灣地區所擁有的重要資料﹐乃由台灣師範大學張素玢教授鼎力相助﹐以多半載功夫埋
首於台地國家圖書館及故宮博物院﹐終獲豐碩成果並詳製表格﹐令此項研究別開生面﹑更上
一樓。其中最重要者﹐乃弘治版卷十七的原文及所附詳圖的覓得。茲據二人搜研所得﹐再就
“《水東日記》版本及載錄清濬〈廣輪疆里圖〉情形”﹐作一介紹﹐俾有助學界同仁之進一
步研討。
據我們所知﹐《水東日記》較重要的版本系統有五。下面略述其本源及分刻﹑影印﹑校注﹑
摘抄本情形﹐最末附載各版卷十七所載有關清濬〈廣輪疆里圖〉全文﹐以資比較研究﹕
(一) 明弘治間(1488-1505)常熟徐氏刻本﹐葉盛撰﹐38卷﹕
1﹑此本目前很難一睹。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水東日記》魏中平校點本(40卷) ﹐
據校點者云“這次校點即用康熙十九年葉氏賜書樓印本為底本,又用弘治間徐氏刻本
進行了通校” ﹐“(弘治本)這是本書最早的刻本,共三十八卷,缺後兩卷。此本刻工
不精,錯誤較多”。該書用於通校的弘治本何在﹖中華本完全未附錄清濬地圖﹐亦無
片言隻字提及圖的存在﹐是否該書據康熙本(無附圖)而不採用弘治本之圖﹐抑或弘治
本原來無圖呢﹖待考。
2﹑據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編製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聯合導航系列”﹐
及台灣國家圖書館編製的“中文古籍書目資料庫”﹐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明刻本三十八
卷﹐不知是否弘治本﹐待查。
3﹑據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編製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聯合導航系列”﹐
中國國家圖書館另應藏有明刻本三十八卷﹐有(明)王玉芝題款。亦未知是否弘治本﹐
待查。
4﹑台灣“國家圖書館”(http://www.2.ncl.edu.tw)四樓善本書室藏(08372)明刊本﹕
四冊(38卷)﹐卷一標明“崑山葉盛”(參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od)。
該書有微卷﹐有“四明盧氏抱經樓珍藏”朱文方印﹑“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朱文長方印。
該書卷十七附有清濬地圖的詳盡摹本(內文標明“予近見廣輸[輪]畺[疆]里一圖﹐如右”)﹐
其說明及兩版地圖的內容與下述嘉靖版大同﹐但刻印未全一致﹐應可斷為弘治本﹐值
得高度重視。
5﹑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有明刻本38卷﹐未知是否弘治本﹖
6﹑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的38卷本﹐未知是否弘治本﹐抑或據下述的四庫
全書本所製﹖
7﹑清《四庫全書》所收三十八卷本標為兩淮鹽政採進本﹐但卷十七有關清濬地圖的說
明略有刪節﹐附錄的清濬地圖則是簡略摹本﹐故非弘治本原版。
(二) 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1553)葉盛玄孫葉恭煥以家藏本補刻本﹐40卷﹕
1﹑嘉靖本目前未見何圖書館藏書。原為北平圖書館善本﹐現只見美國國會圖書館攝製膠
片(香港大學﹑新加坡圖書館均有藏﹐港大圖書館標為“明嘉靖間修印本”﹐六冊一函)。
該書附有清濬地圖的詳盡摹本(內文標明“予近見廣輸[輪]畺[疆]里一圖﹐如右”)。
2﹑該書有葉恭煥跋﹐謂“徐氏刻行已久,嘉靖中始持板求售,先君命予購之,止三十八
卷,取家藏本校閱,遺後二卷,癸丑歲補刻完之”。
3﹑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多種崑山葉氏本﹐40卷。未知是嘉靖本或萬曆本。
(三) 明萬曆間(1573-1619)崑山葉重華(葉盛六世孫)刊本﹐40卷﹕
1﹑台灣國家圖書館四樓善本書室藏有“明萬曆間崑山葉重華刊本”﹐四十卷(六冊)﹐據載
1968年由原北平圖書館入藏(平圖019742-019747)﹐現已移入“國立故宮博物院”
善本古籍資料庫﹐該館留有微卷。該書有玄孫葉恭煥跋﹐卷十七與嘉靖本同﹐有清濬
地圖詳摹本。
2﹑由嘉靖﹑萬曆兩版均只有葉恭煥跋﹐及兩書卷十七清濬地圖的摹製及說明相同來看﹐上
述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膠片有可能即萬曆版﹔另亦不排除此萬曆版應即嘉靖本﹐至少是據
嘉靖版重刊。無論如何﹐不論弘治﹑嘉靖或萬曆﹐不分38卷或40卷本﹐明刊本均附有
清濬地圖的詳細摹本。
3﹑此本或謂為萬曆癸丑(1613)刻﹐待查。據葉重華子方蔚入清重刻的序言﹐云“先君官杭
州抽分日﹐有奏議、日記之刻,方擬嗣刊全集,會差滿不及為,日記即此本是也。乙酉兵
燹,兩書板幸存,顧先君自國變後臥病不問家事,書板庋置塵閣中,遂無省記者。比年
予始舁出簡點,已失數葉,奏議所失尤多,因命工補刻”。乙酉即1645年﹐故或疑明末
版未刊佈﹐而與清初本經校訂後匯刻。
(四) 葉重華賜書樓刻﹑清康熙十九年(1680)葉方蔚(葉盛七世孫)重修本﹐40卷﹕
1﹑清康熙十九年葉氏賜書樓印本係葉盛七世孫葉方蔚據舊抄本及弘治﹑嘉靖等版校勘刻本﹐
40卷。台灣大學藏有該版。該書標明“崑山葉盛著﹐六世孫重華較梓”﹔有(明)俞允文序﹐
玄孫葉恭煥﹑七世孫葉方蔚跋。另各版均未附刻清濬的〈廣輪疆里圖〉摹本﹐其相關介紹
亦無片言隻字提及附圖之事。
2﹑台灣國家圖書館四樓善本書室藏有一“明萬曆間崑山葉重華刊本”﹐共八冊(08373)﹐
序者為(明)俞允文﹐卷一標明“崑山葉盛著﹐六世孫重華較梓”。有微卷。鑒於俞允文序
早在嘉靖間寫就而從未見刊布﹐後由葉方蔚首次補刻﹐故此版應屬清初葉方蔚本﹐同樣未
附清濬地圖。
3﹑台灣國家圖書館四樓善本書室尚有另一“明萬曆間崑山葉重華刊本”﹐四冊(08374)﹐手
書題記為(清)陳昂﹐卷一標明“崑山葉盛著﹐六世孫重華較梓”。該書無微卷﹐也不外借﹐
詳情待考﹐估計同清初本。
4﹑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葉重華賜書樓本40卷﹐待考。
5﹑另有一版本﹐稱明末葉重華賜書樓刻﹑清康熙十九年葉方蔚重修本﹐清祁理孫題款﹑丁
丙跋﹐四十卷。南京圖書館藏有﹐應即此康熙十九年葉氏賜書樓印本。
6﹑台灣藝文印書館1964年《百部叢書集成》16冊﹐其中《紀錄彙編》所收《水東日記》
原係摘抄﹐乃以康熙本40卷全帙代入影印。其內有俞允文序﹑玄孫葉恭煥﹑七世孫葉方蔚
跋﹑芳谿逸叟誌款﹑錢大昕跋及四庫全書總目水東日記提要。
7﹑台灣學生書局1965年出版台灣大學藏康熙賜書樓板刻本影印版﹐作為“中國史學叢書”
之一﹐四十卷。另有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本及1986年本。書中有出版前記﹑俞允文序﹑
玄孫葉恭煥及七世孫葉方蔚跋﹑芳谿逸叟誌款。
8﹑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魏中平校點本﹕四十卷。該書係以康熙十九年葉氏賜書樓印本(四
十卷)為底本﹐另用明弘治間常熟徐氏刻本(三十八卷)進行了通校。中華書局1997年出
第一版第二次印刷本。該書校刻﹑校點者雖均謂為較佳版本﹐然並無刻錄清濬的地圖﹐
全付闕如。
9﹑台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水東日記》﹐標明為四部刊要子部•小說家類一
雜事之屬。但由校點說明﹑俞允文序﹑玄孫葉恭煥與七世孫葉方蔚跋﹐及內文看﹐該書係
中華書局1980年魏中平校點本的影印本。
10﹑台灣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景印本(36編第3冊)﹐有俞允文序﹑玄孫葉恭煥序與七
世孫葉方蔚跋﹑四庫全書總目水東日記提要﹐亦屬中華書局1980年魏中平校點本的影印本。
(五)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庫全書》文淵閣本﹐標為兩淮鹽政採進本﹐38卷﹕
1﹑《水東日記》置《四庫全書》子部十二‧小說家類一‧雜事之屬﹐見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5年版景印文淵閣本﹐子部三四七(小說家類)﹐1041-100至1041-102頁。標
為兩淮鹽政採進本。該書雖僅38卷﹐但卷十七卻附有清濬地圖的簡略摹本﹐文內稱
“右《廣輪疆里圖》” 。由此可見﹐清刊本對清濬地圖的處理﹐不是逕刪(康熙40
卷) ﹐就是略刻(乾隆38卷)。
2﹑除文淵閣本外﹐其他四庫版本有無附圖﹑詳略如何﹐另四庫的38卷本與弘治38卷本的
關係如何﹐均值探究。
3﹑台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有“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8卷。
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991年分別出版據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影印本。
(六) 其他版本或見於叢書的摘抄本﹕
1﹑清山陰宋澤元懺華盦版﹐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3﹑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版﹐情形不詳。
4﹑《水東記略》﹕《說郛續》四十六卷﹐明陶珽編﹐清順治三年李際期宛委山堂刻本。
5﹑《水東日記》二卷﹕《藝海彙函(九十二種)》一百六十一卷﹐明朝梅純編﹐明抄本。
6﹑《水東日記》一卷﹕《金聲玉振集(五十種)》六十三卷﹐明袁褧編﹐明嘉靖二十九年至
三十年袁氏嘉趣堂刻本。
7﹑《水東日記摘抄》七卷﹕《紀錄匯編(一百二十三種)》二百二十四卷﹐明沈節甫編﹐明
萬曆四十五年陳于庭刻本。
8﹑《水東日記》﹕《筆記小說大觀》31編8冊﹐收《紀錄匯編》的《水東日記(摘抄)》﹐
新興書局1980年。
9﹑《水東日記摘抄》﹕《叢書集成初編》53收《紀錄彙編》本影印﹐中華書局1991年版。
10﹑《明辭釋義輯錄》(內收《菽園雜記》﹑《水東日記》﹑《穀山筆塵》等之若干語詞)﹐
林燊祿輯﹐稻鄉出版社2003年初版。
附錄﹕《水東日記》五種版本卷十七載及清濬繪畫廣輪疆里圖的原文﹕
{按﹕( )為原書文字﹐[ ]內為引者所注}
(一) 明弘治間(1488-1505)常熟徐氏刻本﹐葉盛撰﹐38卷﹕
“[首載地圖]袁伯長謂唐僧一行陋周畿漢志之陿﹐始定南北兩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覽可盡。且言其身至開平﹐見所謂衍迆平曠﹐靡有紀極﹐始謂視兩戒之說倍蓰不足議也。予近見 《廣輸[輪]畺[疆]里》一圖﹐如右。其方周尺僅二尺許。東因黑龍江﹑西海桐﹐南自雷﹑廉﹑
特磨道站至歹灘﹑通西﹐皆界為方格﹐大約南北九十餘格﹐東西差少。其陰則清濬等二詩﹐
嚴節一跋﹐因悉錄之﹕‘萬里山川咫尺中﹐江河迢遞總朝東。當時漢帝曾披此﹐鄧禹因之立大功。’(沙門清濬) ﹔‘夷夏都歸掌握中﹐眼空南北與西東。此圖畫就非容易﹐為問沙彌幾日功。’(武林王逵)﹔‘此圖乃元至正庚子□僧清濬所畫﹐中界方格﹐限地百里﹐大率廣袤萬餘。
其間省路府州﹐別以朱墨﹐仍書名山大川水陸限界。予喜其詳備﹐但與今制頗異﹐暇日因摹
一本﹐悉更正之。黃圈為京﹐朱圈為藩﹐朱豎為府﹐朱點為州﹐縣繁而不盡列。居海島沙漠﹐
道里遼絕﹐莫可稽考者﹐略敘其槩焉。時景泰壬申正月﹐嘉禾嚴節貴中謹識。(郡邑間有仍舊
名者﹐既不盡列﹐不復也)’。”
[該書無序﹑跋及目錄﹐但附有清濬地圖]
(二) 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1553)葉盛玄孫葉恭煥以家藏本補刻本﹐40卷﹕
“[首載地圖]袁伯長謂唐僧一行陋周畿漢志之陿﹐始定南北兩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覽可盡。且言其身至開平﹐見所謂衍迆平曠﹐靡有紀極﹐始謂視兩戒之說倍蓰不足議也。予近見 《廣輸[輪]畺[疆]里》一圖﹐如右。其方周尺僅二尺許。東因黑龍江﹑西海桐﹐南自雷﹑廉﹑
特磨道站至歹灘﹑通西﹐皆界為方格﹐大約南北九十餘格﹐東西差少。其陰則清濬等二詩﹐
嚴節一跋﹐因悉錄之﹕‘萬里山川咫尺中﹐江河迢遞總朝東。當時漢帝曾披此﹐鄧禹因之立大功。’(沙門清濬) ﹔‘夷夏都歸掌握中﹐眼空南北與西東。此圖畫就非容易﹐為問沙彌幾日功。’(武林王逵)﹔‘此圖乃元至正庚子□僧清濬所畫﹐中界方格﹐限地百里﹐大率廣袤萬餘。
其間省路府州﹐別以朱墨﹐仍書名山大川水陸限界。予喜其詳備﹐但與今制頗異﹐暇日因摹
一本﹐悉更正之。黃圈為京﹐朱圈為藩﹐朱堅[豎]為府﹐朱點為州﹐縣繁而不盡列。居海島
沙漠﹐道里遼絕﹐莫可稽考者﹐略敘其槩焉。時景泰壬申正月﹐嘉禾嚴節貴中謹識。(郡邑間
有仍舊名者﹐既不盡列﹐不復也)’。”
[該書僅有玄孫恭煥跋﹐亦附有清濬地圖]
(三) 明萬曆間(1573-1619)崑山葉重華(葉盛六世孫)刊本﹐40卷﹕
[全文及附圖同嘉靖本]
(四) 葉重華賜書樓刻﹑清康熙十九年(1680)葉方蔚(葉盛七世孫)重修本﹐40卷﹕
“袁伯長謂唐僧一行陋周畿漢志之陿﹐始定南北兩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覽可盡。且言其身至開平﹐見所謂衍迆平曠﹐靡有紀極﹐始謂視兩戒之說倍蓰不足議也。予近見《廣輿疆里》一圖﹐其方周尺僅二尺許。東自黑龍江西海祠﹐南自雷﹑廉﹑特磨道站至歹灘﹑通西﹐皆界為方格﹐大約南北九十餘格﹐東西差少。其陰則清濬等二詩﹐嚴節一跋﹐因悉錄之﹕‘萬里山川咫尺中﹐江河迢遞總朝東。當時漢帝曾披此﹐鄧禹因之立大功。’(沙門清濬) ﹔‘夷夏都歸掌握中﹐眼空南北與西東。此圖畫就非容易﹐為問沙彌幾日功。’(武林王逵)﹔‘此圖乃元至正庚子台僧清濬所畫﹐中界方格﹐限地百里﹐大率廣袤萬餘。其間省路府州﹐別以朱墨﹐仍書名山大川水陸限界。予喜其詳備﹐但與今制頗異﹐暇日因摹一本﹐悉更正之﹐黃圈為京﹐朱圈為藩﹐朱豎為府﹐朱點為州﹐縣繁而不盡列。若海島沙漠﹐道里遼絕﹐莫可稽考者﹐略敘其槩焉。時景泰壬申正月﹐嘉禾嚴節貴中謹識。(郡邑間有仍舊名者﹐既不盡列﹐不復改也)’。”
[該書有俞允文序﹑玄孫恭煥跋﹑七世孫方蔚跋﹐未附有清濬地圖亦未提及明本有圖]
(五)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庫全書》文淵閣本﹐標為兩淮鹽政採進本﹐38卷﹕
“袁伯長謂唐僧一行陋周畿漢志之狹﹐始定南北兩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覽可盡。予近見《廣輪疆理》一圖﹐其方周尺僅二尺許。東因黑龍江﹑西海桐﹐南自雷﹑廉﹑特磨道站至歹灘﹑通西﹐皆界以格﹐大約南北多﹐東西差少。其陰則清濬等二詩﹐嚴節一跋﹐因悉錄之﹕‘萬里山川咫尺中﹐江河迢遞總朝東。當時漢帝曾披此﹐鄧禹因之立大功。’(沙門清濬) ﹔‘四海都歸掌握中﹐眼空南北與西東。此圖畫就非容易﹐為問沙彌幾日功。’(武林王逵)﹔‘此圖乃元至正庚子僧清濬所畫﹐大率廣袤萬餘。其間省路府州﹐各以次列﹐仍書名山大川水陸限界。予喜其詳備﹐因摹一本﹐置之坐隅﹐凡城郭山川道里遼絕者﹐悉在掌握焉(時景泰壬申正月﹐嘉禾嚴節貴中謹識)。[末附地圖]
右《廣輪疆里圖》。”
[該書有四庫全書提要﹐所附清濬地圖極簡]
[東海生初擬於2009年7月16日夜﹐修訂於7月25日凌晨﹐補充於7月28日]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_神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