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力
  《清續通考》卷三三八。即今馬來西亞的霹靂(Perak)州。

卑占
  《本草》卷三一。即占卑之誤,見該條。

北古
      《坤輿全圖》。即今緬甸勃固(Pegu)。

北江
      《安南志略》卷一,“北江路〔在羅城東岸,瀘江水分通於海,江有十橋,皆杰麗〕”。《安南棄守》載,“(永樂五年)六月,定交阯所隸州縣。……以嘉林、武寧、北江三州隸北江府,本府親領超類、嘉林二縣”。北江路、北江府在越南東北部,其轄境前後有所變化,大致相當河北省的西半部,北江州則在該省西北一帶。另見《安南志略》卷四;《元史》卷六三;《交阯總志》卷一、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越嶠書》卷一、五、一0、一一;《安南傳》;《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鴻猷錄》卷九;《安南圖說》﹔《明四夷考》卷上;《殊域錄》卷五、六;《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安南圖志》;《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武備志》卷二三八;《象胥錄》卷三;《馭交記》卷四-六;《利病書》卷一一二;《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明史》卷三二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三。

北池
      《真臘記》城郭。在今柬埔寨的吳哥遺址,位吳哥城東北,已乾涸。

北圻
      《清史稿》卷五二七越南,“(阮福皎)分通境為三十省:……;河靜、海陽、廣安、清化、乂安、南定、廣平、興安、河內、北寧、諒山、高平、太原、山西、宣光、興化十六省為北圻”。十九世紀阮朝時的北圻約當今越南橫山(Hoanh Son)以北的地區,或又被稱為東京(Ton Kin)。參安南東京條。另見《清續通考》卷三三五、三三九、三四六、三五四;《清史》卷二三、一二五、一五五、四三七、四五九、五二八。

北沽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即北古,見該條。

北緬
      又作上緬。《清史稿》卷五二八。約當今緬甸克倫邦、勃固邦、若開邦以北的地區。

北溜
      《島夷志略》北溜。即今印度洋中的拉克代夫(Laccadive)群島和馬爾代夫(Maldive)群島。

北景
      《宋書》卷三八。即比景,見該條。另見《珠林》卷二八;《舊唐書》卷四一;《寰宇記》卷一七一;《元豐志》卷一0;《通考》卷三二三;《安南志略》卷一;《越嶠書》卷一。

北暹
      《航海圖》圖一八。在緬旬東南岸的土瓦(Tavoy)與丹那沙林(Tenasserim)之間,疑為北邏之訛,即帕勞(Palauk)或勃路(Palaw)的譯音。

北羅羅
      《西域記》卷一一;《方志》卷下。即伐臘毗國,見該條。

北攎洲
      《御覽》卷七八七,“康泰《扶南土俗》曰:諸薄之東南有北攎洲,出錫,轉賣與外徼”。一說在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Billiton)或邦加(Bangka)島;一說在小巽他(Lesser Sunda)群島。

北膠浪
      又作莆家龍、蒲家龍,或又稱把拏路曷。《海島逸志》卷一,“北膠浪為吧國東南之區,亞於三寶壟,面山背海”。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北加浪岸(Pekalongan)。另見《吧城紀》;《吧城紀遺》﹔《海島逸志》卷三。

北平頭山
      《航海圖》圖一八。在翠蘭嶼與安得蠻山之間,當今小安達曼(Little Andaman)島。

北平海口
      《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安南圖志》;《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或謂在越南義靜省中部的宜春(Nghi Xuan)岸外,今地不詳。

北勒亞加多
      《坤輿全圖》。在今印度東岸,今地不詳。

備姑
  《海錄》卷上烏土國,“(佗歪)又北行百餘里,到媚麗居。又西北行二百餘里到營工。又西二百餘里到備姑。俱烏土屬邑。王都在盎畫,由備姑入內河,水行約四十日方至”。或謂營工指今緬甸的仰光(Rangoon),備姑指勃固(Pegu),但與上載方位不合。故此處之備姑應泛指勃固地區或勃固河流域。

被封
  《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一;《安南圖志》;《安南圖志》;《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即華封,見該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