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榮
《劉蜀永香港史文集》於2010年1月﹐由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2月中蒙作者親贈後﹐即不假思索於當晚將該書簡介﹑文集目錄及作者後記﹐上載於「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的「最新資訊」及「學者卷」頁﹐冀香港乃至全球人等均可先睹為快﹐並進而按圖索驥以窺全豹。
劉蜀永教授是中國內地旅港的香港史名家﹐參與和主編過《19世紀的香港》、《20世紀的香港》、《20世紀的香港經濟》、《香港史圖說》﹑《簡明香港史》等重要著作的編撰。本書則是他的自選文集。全書包含了卅餘篇文章﹐分隸於下列諸項﹕總論﹐英佔以前的香港﹐香港與中國革命﹐中英角力下的香港政治﹐香港經濟與文化﹐歷史人物﹐史實考訂﹐香港史研究動態與香港地方志﹐附錄。
書中各文無論史事考訂或分析評論﹐均呈客觀持平的態度﹐頗具參考的價值。例如﹕〈從香港史看西方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一文,以香港為個案論述西方影響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作用﹔〈香港:150年來政治經濟發展概況〉一文曾作爲代表中國學者觀點的重要論文,於1997年發表在西方研究中國問題的權威性雜誌《中國季刊》上;〈香港與辛亥革命運動〉一文,系統論述了香港作爲孫中山革命思想發源地﹐革命黨人武裝起義基地、宣傳重地和籌款之地﹐對於中國革命的貢獻,曾引起海內外華人傳媒的關注。書中還附有香港歷史圖片,以及與劉蜀永學術生涯有關的報刊評介、信函、簡歷、照片等,對讀者瞭解香港史研究狀況,以及認識香港﹐均有一定的幫助。
蜀永先生自中英《關於香港的聯合聲明》簽署前後﹐即矢志於香港史地的研究﹐並馳名於香港回歸祖國時期的國內外學術論壇上。手持《劉蜀永香港史文集》﹐不禁浮想聯翩﹐因為自己與劉君從相識到建立長期友誼﹐亦正同此國家大事密切攸關。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曾共同經歷了《19世紀的香港》、《20世紀的香港》、《香港史圖說》等書的編輯﹑出版過程﹐度過了無數難忘的歲月。是故敝人之所以向大家推薦此書﹐絕非源於私交﹐而是出於對香港史學的密切關注和深厚感情。
毋庸諱言﹐部分香港學人曾對部分內地學者的香港史論著有所保留﹐認為政治內涵﹑意識形態過濃﹐並名之「歷史的沉重」。不過﹐對人﹑對事﹑對書均應持具體分析的態度﹐堅持史事確實﹑態度持平﹑結論客觀等標準。在這裏﹐未能對劉君文集各篇作甚麼具體的評述﹐只就自己在兩次學術會上目擊親聆蜀永教授對學術批評的態度﹐發表一點感想。在那些會上﹐均有人撰文直接批評劉著﹐或詢及其對《歷史的沉重》批評的態度﹐劉教授非常平和﹑謙遜﹐一方面據理解釋﹐一方面感謝批評乃至反對的意見。由具有此等學者風度者所撰的篇章﹐即使內中難免可以商榷之處﹐但其學術價值﹑可讀程度﹐本身應是毋庸置疑的。
敝人在黃鴻釗教授《香港近代史》(學津書店2005年版)的〈弁言〉中有云﹕「由於香港自古至今﹐均屬中外大國治下的一個區域﹐故其歷史的地方性頗重﹐且多非由本港人所書寫﹕有外國人寫的香港史﹐有清朝人寫的香港史﹐有國民黨人寫的香港史﹐有共產黨人寫的香港史。迄今為止﹐還缺少一部由香港人自己寫成的﹑篇幅較大的通史性香港史。本來學術研究是不能分種族﹑民族﹑國界或地域的﹐只要是符合客觀實際﹐均屬全人類的成果。唯若以香港人的立場論﹐如果不滿意外地人為本地所撰的歷史﹐那就不能停留在批評的境地﹐而應加倍努力﹐認真嚴肅地編撰出一部權威的『香港人的香港史』來﹗」
蜀永教授早已在嶺南大學的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供職﹐並與劉智鵬教授合力推動《香港通志》的編撰工作。「嶺南二劉」所從事的﹐不正是「港人自講」嗎﹖我們應該悉力以赴﹐從經濟﹑學術﹑編輯﹑出版諸方面﹐對他們的大業予以充分的支持﹗
[2010年3月1日。此文訊息另於《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通訊》
(Convocation Newsletter)﹐Summer 2010﹐p.67載之﹔
全文則刊於香港《文匯報》2010年9月21日副刊“文匯園”之
“開卷有益”欄]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港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