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什塔
又作哥什嗒。《海國錄》小西洋記,“小白頭南入於海之地曰戈什塔,東西南三面皆大海,外懸一島曰西侖”。指今印度半島東西沿岸,即海岸(Coast)的音譯。
哥阿
《職方外紀》卷一地中海諸島,“亞細亞之地中海有島百千,其大者一曰哥阿島。”今地不詳。
哥羅
又作哥羅富沙羅、哥羅富沙、歌羅富沙羅、箇羅,或誤為奇羅富沙、阿羅。《通典》卷一八八,“哥羅國,漢時聞焉。在槃槃東南,亦曰哥羅富沙羅”。《新唐書》卷二二二下,“(盤盤)其東南有哥羅,一曰箇羅,亦曰哥羅富沙羅”。一般認為即阿拉伯人行紀中的Kalah,故地在馬來半島西岸,但具體地點則眾說不一,或謂又作拘利、古羅,即今馬來半島北部的克拉(Kra)地峽一帶。另見《寰宇記》卷一七六;《冊府》卷九五六;《華夷圖》;《指掌圖》;《通志》卷四一、一九八;《山堂考》卷六一;《通考》卷三三一;《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四夷雄略》卷二;《三才地理》卷一三;《東西洋考》卷四;《武備志》卷二二三;《象胥錄》卷五;《利病書》卷一二0;《讀史紀》卷一一二;《讀史圖》卷四;《續通志》卷六三八。
哥爛
《萬國全圖》;《職方外紀》卷一圖。即高浪,見該條。
哥什嗒
《海錄》卷上唧肚國,“自明呀喇至此,西洋人謂之哥什嗒”,指今孟加拉國沿岸至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島的沿岸一帶,為Coast一語譯音,意即海岸。參戈什塔條。
哥務里
《海島志》卷三。在今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或指布魯(Buru)島上的Kayeli。
哥谷羅
或又作伽古羅、加古羅、迦拘勒、葛古羅,誤為阿谷羅。《新唐書》卷四三下,“(軍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硤,……北岸則羅越國,南岸則佛逝國。……又西出硤,三日至葛葛僧祇國,在佛逝西北隅之別島,國人多鈔暴,乘舶者畏憚之。其北岸則箇羅國。箇羅西則哥谷羅國”,卷二二二下,“羅越者,北拒海五千里,西南哥谷羅”。一般認為即阿拉伯行紀中Kakula的譯音,希臘托勒密《地理志》作Takola,一說阿拉伯行紀別作Qagola。按阿拉伯文的Kakula,梵語為Kakkola,巴利文作Tokkola,意為白豆蔻。作為地名,多認為在今馬來半島的西岸,但諸說也各有歧異;或謂在北部的克拉(Kra)地峽一帶,位帕克強(Pak Chan)河口;或謂在泰國的塔庫巴(Takuapa);或謂在泰國的董里(Trang)一帶;也有的認為在馬來西亞的巴生(Klang),或緬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另見《續通志》卷六三八。
哥膋里
《海島志》卷三。在今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疑指安汶島西北面的克朗(Kelang)島。
哥羅舍分
或訛為哥羅分舍。《通典》卷一八八,“哥羅舍分在南海之南,其國地接墮和羅”。《新唐書》卷二二二下,“又有哥羅舍分、修羅分、甘畢三國貢方物,甘畢在南海上,東距環王;王名旃陀越摩,有勝兵五千。哥羅舍分者,在南海南,東墮和羅。修羅分者,在海北,東距真臘”。或謂即迦羅舍佛的同名異譯,故地一說在泰國西部的叻丕(Ratburi),一說在泰國的西北部或緬甸境內。也有些認為是哥羅或加羅希的異譯,參各該條。另見《唐會要》卷一00;《御覽》卷七八八;《寰宇記》卷一七七;《冊府》卷九五七、九七0;《玉海》卷一五三;《通考》卷三三二;《圖書編》卷五九;《續通典》卷一四八;《續通志》卷六三八。
哥羅分舍
《指掌圖》;《山堂考》卷六一;《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雄略》卷二;《三才地理》卷一三;《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即哥羅舍分之訛,見該條。
哥羅富沙
《殊域錄》卷八,“滿剌加國,古哥羅富沙也”。即哥羅富沙羅的訛略,詳哥羅條。另見《通志》卷四一;《萬國圖》;《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四、九;《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一九;《明史》卷三二五;《續通考》卷二三九;《嘉慶志》卷五五七。
哥蠟作泥
《萬國全圖》。在今印度西部,今地無考。
哥羅富沙羅
《通典》卷一八八;《冊府》卷九五六;《新唐書》卷二二二下;《通志》卷一九八。即哥羅,見該條。
歌營
一作加營。《伽藍記》卷四,“ 南有歌營國”;《御覽》卷七九0引《南州異物志》,“歌營在句稚南可一月行到,其南大灣中有洲名蒲類”。或謂在今馬來半島南部;或謂在今印度南部,即今奎隆(Quilon);或謂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另見《御覽》卷七八七、七九一。
歌羅富沙羅
《寰宇記》卷一七六,“歌羅國……亦曰歌羅富沙羅”。即歌羅,見該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