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寧馬踏
《順風》大泥往池汶針路條,“(七嶼)單辰廿五更取吉寧馬踏”。即吉寧馬礁,見該條。
吉寧馬哪
《東西洋考》卷九;《順風》浯嶼取諸葛擔籃條。即吉寧馬礁,見該條。
吉寧馬礁
《東西洋考》卷九,“又從吉寧馬礁〔往文郎馬神分路,用丙巳及巽巳五更,取吧哩馬閣〕”。即今印度尼西亞的卡里馬塔(Karimata)群島。另見《西南洋圖》;《東南洋圖》。
吉蘭丹港
又作古闌丹港、咭囒丹港、大泥港。《四夷廣記》,“(三角嶼)用壬子針四更船,吉蘭丹港口,用單子針七更船,取孛大泥及六坤下池”。在今馬來西亞的吉蘭丹(Kelantan)州,指吉蘭丹河下游的哥打巴魯(Kota Bahru)。另見《順風》浯嶼往大泥吉蘭丹條;《指南》咬口留吧往暹羅針條。
吉那大山
《航海圖》圖一六。在今馬來半島西岸,位馬來西亞巴生(Klang)港北面,或謂指Cherakah山,一說指Grah山。
吉里門山
《朝貢錄》卷上爪哇國。即吉利門,見該條(二)。
吉里問山
(一)《順風》瞞喇咖往舊港回針;《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九。即吉利門條(一),見該條。(二)《順風》有關爪哇一帶的針路記載及《東西洋考》卷四。即吉利門條(二),見該條。
吉里悶山
(一)《順風》有關往滿剌加針路條。詳吉利門條(一)。(二)《順風》、《四夷廣記》有關往爪哇針路條。詳吉利門條(二)。
吉里地問
《東西洋考》卷九,“池悶:即吉里地問,是諸國最遠處也。”即吉里地悶,見該條。
吉里地悶
又作底勿、地漫、古里地悶、知悶、地悶、地木島、遲悶、池悶、吉里地問、地汶、地汶山、池汶大山、的木耳島、池問、知汶、吉理地悶、地問。《星槎》後集吉里地悶,“居重迦邏之東,滿山茂林,皆檀香樹,無別產”。即今帝汶(Timor)島。或即Giri Timor的音譯,馬來語giri意為“山”,timor意為“東”。 另見《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七;《東西洋考》卷四、一二;《象胥錄》卷四;《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一九。
吉哪五嶼
《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綿花嶼:第三灣正好過,七八托水,是老古岸,山嘴吉哪五嶼有泥淺,十八托水,外二十托水”。在今馬來西亞的巴生(Klang)港附近,或指巴生島及周圍的島嶼。
吉理地悶
《續通考》卷二四六。即吉里地悶,見該條。
吉寧馬哪山
《東西洋考》卷九,“塔林嶼:……用辰巽針三十更,取吉寧馬哪。吉寧馬哪山:……用單巳針七更,單丙六更取勿里洞山”。即吉寧馬礁,見該條。
吉里問大山
《東西洋考》卷九。見吉利門條(二)。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