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
      《島夷志略》浡泥,“龍山盤磾於其右”。在今加里曼丹島,一說為西岸坤甸北面的盧摩爾(Lumor)山;一說為該島東北部的基納巴盧(Kinabalu)山。另見《星槎》後集。

龍牙
      又作龍牙山、龍牙門港、龍牙門山、龍雅山、龍雅大山等。《海錄》卷中龍牙國,“在舊港北,由峽口水路到此,順風約三日,由此北行日餘則為柔佛”。指今印度尼西亞的林加(Lingga)島。另見《指南》咬口留吧往暹羅針條;《海島逸志》卷一、三。

龍興
      《安南志略》卷一,“龍興府〔舊名多岡鄉。陳祖微時夜過溪橋,既渡,四顧橋不見矣。未幾陳氏有國,人號其水曰龍溪,改多岡為龍興〕”。龍興府在越南東北部,轄境約當太平省北部。另見《元史》卷六三;《安南棄守》;《越嶠書》卷一;《利病書》卷一一八;《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龍柰
      《海錄》卷上越南,“順化即越南王建都之所也。……又南行約二三日到新州,又南行約三四日過龍奈,又謂之陸奈,即《海國見聞》所謂之祿賴也,為安南舊都。由龍奈順北風日餘至本底國”。指今越南南部的堤岸(Cholon)及西貢(Saigon)一帶。

龍淵
      《水經注》卷三七,“建安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龍盤編於南北二津,故改龍淵以龍編為名也”。即龍編,見該條。

龍編
      又作龍淵。《舊唐書》卷四一,“龍編:漢交趾郡守治羸阝娄。後漢周敞為交趾太守,乃移居龍編。……武德四年,於縣置龍州,領龍編、武寧、平樂三縣。貞觀初,廢龍州,以武寧、平樂入龍編,割屬仙州。十年,廢仙州,以龍編屬交州也”。龍編縣在越南北部,其轄境在不同時代有所變化,大致相當河北省一帶,治所在仙遊(Tien Du)縣的東南面,位天德(Thien Duc)江北岸。一說兩漢時期的龍編縣治在北寧(Bac Ninh)附近,後來移至慈山(Tu Son)、仙遊一帶。自東漢至南北朝時期,龍編縣繼羸阝娄縣而為交阯郡所,同時也長期成了交州州治所在。因此,後來人們往往把它與隋唐時成為交阯郡治的宋平縣相混淆,把今河內一帶稱為龍編城或龍邊城。另見《漢書》卷二八下;《交州記》;《後漢書》卷二四﹐志二三;《南越志》;《宋書》卷三八、九二;《水經注》卷三七、四0;《南齊書》卷一四;《隋書》卷三一、五三;《晉書》卷一五、八九;《南史》卷七0;《初學記》卷六;《通典》卷一七一、一八四;《元和志》卷三四、三八;《御覽》卷一七二;《新唐書》卷四三上、一0五;《元豐志》卷一0;《輿地廣記》卷三八;《通志》卷四0;《虞衡志》;《代答》卷一;《輿地紀勝》卷八九、一0六、一0八;《東漢會要》卷三八;《方輿勝覽》卷三四;《通考》卷三一五、三二三;《元一統志》卷九;《安南志略》卷一、二、四、七、一0、一五、一六、一八;《元史》卷六三;《交阯總志》卷一-三;《寰宇通志》卷一0二、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七九、九0;《越嶠書》卷一、三、九、一二、一五、一八;《南詔史》卷下;《廣輿圖》卷二;《安南圖說》;《殊域錄》卷五、六;《圖書編》卷五九;《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雄略》卷一;《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嶠南記》卷上﹔《東西洋考》卷一0、一二;《武備志》卷二二三;《象胥錄》卷三;《馭交記》卷一、二;《利病書》卷一一八;《讀史紀》卷二-四、一00、一0八、一一二;《讀史圖》卷四;《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龍牙山
      《指南》咬口留吧澳回唐條,“龍牙山用壬子十更取長腰嶼”。在今印度尼西亞的林加(Lingga)島,或專指島上的Daik山。另見《南海志》卷七;《圖書編》卷五九;《四夷館考》卷下;《四譯館考》卷三;《海關志》卷二一。

龍牙門
      或又作凌牙門、龍牙山門。《島夷志略》龍牙門,“門以單馬錫番兩山相交若龍牙,門中有水道以間之”。《元史》卷二九,“(泰定二年五月)癸丑,龍牙門蠻遣使奉表貢方物”。《瀛涯》滿剌加國,“自占城向正南,好風船行八日到龍牙門,入門往西行,二日可到”。《航海圖》,“(吉利門)用乙辰及丹辰針取長腰嶼出龍牙門,龍牙門用甲卯針五更船取白礁”。龍牙門或指島嶼,或指海峽。作為島嶼名的龍牙門,如《航海圖》,一般認為指印度尼西亞的林加(Lingga)島,但也有的認為某些載籍的龍牙門應指新加坡。至於作為海峽名的龍牙門,所指則往往因時代或載籍的不同而異。一說指新加坡海峽,或專指新加坡和布拉干馬提(Blakang Mati)島之間的石叻門,即克佩爾港(Kappel Harbour)。一說指林加海峽。有的主張宋、元時的龍牙門指新加坡海峽,明以後則指林加海峽。也有的認為最初僅指石叻門,後來才成為新加坡海峽主峽及其南的廣闊海峽的泛稱。另見《南海志》卷七;《元史》卷二七;《番國志》;《星槎》前、後集;《圖書編》卷六0;《明續通考》卷二三六;《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七;《東西洋考》卷九;《象胥錄》卷五;《指南》浯嶼往麻六甲針路條;《利病書》卷九七;《外國詞》;《譯史》卷二;《明史》卷三二五;《續通考》卷二三九、二四六。

龍牙葛
      《航海圖》圖二0。即今印度半島東岸范薩達臘(Vamsadhara)河出海口處的卡林加帕坦(Kalingapatam)。

龍目島
      又作郎木山、郎木大山、龍波格島。《清續通考》卷三四0。即今印度尼西亞的龍目(Lomok)島。

龍邊城
      《殊域錄》卷六安南,“至宋朝……乃封李氏為安南郡王,始移都……近瀘江,名為龍邊城”。 或謂即龍編,但與上述不符,疑指今越南河內市一帶。

龍涎嶼
      《島夷志略》龍涎嶼,“嶼方而平,……每值天清氣和,風作浪湧,群龍游戲,出沒海濱,時吐涎沫於其嶼之上,故以得名”。《星槎勝覽》(紀錄彙編本),“龍涎嶼:望之獨峙南巫里洋之中,離蘇門答剌西去一晝夜程”。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海上,即指Breueh島,又名布臘斯(Bras)島。另見《航海圖》圖一八;《朝貢錄》卷中;《殊域錄》卷九;《圖書編》卷六0;《嶺海續聞》;《明續通考》卷二三六;《順風》各處州府山形水勢之圖條;《裔乘》卷七;《東西洋考》卷四;《象胥錄》卷四、五;《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00、一一九;《外國詞》;《讀史紀》卷一一二;《續通考》卷二四六。

龍隱山
      又作龍隱大山。《東西洋考》卷五,“以寧,從文武樓一葦可達。產只蘇木。其地有龍隱山,最大”。在今菲律賓民都洛(Mindoro)島西南,或指Baco山。一說指民都洛島西北的阿爾孔(Halcon)山。

龍蛇山
      《順風》浯嶼往杜蠻饒潼條,“(東西董)用丙午十五更、單午三十更見龍蛇山,東西邊有大小山是銅鼓山”。在今加里曼丹島西北端的達土(Datu)角一帶。

龍蛇嶼
      《西南洋圖》。即龍蛇山,見該條。

龍梅嶼
      又作郎梅嶼。《指南》三岳貌山條。當即今菲律賓呂宋島西岸的托馬斯(Tomas)港;一說為Darigayos Point。

龍雅山
      《東西洋考》卷九,“又從長腰嶼〔用丁午針,十更,取龍雅大山。〕龍雅山〔在馬戶邊過。用單午針,三更,取饅頭嶼〕”,另見卷四。即龍牙山,見該條。

龍王海口
      《交阯總志》卷三,“(沐晟)亦由魯江直至龍王海口”。或指紅河的入海口。另見《東西洋考》卷一0。

龍牙大山
      《指南》浯嶼往咬口留吧條。即龍牙山,見該條。

龍牙山門
      《朝貢錄》卷上滿剌加國,“或自入由龍牙山門,山之狀如龍角,是多寇鈔”。即龍牙門,見該條。

龍牙門山
      《四夷廣記》,“(長腰嶼)用丁午針十更,船見龍牙門山”。即龍牙山,見該條。

龍牙門港
      《海語》卷上滿剌加,“自東莞縣南亭門放洋,星盤與暹羅同道,至崐山屯直子午,收龍牙門港,二日程至其國”。一說在今印度尼西亞的林加島,一說在新加坡。另見《東夷說》;《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

龍牙加貌
      《星槎》(紀錄彙編本),“龍牙加貌,其地離麻逸凍順風三晝夜程”。下文採自《島夷志略》龍牙犀角條文;《星槎》(天一閣本)無上引文,其標題作龍牙犀角,文同《島夷志略》。按龍牙加貌與龍牙犀角實非一地,《星槎》紀錄彙編本誤合為一。參龍牙如貌、龍牙加皃港條。另見《四夷廣記》。

龍牙如貌
      《譯史》卷三。即龍牙加貌之誤,見該條。

龍牙交椅
      《航海圖》圖一七。在今馬來半島西岸外,即馬來西亞淩加衛(Langkawi)島。

龍牙菩提
      又作龍牙交椅,或誤作龍牙善提。《島夷志略》龍牙菩提,“環宇皆山,石排類門”。在今馬來半島西岸外,指馬來西亞的淩加衛(Langkawi)島,為該島梵名Langkapuri之譯音。

龍牙善提
      《星槎》後集。即龍牙菩提之誤,見該條。

龍牙犀角
      《島夷志略》龍芽犀角,“峰頂內平而外聳,民環居之,如蟻附坡”。在今馬來半島東北岸,指泰國的北大年(Patani)一帶。一說應為龍牙角犀,即龍牙交椅的同名異譯,指馬來半島西岸外的淩加衛(Langkawi)島。也有的認為龍牙指印度尼西亞的林加(Lingga)島,犀角指新格(Singkep)島。另見《星槎》前集;《圖書編》卷六0;《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三;《裔乘》卷五;《外國詞》;《譯史》卷二;《續通考》卷二四六。

龍陌大山
      《指南》雙口至宿霧山形水勢條。或指今菲律賓塔布拉斯島附近的羅勃朗(Romblon)。

龍波格島
      《坤輿全圖》。即龍目島,見該條。

龍隱大山
      《東西洋考》卷九。即龍隱山,見該條。

龍雅大山
      《順風》赤坎往舊港順塔條;《東西洋考》卷九。即龍牙山,見該條。

龍牙加皃山
      《航海圖》圖一六。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岸,或指實武牙(Sibolga)東面的Ulu Darat山;一說指Tombak Rantjang。

龍牙加皃港
      又作龍牙加貌。《航海圖》圖一六。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岸的實武牙。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